北大两学者质疑ST制度 称取消只是时间问题(图)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2日 13:15 北京晨报 | ||||||||||||
张黎明 在日前出版的国内知名经济学杂志《经济研究》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青年学者姜国华和王汉生发表了题为《上市公司连续两年亏损就应该被“ST”吗?》的文章,对股民们早已习惯了的ST制度提出疑问。日前他们接受本报记者专访称,作为一项监管措施,ST政策已不合时宜。
记者:你们认为ST制度不能给投资者传递新信息,而对公司发展不利,这和很多人的观点都不一样。 王:以前大家都认为ST政策是好事,但实际却不是这样。上市公司有没有盈利,即使没有加“ST”投资者也能知道。而上市公司一旦戴上ST的帽子,就面临退市的风险。为了不被ST,很多公司就在业绩上作假。ST政策似乎只惩罚了短期业绩不好的公司,而非提供了假信息的公司。 记者:文章中称,即使连续两年亏损也仍有可能是健康的公司,那么业绩好坏不应作为监管的标准吗? 姜:一家公司的短期亏损是有很多种原因的,有可能是因为公司处在成长期,有可能是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不一定都代表公司的失败。我们对8000多家美国上市公司进行了分析,发现在长期盈利的公司中有20%都曾经连续两年亏损。如果都以两年、三年业绩亏损作为限制交易或退市的条件,美国的很多公司可能都不存在了。 王:现在的情况是,有没有“ST”标记不影响投资者获得上市公司的公开财务信息,而这一制度的存在却给公司带来很大影响。 记者:这种影响是否主要是指公司融资受限和面临退市? 姜:融资受限只是一个方面。现在,我国的很多上市公司为了不戴上ST的帽子,都在暗中进行盈余操纵,经理层关心的重点不是公司的发展战略,而是如何留在股市上。因此,造假的行为频繁发生。一些国有企业甚至说服地方政府通过税收返还等方式制造盈利,这也严重影响了整个市场的公平竞争。 记者:取消ST制度不会影响投资者的判断吗? 王:ST制度并没有提供给投资者更多的信息来判断上市公司是否存在问题。当然,如果投资者习惯了这个标记而不习惯去看更多的公告,我们也建议可以保留ST制度,作为对投资者的警示。但是不应该再对连续两年亏损的上市公司进行交易限制或让它们退市。 姜:我们认为,对证券市场的监管要专注两个方面,一是对上市公司信息的披露进行监管,二是对披露虚假信息进行惩罚。而现行的ST制度只是重复地向投资者强调他们已经知道的信息。 记者:你们对这项提议被管理层采纳有自信吗? 姜:我有自信,但可能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在中国股市建立的初期,这个制度帮助当时还不成熟的股民识别上市公司的价值,但当它的负面影响逐渐扩大后,被取消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