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基金提前入场博弈 全流通搅动B股淘金潮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14日 11:56 《财经时报》 | ||||||||
尽管B股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遭遇政策滞后影响,这丝毫未减弱境外机构和投资者热情,在他们看来,全流通或是B股最后的大餐 □ 本报记者 焦强 根据以往经验,解决股权分置通常只是A股市场的专利,但4月29日晚,中国证监会公
在业内人士看来,《通知》为B股上市公司解决股权分置提供了政策依据。尽管目前B股股权分置改革试点遭遇政策滞后影响,深交所公开信息统计已经显示,2005年深圳B股大宗交易异常活跃,前5月大宗交易成交金额高于去年全年总金额。这反映了外围资金急于进入B股市场的迫切心理。 A股进入“临床试验” 5月8日晚,首批试点上市公司清华同方(资讯 行情 论坛)、三一重工(资讯 行情 论坛)、金牛能源(资讯 行情 论坛)、紫江企业(资讯 行情 论坛)揭开了神秘面纱。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与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告诉《财经时报》,他对《通知》和试点公司持谨慎乐观态度。原因在于股权分置试点的局部胜利与股权分置改革最终成功可能是两个不同概念。 在他看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最终是增加股市供给,其实质是扩容。如果在推出试点方案同时,没有相应充足的资金入市,试点公司股价表现短期或可冲高,但市场从长期看将不堪重负。 他强调,股票供给和资金供给一定要两手都抓,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应该建立有效通道,切忌单向政策。 胜负难料 国家信息中心发展研究部高辉清博士对《财经时报》表达的是更乐观的态度。他强调,中国股市只缺信心不缺钱。《通知》是证券市场破冰之旅的发令枪。管理层下决心对股市最大的顽症实施手术,根除困扰股市发展最核心的问题,市场信心应有所恢复。 在高辉清看来,中国股市的现状就像中国刚刚加入世贸组织一样,“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但必须勇敢地去参与、试验,因为那是大势所趋”。 持相反观点的是,社科院金融所尹中立博士对《通知》并不看好。他对记者直言,股权分置试点半途收场的可能性极大。改革最后还是会以非流通股股东侵占流通股股东的利益而告终。尹中立强调,目前中国股市的体制还不适合搞全流通。 B股遭遇政策尴尬 当人们的目光焦点集中在A股市场时,B股稍显沉闷。 同时在A股和B股市场上市的深万科(资讯 行情 论坛)证券事务办公室的刘先生告诉《财经时报》,公司的战略投资者华润并无减持股份意向。 上海大众出租股份有限公司也是类似情况。董秘室一位工作人员向《财经时报》透露,公司董事会目前还没有相关动议。曾为大众出租做过投行业务的廖女士指出,大众出租各类股东构成较为复杂,尤其B股股东数量颇多,且多为境外机构,在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具体操作上,有一定难度。 从证监会公布的第一批四家试点公司看,惟一的相似之处就是股权结构相对简单。这或许是管理层以之为试点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华夏证券研究所分析师银国宏看来,B股市场的试点由于缺乏相应配套政策,可能押后审批。业内形象比喻,B股公司尽管从《通知》处拿到“住院证”,但距真正的“临床治疗”尚需时日。 前景几何 尽管B股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遭遇政策滞后影响,这丝毫没有减弱境外机构和投资者的热情,在他们看来,全流通也许是B股最后的晚餐。 海通证券分析师张崎指出,《通知》本身赋予B股股东更多的话语权。 据深交所公开信息统计显示,2005年深圳B股大宗交易异常活跃。目前大宗交易成交金额已高于去年全年深圳B股大宗交易总金额。 业内人士认为,这反映了外围资金急于进入B股市场的迫切心理。A、B股之间存在的套利空间,是吸引海外基金在B股大举建仓的原因之一;对于无法通过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参与A股交易的境外投资者来说,提前入场博弈B股市场的“股权分置”或许是明智的选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