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李青原孤胆力搏股权分置 指数越低演讲越响亮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6日 09:16 《经济》杂志

  文/本刊记者 牛丽静

  近年来,股市频频走低,李青原频频亮相,而且似乎指数越低,她的演讲越响亮。对于“股权分置”,李青原的用词仍然一次比一次坚决,脾气似乎也越发的急躁

  说起来,李青原的官职不大,她只是中国证监会规划委的主任,但却是在公开场合露
面最多的证监会官员。近年来,股市频频走低,李青原频频亮相,而且似乎指数越低,她的演讲越发响亮。她是证监会在市场的“试音者”,还是证监会的特立独行者?

  坚定

  李青原的同道、同窗,个个都是身居要职的赫赫有名人士。

  谢平,和李青原同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1985级的博士,现为中央汇金公司的总经理,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关键人物之一;高西庆,现任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曾任中国证监会副主席;王波明,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联合办公室(简称“联办”)的创始人。

  高西庆、王波明和李青原都是中国证券市场的“海归派”,同为《关于促进中国证券市场法制化与规范化的政策建议》的起草者,共同参与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孕育和建立。2002年,李青原被周小川力邀加入证监会后,成为《中国证券市场九五时期到2010年发展规划草案》白皮书起草的负责人。但也许由于她的研究者而非决策者的身份,她的知名度并不如高、王等人显赫。

  而她近年广泛引起人们的关注,则缘于在“股权分置”问题上的激进态度。

  纵观李青原在公开场合和半公开场合的发言,十之八九是和“股权分置”有关的。“股权分置”问题似乎已经成为她的商标,如影随形。她也是第一个表示要积极稳妥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证监会官员。

  2003年10月,李青原在“中国改革论坛”上表示,“要积极稳妥地解决严重阻碍资本市场发展的历史遗留问题,即股权割裂问题”,“股权割裂的制度设计严重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发展,这个问题不解决,做任何事情都走不动。”

  2004年1月,李青原在名为“中国资本市场:股权分裂与流动性变革”研讨会上表示,股权分置是我国股市的一大弊端,必须尽快解决好。

  她的理由是:2004年我国经济和股市的投资理念都在向好,“目前市场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共识,而且宏观经济好转,股市也在稳中向上。”她的结论是:2004年是解决全流通的好时机。

  她的理由似乎都站得住脚:2004年,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9%的增长率;基金规模超常扩大,机构投资者的数量迅速增加;股指从她讲话时的1400多点上升到4月份的近1800点。

  但众所周知的是,股权分置问题并没有在2004年得到解决,而且2004年是中国证券市场的多事之秋。

  2004年12月,股指已经从1700多点一路下行至1200多点。于是,李青原的用词也显得更加紧迫,她表示,股权分置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

  2005年1月15日,在北京第九届中国资本论坛上,李青原又一次呼吁,“股权分置问题直接影响到投资者对资本市场供求的预期,进而影响到价格的形成,使价格形成机制发生扭曲。这个问题不解决,其他问题也无法推动。”这一次,她提出了一个时间表,而且语气更加的坚定,“今年要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如果快的话,上半年就要解决。”

  如此坚持,李青原被认为是“对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最积极、最坚决、最热忱、最坦率的证监会官员”。

  妥协

  对于在被她认为是最好时机的2004年,没有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她表示非常的遗憾。

  事实表明,市场是否“取得前所未有的共识”并不是关键,关键是决策层是否取得了共识。“如果这样一个牵扯到证券市场发展的根本问题,没有在最高的决策层达成共识,往前推是很难推出来的。”

  而对于全流通,还不只是证监会的决策层达成共识的问题。“如果只是证券监管部门有积极性,而其他的有关部门对很多问题不清楚或者是有不同的看法,实际上是非常难推动的。因此,我想说比如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还有其他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资金的支持,就是需要跨部门的协调。”

  2005年1月,当股指跌破1200点时,在证监会内部,对于是否尽快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分歧。证监会市场监管部主任谢庚说,“你们把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看得太简单了。”

  李青原多次提到自己只是个研究人员,“决策权不在我”,言语尽显无奈。但她毕竟也是一名证监会官员,特殊的身份使得许多人更多的是通过她的演讲解读和寻找政策信号。甚至有人认为,李青原是证监会的“试音者”,想通过她试探市场的反应。

  2003年12月、2004年7月,她不得不先后两次在《中国证券报》发表声明,强调媒体所引用的她在有关论坛上的观点“只代表个人关于资本市场重大改革政策的一些思考和认识取向,不代表所在部门的态度”,“更不能代表目前的政策信号”。

  尽管如此,对于“股权分置”,李青原的用词仍然一次比一次更加坚决,脾气似乎也越发的急躁。“现在再谈这个问题已经很无聊,就看做不做了。”但在各种场合振臂高呼解决股权分置的急迫性的同时,她也明白在现实中妥协的重要性。

  “我们作为研究人员,作为学者,有很多的身份。作为学者,我们是追求终极真理,到底什么是最正确的,战略选择应该有一个最佳的东西,A点到B点的直线只有一条,但是现实生活当中不得不妥协,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妥协的结果。”

  妥协从一开始就存在。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元老,在为中国设计证券制度时,她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有人认为,当时不这样做,资本市场很难往前走。她不完全同意。“1993年的时候,我们也设计了一个专门为小企业融资的场外的交易市场,那个市场上是全流通的,而且运行得相当好,遗憾的是被作为乱集资给关掉了。”

  李青原深知,全流通问题的顺利解决需要各方的妥协。她认为,要本着双赢的原则,“流通股股东不要认为价格压得越低越好,如果讨价还价到最后无法协调的地步,对谁都没有好处。对于非流通股股东来说,也要做出适当的让步。”她只是希望“最后妥协的结果真正能够有利于中国人民的长远利益”。

  乐观

  伴随着剧烈变革的中国证券市场,中国证监会产生了两个饱受争议的女强人,一个是史美伦,一个就是李青原。 如果说前者是内强,那后者则更多的是外强。

  李青原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女强人的印象。在名为“世界.中国2005”的《财经》年会上,作为“金融与投资”分议题的主持人,她是在座的嘉宾中惟一的女性。参加讨论的嘉宾有银监会的副主席唐双宁、保监会的副主席吴小平、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高西庆等,而她则是“三会”中证监会的代表。在清一色的西装革履中,她的卷发和粉色衣服格外亮眼。

  和其他议题的主持人相比,她对嘉宾的提问更加主动、直率,似乎不太给嘉宾留情面,作风更加干练,引得现场阵阵掌声和笑声,而她的言谈举止似乎比在座的男性嘉宾更加强势。这可能和她曾在高盛和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任职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李青原自称是“不可救药的乐观派”,对于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坚持就充分显示了她的乐观精神。

  虽然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困难重重,但她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我个人对2005年资本市场很有信心。”这一次,她的理由是:“资本市场现状已严重滞后于国民经济发展和金融改革的需要,而资本市场出现的矛盾也已经发展到了集中点,矛盾激化一定会促使各方面下决心去改革。”

  股权分置问题能否如李青原所言在今年上半年得到解决,尚不得而知,因为其中充满太多的不确定因素,而且已经错过了她认为的最好时机,但是令人欣慰的是决策层在逐渐地取得共识。同时,有市场传闻,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任证监会主席,而据业内人士预测,如果属实,这次“换将”很有可能为股权分置问题的尽快顺利解决创造有利条件。

  (详情请见《经济》杂志3月号)

  李青原简历

  1976年毕业于北京外语学院,曾在联合国纽约总部担任传译员数年。

  1977年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攻读。

  1987年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

  1988年是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联合办公室的创始人和研究开发部主任。

  1990年获得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并担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宏观司副司长至1993年,参与国库券从行政摊销改为承购包销的发行方式改革,同时促成第一家国内基金——山东淄博基金的诞生。

  1992年至1993年担任中国股票发行和交易规则起草小组协调人及内地与香港证券事务联合工作组成员。

  1994年她在纽约获得证券业从业资格。

  1994至1997年任高盛(亚洲)北京代表处首代。

  1997年至1999年出任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中国政策顾问。

  1999年6月,重返高盛(亚洲),担任国际顾问。1999年担任香港联合交易所创业板工作小组成员。

  2002年7月加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任规划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李青原新闻 全部股权分置新闻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