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资金涌入股市哄抢蓝筹 做空机制已风起云涌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09日 09:25 深圳特区报 | |||||||||
连日来,保险资金陆续直接入市的消息备受市场关注。继华泰财险2月7日投下保险资金入市第一单后,中国人寿、中再保险、太平洋保险于周一下单入市,泰康人寿也于昨日下单,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主力部队开始披挂上阵。再联系日前周小川的表态——银行系基金可直接入市买股票,今年两市新增资金规模将超出人们起初的预期,有望突破千亿元。面对可投资股票数量稀少的现实,这些增量资金入市后如何规避现有证券投资基金普遍被“套”的风险,无疑会影响今年证券市场及相关制度的建设,也成了“两会”期间的热点话题之一。
证券市场“瓶颈”凸显 随着宏观调控的持续,“煤电油运”为主题的股票投资,将相关行业板块的价格不断推高。而新机构的入场也加剧了板块之间的分化。如已下单购买股票的中国人寿表示,首单购买的是蓝筹股,日后的投资重点是绩优蓝筹股票。从保险资金投资的股票样本预测,新增资金仍将奉行与现有投资基金一致的理念,由此导致可投资股票的紧俏局面。 据了解,保险资金直接入市依然选择了多数基金已经重仓的中兴通讯(资讯 行情 论坛)(000063)、盐田港(资讯 行情 论坛)(000088)、长江电力(600900)等绩优和大盘股票。抛开此类股票后市的投资价值不说,保险资金“扎堆”的现象,已经令人忧虑机构持股高集中的风险。反映现有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股票表现的上证50(资讯 行情 论坛),在2004年9月曾一度逼近1000点,高位时维持在960点上方。而经过随后一段时间的调整,该指数近日基本维持在850点一线,跌幅超过10%。这基本上反映了半年来基金的业绩水平。由于多数基金满仓持股,深陷所谓的“流动性陷阱”,多数基金净值表现不理想。 不少基金经理将业绩滑坡的一个重要原因归结为可投资股票少,在系统性风险面前,影响了基金投资的收益。基金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由于投资基金存在显著的“羊群效应”,在保险资金等新增资金快速入市的情况下,需要通过制度性建设和创新,对随后可能出现的基金重仓股高度集中的风险未雨绸缪。例如采取信用交易、买空卖空等手段,令机构投资者能够对冲风险,获取稳定收益。 “单边市”年内将成“双边市”?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证券市场的建设是一个标本兼治的过程,需要在诸多方面有所创新突破,包括允许信用交易,允许融资融券,买空卖空,将单边市改为双边市,使投资者即便在股市下跌时,也能够有赚钱的机会。他认为这样才能使股市保持较高的交易量,股市才有活力。此外,他还表示,现在政府已经在考虑尽可能不断地让合规资金进入股市,但前提是,股市中必须要有有价值的投资对象。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表示,银行系基金可以直接进入股市交易。据估计,如果将数百亿元的可直接入市保险资金和差不多同等规模的银行资金放在一起,股市即将迎来的增量资金规模将超过千亿元。 近日保险资金相继实现入市操作后,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成思危此前的表态有为保险银行资金入市保驾护航的含义。而从2003年起,业内不断提及基金高度集中持股面临的风险。随着证券投资基金不断扩充规模,上市公司业绩受宏观调控影响出现的下滑,也将优质股票稀少形成的“瓶颈”问题凸现出来。据海通证券研究员袁克分析,从国内股市机构投资者存在的“羊群效应”可以看出,基金的博弈导致新加入者通常模仿先入者的投资策略,而基金投资理念的一致性也造成了主流热点筹码的稀缺性。在市场的广泛认同下,基金的“羊群效应”肯定会被放大。在极端情况下,这将导致虚高的股价泡沫,损害市场运行效率,使股市变得更加脆弱。 在分析允许做空机制的立法可行性时,全国人大证券基金立法知名学者王连洲认为,做空机制的建立有利于活跃市场,尽管可能出现做空机制出现后市场大涨大跌的问题,但从制度建设和机制完善的角度看,从法律上禁止对冲机制并不合适。他透露,在证券法草案1993年一稿审议时并没有禁止信用交易。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使1998年12月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证券法增加了限制条款,即第35条规定,证券交易以现货进行交易。尽管立法规避了潜在的投机风险,但也关闭了信用交易的大门。他认为,经过市场几年来的发展,建设完整(允许信用交易)统一(非股权分置)的市场已经成为趋势,立法的完善也成为必要。据王连洲个人分析,现在提出允许信用交易是有道理的,而且在修改相关法律时不必明确列示这一条款,只需将第35条删去,就解决了最基本的法律障碍。 规避风险更需业绩支持 对准许机构投资者参与信用交易,南方基金首席经济学家许小松则持谨慎态度。他认为,无论保险资金还是现有的证券投资基金,都应该坚持长期投资,从国民经济的成长中获取收益。他还认为,买空卖空应该会受到那些一年以下的短线资金的欢迎,但不看好信用交易对市场发展的支持。机构投资者除面临系统性风险外,也迫切需要包括公司治理、法制完善等一系列工作的支持。 在国外,做空手段被对冲基金广泛应用,但对国内市场还相当陌生。特别是利用借股沽出做空的手法,被视为与股市为国企融资服务的目的相冲突。但随着机构投资者入市规模的扩大,信用交易已经被越来越频繁地提及。许小松认为,从增量资金规模扩大加剧市场资源瓶颈的角度看,机构投资者需要一定的对冲风险的机制。但机构投资者在运用做空手段时,如果超越了对冲的界限,则可能导致收益受损,甚至形成较大的风险。对于保险资金这样追求稳定收益的机构投资者,入市的目的是谋求3年及以上的投资收益。对冲机制的作用如何很难说。他预计在今年保险和银行资金的大力介入下,国内市场股票分化的趋势还将加剧,极少数高价绩优的股票仍将不断创下新高。 作者:本报记者 王轲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