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在变革前阵痛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09日 17:38 《财经时报》 | |||||||||
本报记者 汪雷 在不成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背景下,中国财经记者的报道难度恐怕比国外记者要多许多。因为经济环境的不成熟,大量违规、违法事件发生。而对此类事件的采访,存在巨大的难度和危险。对记者本人的敬业精神、采访技巧等都要求很高。目前中国的财经媒体在新闻写作方面,各种写法交织其中,基本没有形成自己的报道模式和风格。本人在以上
2004年是政策预期与市场走势相互纠葛且激烈冲突的一年;这一年相继出台的政策条例多达60余项,频率之高历年罕见;政府高层以前所未有的积极姿态正面关注资本市场深层次矛盾;撑持4年之久的1300点“政策底”终于击破,短期的政策效应让位于长期的制度建设;2005年的制度变革将引向深层 2004年的中国股市可谓政策倾向与市场走势激烈冲突的一年。 政策层面,促进资本市场发展被提到了空前的高度;市场层面,股指以背离的走势跌破了撑持4年之久的1300点 “政策底”。制度建设与现实市场纠葛出来的种种问题,在这一年突出地摆在了人们面前。 这一年也让人对证券市场有了更多理性思考。相关部门出台的诸多基于长远影响的政策,让人有理由相信,经历过这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之后,它们隐含的深意或在不久的将来显现出来。 危局下的制度建设 在市场痛感政策“失效”的2004年,敏感人士已然透过表象看到了积极且具深刻意义的一面:在经历了14年政策与市场的角力之后,市场正趋于理性,短期的政策影响终让位于长远的制度建设。政策救市的短期效应已日渐式微。 “国九条”颁布成为这一年中国资本市场的标志性事件。这是十几年中,国务院首次就发展资本市场的作用、指导思想和任务进行全面明确的阐述。由此拉开了所谓“政策年”的序幕。 2004年相继出台的政策条例多达60余项,频率之高为历年罕见。所出台的政策几乎涵盖了市场的各个层面。尤为重要的是,政府高层正以前所未有的积极姿态,正视长期困扰资本市场发展的诸多深层次矛盾。 “国九条”带来了诸多突破性的希望,第一次明确把保护投资者利益置于监管工作的重点,突出流通股东在市场中的地位,指出解决股权分置要尊重市场规律,鼓励资本市场引入合规资金、对券商问题稳妥解决…… 而年末推出的《关于加强社会公众股股东权益保护的若干规定》,更被看作是在股权分置没有妥善解决之前,流通股东维护自身利益的最有效手段。 结合证监会前任主席周小川、副主席史美仑铁腕规范股市的作为,以及现任主席尚福林的谨言慎行风格,一条清晰的施政线条已经勾划出来:证监会职责已逐步从以往单纯市场平稳运行的“维护者”,转换到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监管者的角色上来。 人们也正是由此看到,监管层在出台利好市场的诸多政策的同时,对于市场暴露的券商问题、基金问题,乃至王小石案、郑俊怀案等违规问题的查处并未有手软。 也由此体味到,前证监会副主席高西庆看似不经意发言的真正内涵:在目前证券市场根本问题无法解决的背景下,证监会所要做的是制度性的建设,一旦大背景改变了,这些制度的作用就会体现出来。 “政策底”的无声瓦解 “阵痛”不期而至。 “国九条”给予市场的热望,仅仅维持了年初3个月的市场激情,随后便是连续数月的寒流霜降。市场不但未走出普遍预期的上升行情,反而一头扎向四年新低。1300点的市场公认的“政策底”竟然顷刻瓦解。 1300点之所以为各方看重,主要基于它是2001年市场转势以来每一波下跌走势的阶段性终结点位。从历年政策出台的时机看,管理层也无不在意1300点的得与失。 而观察9.14行情以来,在1300点位上也似乎围绕着太多高层身影和相关的利好政策。管理层对后市担忧的急迫之情显而易见。 然而,基于长远利益的制度建设和“利好市场”的短期预期产生的明显的冲突却愈演愈烈。 表现突出的是券商问题的整体震荡。随着券商规范和整肃,挪用客户保证金、违规国债回购等问题接踵曝光,2004年成了券商问题的总爆发年。 作为监管层大力支持下超常规发展起来的基金,一直被市场寄望在股市扮演理性投资者的角色。然而公开资料显示的结果却是,2004年成为基金郁闷而尴尬的一年:将近4成老基金亏损,7成新基金跌破面值。 不少业内人士对股市持续低迷下对基金系统性风险发生的隐忧表现在,随着投资者对股市和基金失去信心,逐渐离场,基金规模将可能缩减,发行难度增加。而基金这几年暴露出的欺瞒销售、超额申购、涉嫌高位接盘等诸多违规行为,也显现出基金业问题的严重性,迫切需要全面整治,否则恐怕会陷入状告券商的尴尬境地。 处于弱势的数量庞大的中小投资者,更是有64%在2004年出现亏损,其中有30%的投资者亏损额在50%以上。 数月时间里,所有政策做的努力和市场深层问题的暴露,令市场各方隐忧难除 。 2005年的变革预期 中国资本市场正因制度建设的变化,站在了一个同样前所未有的起点上。 一个重要的信号是,“国九条”首次以正式文件的形式提出“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不久,证监会主席尚福林首次在公开场合提出“A股含权”、“按净资产减持解决全流通问题”。并在最近表示,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不仅列入证监会未来工作的八大重点之一,且强调要在切实保护公众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原则下,积极稳妥推进。 可以预见,明年的政策出台仍将会是围绕着落实“国九条”而展开,陆续出台的政策将会越来越触及市场的实质性问题,当然,改革和创新的难度也会加大。 最先实施的《新股发行试行询价制度》和 《关于加强社会公众股股东权益保护的若干规定》将会对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 而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国有商业银行的改制,都依赖于资本市场的发展,证券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将更进一步提升。2005年的股市兴旺抑或低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解决股权分置政策的设计构想。 2004年,在推进市场制度化建设的同时,机构投资者队伍得到了迅猛发展,价值投资理念日渐成为市场操作主流;管理层对券商、基金以及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和手段得到空前强化;对投资者的保护从最初的强调逐渐落到一个个具体的实处,这些现象并非孤立,其背后折射出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基础已发生了巨大变化。 可以预计,2005年,以落实“国九条”为标志的中国证券市场制度变革将引向深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