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融资面临花样翻新 分类表决制使融资难度加大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05日 11:14 证券时报 | ||||||||
去年整体收益率走低、申购风险加大 再融资市场面临花样翻新 □本报记者 万鹏 上周五,随着振华港机(资讯 行情 论坛)增发新股平稳上市,2004年再融资落下了帷幕。尽管2004年再融资市场依然高潮迭起,但整体收益率却已今非昔比。而展望2005年,新
统计显示,2004年深沪两市共有48家上市公司进行了再融资,融资金额高达504.82亿元,较2003年增长了36%。从再融资方式看,可转债依然独占鳌头,融资额为209.03亿元;而配股则以家数领先,共有22家上市公司进行了配股。 不过,与融资金额居高不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04年再融资市场的收益率情况却大幅降低,在三种再融资方式中,尤以增发为最。数据显示,2004年已上市的11个增发项目的整体收益率仅有3.28%,创出近年新低,自2000以来的四年中,其收益率分别为30.64%、47.38%、52.45%和25.44%。 增发始于1998年,主要运用于一些具有重大重组的再融资项目中,如当年实施增发的龙头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申达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太极实业(资讯 行情 论坛)、上海三毛(资讯 行情 论坛)、上海医药(资讯 行情 论坛)、新钢钒(资讯 行情 论坛)6家公司全是这种类型。随着增发方式广泛地运用于其他上市公司的再融资项目中,这个市场的巨大潜力引起了各路机构的广泛关注,而2002年增发更成为当年主要的再融资方式,共有28家公司进行了增发,收益率也高达52.45%。 国金投资分析师马敏表示,新股申购方式由资金认购改为市值配售是增发迅速走红的主要原因,原来囤积于一级市场的资金有相当一部分流向了增发市场。而2004年,随着二级市场估值水平显著下移,参与增发的资金也更为理性,收益率自然难以维持高位。 2004年,转债市场依然魅力不减,除融资额创历史新高之外,机构投资者的参与热情也得到了空前的释放。以QFII、投资基金、社保基金、券商、财务公司、信托公司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纷纷将目光投向这一品种,而保险公司的加盟更是将转债市场推向高潮。2004年,单只转债最高的有效申购量达到了近2600亿元,超额认购倍数更是高达570多倍。 与增发和转债相比,2004年配股市场则显得相当惨淡,主承销商包销配股余额已成为家常便饭,共有4家公司的包销比例超过60%,其中,海通证券在山推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配股中89%的余额包销比例也一举刷新了2003年以来的新高。 回顾和研究2004年再融资市场走势,是为了更好地发现市场机会、制订投资策略。2005年,当大家将目光聚焦新股询价、大盘股发行上市机会之时,再融资市场又将走向何方呢?对此,申银万国研究员林瑾认为,2004年再融资市场的变化表明,上市公司基本面已经成为机构投资者是否参与再融资,以及最终收益率的决定性因素,2005年这一思路依然会得以贯彻。 国金投资马敏也表示,未来再融资市场将一改收益稳定、风险小的特征,如果不注重上市公司的质地和成长性,盲目参与再融资,则会面临较大的风险。这从去年同时发行的招行转债和钢联转债可见一斑,前者获得2600亿资金的追捧,后者仅有104亿,尽管如此,钢联转债依然在上市首日跌破了发行价。 业内人士还指出,由于分类表决制度的实施,上市公司再融资难度不断加大,因此,2005年再融资市场格局将会变得更为复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