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证券市场回顾与展望 > 正文
 

新京报经济年鉴之证券冷热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31日 10:32 新京报

  无论中国经济怎样地高歌猛进,怎样地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发动机,中国的证券市场都是让人充满失望与焦躁感的,但同时,它似乎也是中国经济改革中最让人觉得必须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一块试验地。今天的中国证券市场不是如何发展的问题,而是生存还是死亡的问题。

  2004年年初,“国九条”颁布,2004年岁末,沪指在5年来的最低点失魂落魄般地飘荡。2005年呢?但愿7000万股民的期待不会再次落空。

  2004年证券市场大事件

  ●“国九条”颁布●德隆危机爆发●中小企业板开锣●“以股抵债

  破题●史美伦离职●王小石事件●分类表决制出台●新股询价制出台●多家券商被托管

  王小石事件:股市体制毒瘤发作

  2004年11月,43岁的王小石一夜之间成为中国证券发展史上一个符号性人物。因涉嫌向申请上市的企业出卖发审委委员名单而被捕的王小石,以一己身家性命为代价引发了一场对中国资本市场体制毒瘤问题的再次反思。

  自从2001年6月的国有股减持悬起了中国股市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以来,中国股市的运行态势就陷入了长达三年半的漫漫熊市之中。从接连不断的券商危机,到上市公司违规造假频频爆出,到众多投资者撤离股市,中国股市中的各种潜在矛盾都在日益显性化。

  虽然今年1月底出台的“国九条”曾经给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希望和美好的憧憬,但10个月过去了,中国股市的运行依旧持续低迷。

  正如经济学家韩志国所说,股市正在步入全面危机,股市危机是制度危机的全面爆发,中国股市的制度危机已经走到了转折点上。股市长期与国民经济的整体走势背离并且深陷熊市之中,也将给整个金融体制的稳定与创新带来重大隐患,甚至有可能引发整个社会的金融危机。

  在市场监管上存在的缺位、越位与错位的问题使股市陷入严重的监管危机。

  市场的运行规则缺失、市场的运行主体缺位与市场的运行主因模糊问题,导致中国股市从发行到上市都出现了巨大的制度漏洞,并且给权力寻租提供了制度土壤与温床,市场信心难以重拾。而股权分裂问题像一个紧箍咒紧紧地束缚了中国股市并给行政机制行使行政权力创造了巨大的制度空间。

  如果说,是中国资本市场体制毒瘤导致了王小石事件,那么7000万股民正期待王小石事件可以成为加速体制毒瘤切除的强烈信号……

  本报记者 黄利明

  “国九条”呵护遭遇市场冰冷

  一波行情消灭一批券商,券商往往在牛市凯歌中冒险,在熊市中一次又一次地面对死亡,最终谁能活下去,似乎已非人力所控制。国九条“红了眼睛,绿了市场”。

  2004年1月31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国九条”),这是自1992年12月17日国务院68号文件下发以来,作为中国最高行政机构的国务院首次就发展资本市场的作用、指导思想和任务进行全面明确的阐述。

  政策一出,市场鼓舞,大盘一路高涨到1783点,业界一致看好“国九条”的出台对发展资本市场的政策措施进行整体部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慌忙增仓的投资者却不得不面对一个尴尬的现实,1783点后,股市进入阴雨连绵的季节,从1600多点时发布“国九条”,到现在一次又一次的击穿1300点,中国股市熊市依旧,大盘比2月1日又下跌了200点。股市受挫,从来靠天吃饭的券商也是岌岌可危。

  “是救人还是治病?”,1300点破位之前,中国证监会市场监管部主任谢庚在深圳召开的券商座谈会上,面对灰头灰脸的券商,他提出了一个类似哈姆雷特般的问题。2004年的秋天,短短两个多月,七家券商被查处、清盘或托管,市场上还流传着23家和63家高危券商的名单。活着的券商尽量让自己看起来红光满面,却不得不一次次出面澄清亏损的传言。

  股市问题主要是上市公司的问题,有投资者对记者表示,第一大股东控制上市公司的决定权,什么监事会独立董事都是花瓶。但是在股权分制的情况下,监管层对大股东不可谓监管不严,但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华东师范大学企业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志林认为,连“国九条”都救不了股市,这表明股市管理层的执政能力已遭到市场的严厉拷问。证监会规划委主任李青原最近表示,随着2005年矛盾的加剧积累,股市的深层次矛盾有望在2005年打破,可惜这仅仅是个愿望。当然,压力一直是推动改革向前走的力量。张卫星干脆表示,停盘,直到研究出解决股权分制的方法,否则股权分制搁置得越久,越难解决,问题将更加复杂和棘手。不破不立,而且现在应该先破再立。股市必须破除股权分置带来的危机。

  12月初的券商内部会议上,证监会主席姚刚特别提醒券商要认真研究新股询价制度,姚刚警告说,未来2-3年内,70多家券商中将有一半被淘汰。北京证券业协会会长姚放义告诉记者,市场无法容纳130多家券商生存。130家券商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净利润总额-37.7亿元,净资产收益率行业平均值为-3.1262%,营业收入行业平均值1.66亿元,净利润本年累计的行业平均值为-2908万元。许多券商三季度手续费收入不足1季度的50%.同时,券商还需要认真面对委托理财、国债回购的问题。

  券商风险仍大,这不是“淘汰一半”的问题,股市倘若继续跌下去,麻烦就大了,券商现在主要是要厘清资产,补足历史上的“欠账”,更重要的是券商一直没有解决“赢利模式”的问题,大伙一起靠天吃饭。有业内人士这样表示,券商的问题不仅仅是市场的问题,还存在自身的内伤。

  10年后,市场是否存在民族证券公司,有一家券商老总这样向记者提问。几家欢乐几家愁,“目前市场上还是出现一批效益良好的券商,比如中信证券(资讯 行情 论坛)、广发证券、招商证券、国新证券”,兴业证券的孙国雄对记者表示,这些效益良好的券商在获得创新的尚方宝剑后,如何进行新的市场整合,将是2005年券商的一个热潮,优胜劣汰,相比之下今年几家券商被接管仅仅是券商命运的开始。

  2005年,死亡还是被收购,这是多家券商的另一个问题。

  本报记者 刘宝强

  保险资金救市成“画饼充饥”

  保险企业将在整个运作过程中体现和履行效益优先的原则,这使得原先寄托在保险资金身上的那部分救市希望成了泡影。

  “550亿保险资金正整装待发。”这只是证券市场人士的乐观看法,在保险业内人士看来,这更多的是“画饼充饥”。

  中国人寿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家德认为,允许保险资金直接进入股市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其意义在于保险公司拥有了这样的资格,而时机则由保险公司自己来选择。

  现在,显然不是投资证券市场的良机。11月中旬,据当地媒体报道,中国人寿副总经理李良温在港坦言,中国人寿不太看好A股市场,故以往透过基金投资A股的比例一向不高,目前仍在研究及评估投资风险,并不急于投资A股。他还表示,中国人寿至今也没有上交直接入市的申请。

  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以及中国平安三大保险巨头都已深受投资亏损之苦。

  2004年中报显示,三保险公司的业绩都受到投资亏损的重大影响,三公司总计折损20亿元之多,亏损额分别是5.14亿、7.86亿和5.14亿。以至于中国人寿董事长王宪章向记者表示,投资亏损是国寿中报业绩惟一的缺憾。

  之后,三保险公司的相关负责人都在公开场合表示,将进一步降低对基金的投资比例,增加国债、银行间次级债的投资幅度。保监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1月末,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的保险资金为698.19亿元,比10月末减少了34.83亿元。

  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都公开表示短期内更看重海外投资。“保险资金入市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不仅仅是进入股市。”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系主任王绪瑾教授一再向记者强调,“信托、国家基础建设项目都很适合保险资金进行投资。”

  本报记者 盛岚

  明年基金公司将面临生死劫

  2004年的基金公司显然已经远离了2003年的辉煌,而这一切的最终根源还是在于其所依托的证券市场已经结束了2003年的“美妙时代”。

  尽管有“国九条”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支撑,A股市场表现依然不尽如人意。上证指数(资讯 行情 论坛)今年一年下跌了15%.受证券市场大环境影响,今年开放式基金总体净值增长率也受到影响。

  经统计记者发现,截至12月16日,在58只非指数类股票型基金中,仅有25只基金的单位净值在一元以上;从去年12月31日至今年12月21日,股票型基金的净值增长率为-0.87%;尽管混和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的增长率略为乐观,分别为0.44%和0.54%.但如此低的收益率显然与投资者对“专家理财”的心理预期有很大的差距。同时这也意味着倡导价值投资理念的偏股型基金在今年的行情中损失惨重。今年下半年以来,基金所崇尚的“价值投资理念”频频遭受到以“低价重组股”为代表的投机炒作的冲击。

  虽然由于基金重仓股频频抛售打压,游资的出击一直难以点燃大盘的激情,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怀疑:“价值投资大旗”还能扛多久?

  失去了财富效应的基金也就失去了核心竞争力。基金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由于市场持续低迷,基金的发行难度增加,基金公司包括正在发售和即将发行新基金的公司对首发规模的期望值都有所降低,股票基金首募规模达10亿、货币基金达15亿已属理想目标。与年初首发规模高达百亿的“基金航母”相比相去甚远。

  虽然博时主题行业基金经理詹凌蔚预测,宏观调控将给2005年的证券市场带来新的投资良机。

  因为实现结构调整的宏观调控在明年并不会放松,但调控的方式手段将更趋市场化,利于投资者打“有备之战”。

  基金业界相信2005年不再会是整个基金业的“良辰美景”,明年基金公司间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而不少券商甚至预测,明年将成为基金公司“淘汰年”。

  本报记者 盛岚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元旦节
元旦和弦铃声专题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