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事件暴露上市公司存在治理结构缺陷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2日 08:31 新京报 | |||||||||
最近一段时间,国内的上市公司接二连三出事,先有中航油、创维数码,近有伊利股份;先是在海外,后是在国内。除了时间上的巧合,从这些公司的类型与出事的原因来看,也有相似之处:三家公司都被看成海外国企、民营企业及A股国企的明星公司;问题都出在公司的治理机制上———治理机制不健全、董事会虚置;在人治背景下,企业管理人过分集权、组织控制力不足等。
中航油经理人违背信托义务,越权操作;创维数码(行情 论坛)与伊利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则涉嫌非法掠夺公众公司之财富。 好在,正如有媒体所报道的那样,尽管公司高管涉案,但在政府部门、经营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伊利股份目前生产经营井然有序,创维数码整个公司的营运也没有停止,但愿对公司高层管理者的整肃就能够让危机化解。但是,无论如何,这些事件已经给市场带来了不可低估的冲击———在国内,追求价值投资、追求蓝筹股是今年市场的主题,如果市场所追求的东西却不断地出现问题,那么市场中的投资者该相信什么呢? 从已披露出来的信息来看,伊利股份的高层管理者,尽管在6月事件有所披露时就曾经信誓旦旦,甚至踢开异己“独立董事”来表明自己的清白,但今天看来实际上其问题可能比独立董事所了解的还严重。在创维数码,黄宏生尽管占该公司股份的比重有70%,但香港廉署还是没有容忍掠夺上市公司的财富。由是观之,几家公司的最大问题是公司高管们通过违规或是挪用公司的资金为个人谋利,通过公司的关联交易来掏空上市公司,或是滥用手中的权力越权操作,表面上是为企业创利,却有最终为个人谋利(即追求个人收入最大化)的嫌疑。 回过头来看,这些公司上市时,都会在招股说明书上清楚地写着:公司的治理结构如何完善,上市后将会如何接受市场的监管。但是,上市公司的高管犯事则屡屡出现,只不过手段与方式越来越隐蔽。那么,中国的上市公司怎样才能走上现代公司治理之路?是内部原因还是外部问题,是激励不多还是约束不够?为什么独立董事只能与公司的高管意见一致,否则就容易以合法方式踢出?通过这些事件,应该很好地思考上述问题。 事实再次证明,国内的股市文化、国企激励约束机制、证券监管上的缺陷,是国内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缺失、监督约束机制不硬、高管法制观念不强、道德自律不足等问题的起因。 对国内的上市公司来说,更为重要的是国内证券监管职能方面的错置。这种错置,一方面表现为证券监管部门对市场深入太多,用行政职能代替市场的职能。 这就使得证券市场的有效运作机制难以确立;另一方面是证券监管部门的不作为,未能提供有效的市场制度与规则,未能对掠夺投资者财富的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这就使得不少国内上市公司上市之后,就如入无人之境,把公司财产当成少数管理层的财产,对上市公司投资者的财富任意掠夺与侵占。创维数码及中航油不经意把国内的股市文化及缺失的治理结构带到海外,结果出了问题。 因此,对于这次伊利事件的处理,应该像海外和中国香港对国内上市公司那样,一方面必须严格清查该事件所涉及的违法乱纪行为,公示于众,并依法对违法者进行严厉处罚;另一方面,应该检讨现行的法律法规,堵塞漏洞,并严格执法。在付出昂贵的代价之后,但愿这些事件能够为国内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提供可解剖的“麻雀”。 □本报特约评论员易宪容(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 | |||||||||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