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拯救股市 > 正文
 

利好难掩股市危局 创新边际效用近于零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07日 10:09 解放日报

  种种迹象显示,在中国资本市场,技术性创新的边际效用几近于零。破解股市危局,需要理性的期待,更需要果敢的行动———

  眼下股市渴求的,不是理性的期待,而是果敢的行动。

  行动者是要有担当的。他不莽撞也不逃避,不焦躁也不颓唐,有充分的信心去迎接鲜
花和掌声,也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荆棘和唾骂。

  ———题记

  “山鹰股份12月1日发公告要增发1亿股A股,‘扩容潮’是不是又要来了?”

  “上交所、深交所新的股票上市规则12月10日正式实施,是不是意味着新股发行就此恢复?”

  这几天,市场对这些信息的各种猜测,直接影响行情涨跌。

  “利好”难掩股市危局

  小扩容小震荡,大扩容大震荡,几乎是我国证券市场的一道硬伤。

  在持续数月下跌、市场一片怨声中,今年8月31日,监管部门以重新设计股票发行规则的名义暂停新股发行。除了红豆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在9月份增发外,市场所有的扩容行为都停止了。

  应该说,3个多月的暂缓扩容,着实换来了市场供求的暂时平衡,期间高调推出的一系列金融创新,让这种平衡平添了一份“利好”的喜气。

  比如,在制度性安排上,拟实行新股发行询价制、券商“扶优限劣”制等;在交易品种开发上,推出ETFLOF独特产品;在资金结构上,保险资金、企业年金获准直接入市,解决市场长期资金供给不足的难题……

  但平衡不等于平静。

  扩容暂停了,可市场震荡没有停,市值缩水没有停。3个月里,沪综指仍然在1300点这个所谓“心理点位”附近挣扎。8月31日,上证综指为1342.06点,12月3日则在1337.20点,跌4.86点,期间,9月13日击穿1300点,走出本轮调整最低点1259.43点。

  就市值而言,8月31日两市流通市值为17073.87亿元,到了12月3日则为13113.2亿元,即使算上红豆股份增发募集的股份在内,流通市值缩水也在3960.67亿元。

  扩容暂停了,优质上市资源外流的步伐没有停。在北京、在上海、在深圳,你每天都能听到境外证券市场自我推销的声音。中石化、中石油中国人寿早出去了,如今网通也去境外,正在加紧上市筹备的建行、中行,一提上市地点就紧张……有关蓝筹外流、内地证券市场边缘化的担忧日盛一日。

  一边暂停扩容,一边创新不断,可市场不买账。“如果流通市值继续缩水,中小投资者将颗粒无收,不得不选择撤离股市;如果大型蓝筹继续外流,蓝筹资源将逐渐枯竭,A股市场不得不面临边缘化威胁———这就是中国资本市场的最大危局。”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主任胡汝银博士在接受采访时说。

  最迫切的是制度创新

  有世界一流的制度环境,不一定有世界一流的证券市场;但没有世界一流的制度环境,就一定不会有世界一流的证券市场。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只有实施制度变革,才能实现经济持续增长。

  “暂停扩容是鸵鸟政策,无利于股市长期发展。”德邦证券常务副总裁余云辉博士说,“眼下推出的一些金融创新,尽管都重要,但对于扭转股市危局来说,基本上都是‘小儿科’,没有抓到点子上。而市场迫切需要的,是根本性制度创新。”

  胡汝银说得更形象:“这就好比是一栋建在沙地上的房子,不去多打桩、打深桩,却不停地在房顶上玩花头,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耽误了宝贵的时间,一旦风暴来临,说倒便倒。”

  过多地在一般技术性问题上出花样,而不抓根本性的问题,势必将股市拽进“创新迷局”。即使永远停止发新股,市场也只会慢慢死掉。我们不妨看几个数据:目前的股票指数已跌破五年来的低点,大部分上市公司的股价跌破最近一次股票融资的发行价,25家上市公司的流通股价格跌破净资产,证券公司的投资亏损总额居高难下,股票市值损失数以万亿计。中小投资者鲜有赢家,即使代表投资业最高水平的基金管理公司,也在近3年半的投资过程中累积损失50多亿元。

  余云辉认为,中国资本市场有两大硬伤。在宏观制度层面,股权分置是中国证券市场最大的国情。目前二级市场的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的国有股、国有法人股股东,是利益并不一致的两个股东群体,市场上几乎所有的系统性风险,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注解;在微观产品层面,市场价格发现和定价功能不健全,产品结构不匹配,同时外部力量长期对市场进行不当干预,以致出现市场对政府的深度依赖。

  胡汝银说得更直截了当———对中国资本市场来说,基本制度创新比金融工具创新更重要;对推进基本制度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的战略性金融工具的创新,比无足轻重的金融工具的创新更重要。

  “所谓最迫切的制度性创新,说白了就一句话:谁有胆略拿股权分置开刀,谁有远见开发做空机制和期货产品,给市场创造一个自我调节的工具,谁就有可能给股市带来逆转的希望。”余云辉说。

  最可怕的是错失良机

  中国经济持久发展,需要强大的金融平台和资本引擎。破解股市危局,千万不能以拖待变错失良机。

  几年来关于股市危局的讨论,已经汇集了无数富有见地的“拯救药方”。目前市场并不缺乏解决问题的智慧,而是缺乏壮士断臂的勇气和决断。监管部门的治市理念,必须远离直接“救市、托市”的窠臼,转而在市场的基本制度上下功夫,这是化解当前股市危机、提升证券市场国际竞争力的唯一途径。

  最可怕的事情是错失时机。上海社科院经济景气研究中心主任刘?松博士认为,在股市发展历史上,仅仅是解决股权分置,我们就错失了两次大好时机。

  一是1994年下半年,上证指数(资讯 行情 论坛)最低跌到325点,大部分股票的价格在内在投资价值附近,当时股市的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都很小,可以说是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千载难逢的机遇。但当年7月30日,中国证监会出台了“四不”救市政策,股市随之暴涨。二是1999年,由于持续的低迷,大部分股票又具有了投资价值,可由于同样的原因,我国股市再次与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失之交臂。

  “必须看到,走过连续三年多的下行通道,目前股市徘徊在1300点相对底部,大部分股票跌到了实际价值附近,股市泡沫得到一定程度的挤出。”胡汝银说,“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好时机又凸现了,我们不能再误事。”

  “现在不能在那些枝枝节节的小创新中打圈圈、耗日子了!”余云辉提醒说,日本在处理1990年前后经济问题时,有两大教训值得记取。一是在泡沫形成期间,政府政策和制度的变更缺乏整体一贯性,政府内部不存在进行通盘设计、发挥综合调整功能的政策机构,各部门按照本位主义的习惯性行为方式追求局部利益最大化;二是在泡沫破灭之后,管理者与投资者都抱着侥幸心理,以拖待变,指望景气回升消化不良资产和金融呆账。

  “市场拖不起!”胡汝银说,“现在已经进入WTO后过渡期,留给我们自我调整的时间已经不多,真的要等到人民币实行可自由兑换的时候再来谈制度重建,黄花菜都凉了。”(邓的荣)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奇童梦乐
猫和老虎的混血儿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附身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