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石事件揭财经公关黑幕 企业上市花费过亿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30日 10:17 人民网-江南时报 | ||||||||
知情人士透露,王小石被反贪局侦查,主要是与多家财经公关公司有勾结,其中不乏有裙带股份,王小石主要通过这些财经公关公司拉拟上市公司的业务,由拟上市公司出钱,财经公关暗中活动。王小石事件反映了证券市场运行链条中许多不可回避的问题,那么,财经公关公司在其中起到了哪些作用,又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通过采访,一些熟悉该行业的人士为我们道出了谜底。
神秘的中间人 “给我400万,我帮你搞定一切,我会里(指证监会)有人。”资深的财经公关人陈生在两三年前,经常听到他的同行对企业们这么说。他百思不得其解,“也许真的有人,也许他什么都没做,有的企业根基很好,不需要帮助就可以过会,这个钱真好挣。” 如果真的“会里有人”的话,是如何操作一切的呢?记者通过采访了解了其中的内幕:财经公关公司要把部分钱给予中间人,由中间人搞定剩下的一切,财经公关公司往往不再插手。 中间人索取的费用则有“硬做”和“软做”之分。 “软做”,是把即将过会的企业和几位审核该企业的发审委员联络起来聊聊天,中间人收费在10万左右。“硬做”,即保证“过会”。一般收费400万的财经公关公司都会选择“硬做”,这时,财经公关公司须一次性付给中间人80万至100万的费用。 中间人在拿到钱后,接下来怎么运作,包括行贿不行贿发审委员等等,也就只有他们自知了。但从既成事实来看,他们的功力不可小觑。 一位原颐合财经的员工告知记者,颐合是在2001年年底联络上其中一位中间人的。颐合财经是目前知名度非常高、2002年和2003年拉单最多的一家财经公关公司。 2001年年底,颐合遇到了一些困境,一些老员工想离职,这时候其当家人邓尉出来安慰大家说:大家别急,颐合刚找到一位姓姚的人,他和证监会关系很熟,以后做工作就容易了。有了姚的帮助之后,颐合财经的工作在2002年盛极一时。 企业“买个放心” 从2004年年初到11月,包括IPO、增发、配股、发行可转债以及吸收合并等共109家上市公司,其中的八成多都聘请了财经公关公司。 据记者了解,包装上市的企业前期投入的大头包括———为了报表好看而必须维持好的利润,那么就须缴纳大笔税款,少则数百万元,多则上千万元;律师、会计师、评估师、公关公司等费用超过百万元;其余公关费用则难以确估,请客吃饭一顿数万元也平常,董秘常年驻京的差旅费亦不在少数,上下打点的费用更是难以封顶。比较极端的例子,山西某“国”字开头的企业为上市的花费,达到亿元。 “大家都不排队,如果你排队,你就永远等不到”。这是公司普遍心态,申请上市少则一年多则三年甚至更长,如果一年之内“搞不定”,第二年的报表便要重新编写,律师、会计师、评估师、公关公司等费用也要重新支付,这笔费用也不下百万元,与其支付费用,企业宁愿花一点钱请公关公司“买个放心”。况且,中国市场的政策变化是按周计算的,这几年股票发行监管和审查越来越严,尤其是发审委改革和即将出台的询价制着实让很多企业感到了压力。 去年发审制度改革之前,发审委委员名单不公开,投票采取不记名式,这固然是证监会为了封堵“攻关”而采取的措施,无奈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买卖发审委名单成为大赚快钱的生意。 王小石的洗钱通道 如果有人留意的话,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将要上市的一家企业通常会在相关媒体上登一些篇幅不大的广告,其中财经公关公司的名称甚至也会挂在上面。 “其实,按国际操作来说,财经公关永远是幕后的工作,是不宜出头露面的,它应该是幕后英雄。”一位熟悉国外财经公关业的人士告诉记者,但是这种广告几乎已经成为了一种约定俗成的行规,企业等于掏钱替公关公司做宣传。“这样是不是要把律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等都要挂上?”他向记者反问道。 从这些小问题上就可以看出,财经公关公司这个行业从一开始就有了规范和不规范的争斗。 “其实,最关键问题不止如此,”有分析人士指出,目前财经公关公司最大的不规范行为应该是收入模式的不规范,这种收入模式的不规范,恰恰有可能变成“王小石们”的洗钱通道。 如果是规范的行为,在收取相应的顾问费、策划费、咨询费等一定数量的费用后,财经公关如果再组织一些宣传材料或者组织相应的会议等产生的费用,都应由客户,也就是上市公司和行内叫第三方的机构直接结算,根本不用经过财经公关公司的手,因为这是财经公关在收取公关费用后应该做到的事。 而目前不规范的做法是,与上市公司拍胸脯:只要付出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费用,这件事就全能搞定了,至于付给谁,付了多少,上市公司就不用管了。更为严重的是,据介绍,一家财经公关公司向一家拟上市企业收取了400万元费用,而这家企业对这400万元用在了什么地方却一无所知。 有分析人士向记者道出了其中的悬念:上市企业是不可能知道400万元花在了什么地方的,这里面很可能付给了一些寻租者们。因为寻租者们公开去要钱,并且开发票是不可能的。总要通过一种形式,把这些钱洗出去。而这种收费模式,恰恰就提供了这种平台。可以想像,正是这种不规范的收费模式,才给“王小石们”提供了一个“洗钱”的通道。 (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中华工商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