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公关公司生态链:京城3大牛人主宰上市事宜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29日 20:49 21世纪经济报道 | |||||||||
记者:邱伟 “给我400万,我帮你搞定一切,我会里(指证监会)有人。”资深的财经公关人陈生在二三年前,经常听到他的同行对企业们这么说。 他百思不得其解,“也许真的有人,也许他什么都没做,有的企业根基很好,不需要
有个真实的案例,某家公司掏了400万给财经公关公司,因为要“宁信其有”。后来这家公司真的成功过会和IPO,但在对资本市场里面的道道了解清楚后,这家公司的董秘却感叹道:“400万的当只能上一次。” 京城三大牛人 400万并不是一刀切的价格,有时候这个价格会被砍到300万,基本上在300万-400万之间浮动——价格之所以这么高,是因为这种价格有别于国外财经公关的价格,国外一般只收服务费,中间发生的杂费是要由客户自己结清,但这里的400万却囊括了一切。 在财经公关拿到400万之后,如果真的“会里有人”的话,是如何操作一切的呢?陈生以“不清楚”为由,不愿意就此问题多谈。 但是一位曾经做过财经公关、如今跻身投行界的人士却对本报抖出了其中的内幕:财经公关要把部分钱给予中间人,由中间人搞定剩下的一切,财经公关公司往往不再插手。 两年前做财经公关的都知道,北京有着“三大牛人”,即三个中间人。财经公关公司虽然有很多,且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但所有的公司想敲定“过会”事宜,都必须和这三位中间人联系。 中间人索取的费用则有“硬做”和“软做”之分。 “软做”,是把即将过会的企业和几位审核该企业的发审委员联络起来聊聊天,中间人收费在10万左右:“硬做”,即保证“过会”。一般收费400万的财经公关公司都会选择“硬做”,这时,财经公关公司须一次性付予中间人80万-100万的费用。 三位牛人在拿到钱后,接下来怎么运作,包括行贿不行贿发审委员等等,也就只有这三人自知了。但从既成事实来看,三位牛人的功力不可小觑。 一位原颐合财经的员工告知本报,颐合是在2001年底联络上其中一位牛人的。颐合财经是目前中国知名度非常高、2002年和2003年拉单最多的一家财经公关公司。 2001年底,颐合遇到了一些困境,一些老员工想离职,这时候其当家人邓尉出来安慰大家说:大家别急,颐合刚找到一位姓姚的人,他和证监会关系很熟,以后做工作就容易了。 据说这位姓姚的人的真实身份为就职于某大型中央新闻机构,他即是京城财经公关界三大牛人之一。有了姚的帮助之后,颐合财经的工作在2002年盛极一时。 “金苹果”的子子孙孙 2002年同时也是财经公关公司疯狂生长的一年,众多新的公司成立并加入混战。 根据统计资料,在2004年财经公关市场份额五分天下的几家公司:夏商集团、颐合财经、奇智财经、怡桥财经、九富投资,基本上都是在2002年进入状态或加入格局的。 从2004年初到11月,包括IPO、增发、配股、发行可转债以及吸收合并等共109家上市公司,其中的八成多都聘请了财经公关公司。 资料显示,2004年,夏商的份额最高,拉到了18家的业务,奇智和颐合其次,分别拉到了14单和13单,接下来是怡桥的10.5单(与其他公司合作1单)和九富的8单,但九富另外得到了中石油准备回归A股的超级大单。 其中,奇智财经属于《上海证券报》的报办产业;夏商集团由留美归来的梁正中携风险投资在2000年于上海创办,初始是做夏商网(Sinobanker.com),在品尝了网络泡沫的苦果之后,夏商后来转型为财经公关。 而九富投资,这家现在因急于撇清与王小石案件的干系而非常知名的公司,在2001年底创建于深圳,总经理郑海涛原属南方证券人士,最大股东为聂建雄,法定代表人却为杜欣,至于真正的幕后控制人是谁,业内鲜有人知。 九富的客户大多在福建,有人称这是因为九富的高层中有一位是福建省证管局前任某局长的女婿,但九富的副总经理周子潇却对本报解释说,“那是谬误,九富在福建名声很好。” 九富的成名在于2003年的一夕,因为在某一日忽然竞标成为了长江电力(600900)IPO时的公关公司。周子潇回忆当时的情形说,“我们准备得好辛苦,最后才竞标成功的”。 但是,市场中还流传着另一种说法,说是九富没有参加第1轮的竞标,就直接进入了第2轮竞标。另有说法认为,九富与长江电力的主承销商中金公司关系密切,目前与中金公司仍在合作几个大单业务。但无论如何,正是在长江电力上的成功,今年中石油的大单又被九富抢得。 成立于2002年的上海怡桥财经在前两年尚默默无闻,只是在今年才突然发力。知情人士称,怡桥的幕后控制人为黄怡如,和众多小的财经公关公司的控制人一样,黄早年是金苹果财经传播公司的一员。 “金苹果是财经公关领域的黄埔军校。”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据悉,金苹果创始人于小央1997年在香港创办金苹果后,1998年就移师内地,堪称内地第一家财经公关公司。 然而,稍后不久,金苹果的部分原创人员陆续离开,业务上一直走着下坡路。上述业内人士指出,金苹果在国内财经公关行业虽然开风气之先,但却始终未能主导潮流。 陈生有点不太喜欢金苹果和于小央,他说金苹果的各种子子孙孙公司的“流毒”危害着中国财经公关业。陈生认为,一些传承自金苹果血脉的弊端包括:自我宣传、包揽式的收费模式以及为拉单的不择手段。这些行为使得中国的财经公关业很不规范。 “生存,还是死亡?” 在发审不透明的那段时期内,这种“不规范”表现为利益裙带主义。每家公司都在拼命招聘一些“有关系”的人员,或试图和一些所谓高层身边的人物建立某种联系。 因而,在“京城三大牛人”之外,故事有了一个新的版本,即试图绕过三大中间人的一些尝试。这种尝试谨慎而又心照不宣。 报料人称,一些企业在将材料送交证监会准备过会的日子里,耳朵是非常灵的,有时就会听到“某某公司是一家不错的财经公关公司”的言语,而这种言语往往是不经意时才能听到的;这家企业往往就会很乖巧地聘任这家公司为自己做财经公关,为此付出的佣金(不包括各类杂费)大约在60万-70万。有些小公司,专业水准并不高,但是仍然能够拉到不少单子,正是和此有关。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财经公关之间竞争的加剧,使得这笔佣金留在自己手中的部分越来越少,发展到后来的极致,公关公司所收的六七十万中,只有二三十万才能算是自己的收入,其他都以各种方式返还支出给相关人等了。 2003年底,发审制度改革,过去黑箱的操作逐步走向透明化,过去的高利润似乎一去不复返。 “现在,我们有50%-60%的业务是通过公开参加竞标会获得的。”周子潇说,“现在只有再融资业务可能拿到40万-60万的佣金,IPO只能拿到20万-30万,有的少的只有10来万,甚至几万块钱,少得可怜。” 但是,黑箱并不能完全杜绝,只不过是少了很多。陈生通过研究发现,在2004年中小企业板上市的38家企业中,有6家列支了网上路演推介费,本来花费并不高昂的网上路演,最少的就支出了75万,最高的一家七喜股份(002027.SZ)支出高达230.88万,“其中的一些猫腻,背后的公关公司一定难逃干系。” 现在的情况是,黑箱操作的中心已经转移到一些“地下财经公关”那里去了,比如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往往会干一些“私活”,还有的是一些个人掮客比较活跃。 不幸的是,“某些财经公关成了洗钱渠道”。根据报道,一笔黑色交易往往通过财经公关这样的咨询公司来过账,付钱的一方以支付咨询费用的名义把钱打入这家咨询公司,公司再以顾问费的名义辗转进入收钱人的口袋,过账的公司收取8%-11%左右的费用。 “这次王小石案件,震动比较大,财经公关业都在进行这方面的反思,”陈生说,“也许洗牌马上就开始了,一批没有专业能力的公司将首先要走人,其次是淘汰一批运作不规范的公司。” 而在洗牌之后,依靠严格的行业自律,财经公关也许有着一个美好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