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王小石背后的发行潜规则 > 正文
 

同一生物链上的黑公关与王小石们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29日 09:54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史鉴/文

  “王小石案”一下子把“财经公关”、特别是“地下黑公关”暴露于众目睽睽之下,似乎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这些“黑公关”的运作,“王小石们”也难以发财。

  在一个高度市场化的环境中,财经公关在证券发行过程中起到的,是发行人、券商与投
资者之间良性沟通的桥梁作用,实际上是在证券发行这个特殊期间投资者关系顾问的角色。因此可以说,证券发行的市场化,催生了中国的财经公关行业。

  然而在我国,市场化的证券发行目前只是在增发中硕果仅存。截至目前,绝大多数的IPO,仍然采用的是计划经济式的“定价”发行模式。因此,财经公关在IPO中,本应无用武之地。

  相比IPO而言,特别需要财经公关的增发项目要少很多。僧多粥少的现实,使得财经公关机构不得不把眼光放在了并不需要“公关”的IPO市场。于是,在大批“财经公关”扑向IPO市场的同时,早已存在于发行市场中的“权力寻租”行为终于找到了一个更便利的操作平台。一些苦于无米下锅的财经公关因此铤而走险,与寻租者狼狈为奸。而最需要财经公关业务支持的市场化发行,反而渐渐淡出于财经公关的业务领域。

  某国内财经公关机构的负责人曾不无骄傲地说,它的公司 “市场占有率”排名第几,份额多少。但被指出他的统计并不包括市场化发行项目时,该负责人一脸茫然:“这也算吗?”这就是大多数财经公关“不务正业”的真实写照。

  在这种不良的市场氛围中,出现了财经公关竞相将自己的名号公布在证券发行的信息中,借以提高自己的市场知名度;出现了只要自己接触过某个项目,哪怕只是参加了竞标,也要将项目列入自己的“经营业绩”,甚至将尚未完成的项目也算在其内;出现了将行业流动人员以往参与过的项目算成本机构业务的种种现象。而在“网上路演”和现场推介中,由财经公关人员冒充投资者提问,以粉饰太平的,更是比比皆是。如在某公司的路演现场,负责传递话筒的财经公关人员见无人提问,竟然从口袋里掏出纸条向主席台发问。

  凡此种种,说明国内大多数的财经公关,已误入歧途。

  有的财经公关为了拉业务,给券商、给公司相关人员送礼,“回扣”,这已是业界公开的秘密。更有甚者,有那么一批财经公关利用IPO公司不谙“行情”的特点,在收费中大包大揽。动辄开口几百万:一切给你都搞定!如此,轻者是企业上当受骗,重者就为寻租者打开了一条合理的“洗钱”通道。

  为了拿项目,自然需要了解那些“过会”和拟“过会”的企业名单。但是,前一两年在网上盛行的“过会企业名单”以及相关券商的详尽资料,恐怕没有“内线”是搞不出来的。不言而喻,“名单”的出处自然来自“王小石们”。

  而这些,都来自于发行市场的非市场化。它不仅毁掉了一个颇具生命力的行业,也给了那些寻租者得以浑水摸鱼的天地。

  庆丰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600576)的上市公告书竟被出具了“非标准”验资报告:“我们注意到,贵公司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发行费用总额预计为1516万元,实际发行费用总额2260万元。”对照庆丰的招股说明书和上市公告书,这多出的发行费用744万元流向如何,何致验资如此提醒?

  一度争取上创业板的中科合臣(资讯 行情 论坛)(600490),其“上网发行费”合每百万元融资额0.86万元。那么,这莫名奇妙的超出是否与“王小石们”有关?而为这些“问题公司”提供财经公关的,或许能够解答其中奥妙。

  现在,是到了财经公关行业洗牌,斩断与“王小石们”的沟通桥梁,建立行业规范的时候了。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冬语
聆听冬日温暖声音
西游情史
大话西游短信篇章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