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王小石背后的发行潜规则 > 正文
 

圈钱许可证与寻租腐败 制度变化难改审批实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21日 11:27 中国经营报

  作者:张卫星 编辑:汪华峰

  中国历史上就长期存在“宰相怕小吏、小吏坏大事”的“官场潜规则”,所以我更愿意相信中国证监会的绝大多数官员是清正廉洁的。我认为,整个中国证监会没有必要为此而背上黑锅,将整个发行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列为怀疑对象。并且我也愿意相信绝大多数发审委委员是清白的,没有收取黑钱。

  中国股市自1990年设立以来,在经历了初期短暂的美好憧憬后,市场参与各方的蜜月期就结束了,而开始了各种丑闻缠身的矛盾激荡阶段。尤其自2001年国有股减持导致的股灾爆发后,各种腐败信息开始不断散布出来,从一个个破裂的股市骗局中,欺诈上市、恶庄造假、伪造报表、上市公司老总卷款外逃、坐庄抵押股票崩盘、券商老总逃跑……我们见过太多各种各样的腐败事件,在中国股市市场参与各方被这个腐败股市拖带伤害得灰头土脸、伤痕累累的时候,惟独中国证监会这个市场的制度缔造者、监管者、股票供应者集多种角色于一身的政府管理部门却像一块出污泥而不染的净土,圣洁得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近期从政府司法部门传来的一条消息在市场上引起了巨大的波澜: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部的王小石副处长,因为涉嫌向谋求在国内A股上市的企业出售证监会发审委委员名单,获得丰厚的非法利益,已被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带走。从最新的消息看,反贪检察官已将相关法律文书递交批捕部门,对他正式提请批准逮捕。而此次证监会官员涉嫌犯罪被反贪检察机关批捕,不过是印证了一个市场各方早就预期存在的事实。

  行政审批带来的“寻租腐败”

  如果利益的分配和配置最终由权力来决定,那么权力就会带来审批、审批必然带来寻租、寻租就会带来严重的腐败行为。这是当今中国各种权力机构中官员腐败案件的通行模式。如果这种分配利益的权力产生机制得不到有效监督,那么绝对的权力就一定带来绝对的腐败。

  在中国股市也并没有例外。已经14年的中国股市,是一个政府垄断的惟一股市、一个国营计划经济色彩浓厚的股市、一个股权分置导致出现圈钱陷阱的股市。

  谁能在这样的股市上市,就意味着可以大肆高溢价圈钱,此时的市场机制并不是选择企业的好坏,更多的是选择谁有能力获得上市的权力。因为只要能上市,就能获得圈钱的权力,企业好坏是次要的,因为在这垄断与扭曲的市场中,无论好坏都能圈到大钱!所以造假报表的、买通关节的事件层出不穷,一个目的就是为了上市圈钱,而圈完钱后,即使出了问题也仅仅受公开谴责而已,最多是受到几万与几十万元的罚款,在这种垄断市场中的圈钱风险成本很低而利益获得却极高,如此重大的利益诱惑下什么不敢干?有什么不能干呢?

  其实证监会官员王小石事件并不是第一个权力寻租腐败案件。过去暴露出来的影响最大的案件,就是康赛集团在上市过程中通过“内部职工股”的交易将两名国家部长级干部拉下了马,大批地方干部栽在这一连环腐败案件上。当时,康赛公司总经理童施建、党委书记张建萍的共同看法是,股票上市圈钱是获得利益的最好捷径,它可以比订单生产挣钱快成百上千倍。企业只要能拿来上市批文,哪怕是过五关斩六将都可以不惜血本。

  于是,公司负责人从黄石市、湖北省到国家主管部委、证监会,八方出击,以购送内部职工股的手段进行资本运营。据有关部门统计介绍,康赛公司在上市过程中,将公关策略分为三等:对大权在握、能直接促进公司上市的要员,不惜任何代价,高的可达10万股以上(每股1元买进,面值6.37元,开盘当天11元,最高时炒到30多元);对公司上市能起间接作用的干部送5000至10000股左右;对上市作用不大但找上门的官员也不能得罪,看人打发1000到2000股。据有关部门调查结果显示,在康赛集团股票案中,受牵连的除了原国家经贸委、纺织总会两名部级干部外,还有黄石市委原书记陈家杰(违规购买康赛原始股5万股,获利35万元)、黄石建行原行长王建华(为康赛筹资托市受贿50万元)等一大批地方官员。

  在过去,谁能在股市上市圈钱权的权力被按“额度”管理,“额度”的审批权在各个国家部委,于是才有了“跑部钱进”的形象说法,也就引出了这个康赛大案。中央有关部门因此强调,反腐败抓源头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改革行政审批制度。该取消的一定要取消……尤其是那些容易发生以权谋私、权钱交易项目的行政审批权力,必须进行合理分解,并加强相互之间的监督制约,切实防止少数人权力过分集中又缺乏内部监督、搞暗箱操作的弊端。

  制度变化难改审批实质

  在额度制国家部委审批的制度下,暴露出一系列的严重腐败事件后,为滋生腐败提供温床的内部职工股的制度设置随后也被取消了,原来的审批制被改为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核制,证监会发审委制度曾经被寄希望于能消除腐败,但股权分置的垄断圈钱的中国股市结构不改,那么所谓审批制、审核制、核准制的万般变化,就怎么也改变不了上市发行股票是一个圈钱权的审批实质。

  这样“跑部钱进”的权力寻租方向也就随之发生转移。过去面对数千家排队等待上市圈钱的公司长龙中,市场各方对中国证监会有关审批发行环节的官员存在严重腐败行为的怀疑与质疑就一直不断,但总是风闻而无实迹,这次王小石事件就是印证了普遍的猜测与传言。

  名单为什么值钱?

  获得上市权力就可以获得几千万、几个亿的圈钱权,那么拿到上市批文就是企业能否圈钱成功的所有问题的关键所在,而上市批文是以发审委的审核意见为基础,那么几个发审委委员的最终意见就是企业能否发股票圈钱的最关键一环,突破了这道关就可获得在股市股权分置结构下的垄断圈钱的权力。如果此时企业不合条件就需要各种材料包装,如果搞定了发审委委员那么各种包装也就能顺利过关了。

  所以,为什么一张几个人的名单就能卖出几十万元,为什么就有人愿意花费几十万元去买一张名单纸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已经很明显了。虽然到现在我们还不知道是哪家或哪几家上市公司在上市圈钱过程中,向王小石副处长行贿购买这个名单,但有一点可以进一步推理:既然已经花费巨资获得了这个名单,显然企业上市负责人员就不会仅仅是只看两眼名字那么简单。

  自从中国证监会在新股发行的审批环节采用发审委制度后,中国股市又出现了一个权力极大而责任极小的特殊的发审委委员群体。企业能否获得上市圈钱的权力完全就由几个发审委委员开一个短暂的发审会来表决。这样一个类似报告阅读的碰头会,实质内容少的可怜,也无法实质性地审查申报企业的真实情况,因为按证监会颁布的《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暂行办法》的规定看,“发审委的职责是:审核股票发行申请是否符合公开发行股票的条件;审核中介机构及相关人员为股票发行所出具的有关材料及意见书……”但这非常模糊的审核权力,却最终拥有了决定企业是否能上市圈钱的巨大权力。

  与巨大权力形成强烈反差所对应的是,证监会关于发审委委员承担的责任却仅仅是“出现发审委会议审核意见与表决结果有明显差异的,中国证监会可以要求所有参会发审委委员分别作出解释和说明”。

  腐败问题是出在王小石副处长身上,但根子是在政府对中国股市的股权分置结构下的垄断圈钱的制度设计上。只要权力垄断市场的阴影不散,只要股权分置的圈钱制度还存在,现在即使是抓了王小石,以后寻租这个“圈钱许可证”必然会产生更多的“王大石”们。

  管理层如何恢复信誉

  证券市场是一个最市场化的、最敏感的领域,因此中国证监会一直是一个焦点部门,媒体和社会各界对证监会的一些动向高度关注。此次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部王小石副处长的涉嫌犯罪被批捕事件,令中国证监会的权威性、公正性和信誉度受到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笔者不希望中国证监会里再出现更多的王大石等腐败事件来,因为这只能给我们多灾多难的中国股市带来更多的痛苦。中国历史上就长期存在“宰相怕小吏、小吏坏大事”的“官场潜规则”,所以我更愿意相信中国证监会的绝大多数官员是清正廉洁的,只是一个王小石副处长是被制度引诱而腐败了。所以我认为整个中国证监会没有必要为此而都背上黑锅,将整个发行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列为怀疑对象,并且我也愿意相信绝大多数发审委委员是清白的,没有收取黑钱。

  所以立足客观,维护中国证监会权威、公正的政府部门形象的立场,我想给中国证监会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再多的解释不如事实证明清白。证监会是否可以就此事为契机,主动推动在证监会系统内建立官员财产公示制度,表明证监会官员的财产来源是合法的、清白的。能否让主要官员(例如证监会主要负责人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带头公开个人财产情况?所监管的券商和基金管理公司主要负责人以后也同样效仿,如果不愿意执行这个规定的官员可以选择离开证监会。

  第二,有必要由国家有关方面牵头成立一个独立的特别调查委员会,彻底清查中国股市制度缺陷的成因与危害,全面检讨4年来股市政策的成败得失,并向社会公开调查结果。这个调查委员会应当是有广泛的代表性的,可以向国务院或全国人大负责的。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寻租腐败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维他小子
营养健康维他小子
张惠妹
激情火爆性感阿妹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