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证券重组破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26日 16:50 《全球财经观察》 | |||||||||
国开行整体接盘南方证券的重组方案近日已通过证监会审批并上报国务院,,在制造了数次“破产传言”后,“九死一生”的南方证券其命运依旧是扑朔迷离。在中国特殊的国情之下南方证券事件绝非只此一家,正如南证前任掌门阚治东所言,困扰南方证券的主要是所谓的“国企病”问题,这并不是南证一家所面对的尴尬局面 文|杨鹏
据来自南方证券的内部消息透露,国开行或将成为南方证券第一大股东,整体收编南方证券。南方证券债务重组也即将破冰,其庞大债务或将在某种巧妙的金融安排下得到化解。 国开行整体接盘南方证券的重组方案近日已通过证监会审批并上报国务院。“有人在相关部门看到过这个文件。”消息人士透露。该方案一旦获批最快年内即可执行。 国开行整体接盘 据悉,多方反复博弈的结果,是国开行将以南证大股东的身份,会同其他股东一起重组南方证券。南方证券将被整体纳入国开行旗下,成为国开行向投资银行方向拓展的新平台。 此前所传的众多方案都告流产。其中一度呼声较高的,是国开行收购南方证券优质资产成立“新南方”,债务则剥离给“老南方”任其破产或慢慢消化的分拆方案。此方案较能“吸引”国开行接盘,也为国外多见,但由于“冲击面太大”,南方证券老股东和债权人的巨额资产将随“老南方”一道沉没,势必影响金融系统的稳定,因而最终未获监管层认同。 “高层的意图一直是要保护南方证券。”一位金融专家指出。行政接管南方证券的用意是“杀鸡给猴看”,但并不是要把鸡“杀死”。“国家对金融机构的破产持非常审慎的态度。” 但是开行也不会充当“冤大头”。作为财政注资的政策性银行,开行似乎有较为充足的理由为一家经营不善的金融机构“买单”,但是坚决以市场化业绩为目标的开行,正雄心勃勃地向国际一流银行迈进,“买单”行为完全违背其一贯奉行的国际标准,开行岂肯接受。 不过,一直试图扩张投行业务的国开行倒是早有收购一家券商的冲动。开行行长陈元曾多次表示,希望将信贷融资与证券融资有效地协调配合,帮助开行投资运营的许多大企业、大项目走向资本市场。另外,券商面临的严峻形势也“由不得国开行”。 业者指出,受限于针对政策性银行的现行法规,国开行不能够以母公司的身份介入南方证券的重组。控股南方证券的很可能是国开行旗下的政策性投资机构国家开发投资公司。 8月底,国开投刚刚将弘泰信托纳入麾下,实现了控股一家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夙愿。缺少沟通资本市场金融工具的国开投,也一直希望把产业投资与资本市场顺畅地连接起来。 这是大势所趋。一方面,运用国开行核拨的资本金及软贷款承担重大项目投资的国开投,手上握有许多一流的IPO客户资源,此番如能顺利整编南方证券,既能帮助这些大企业走向资本市场,又能用足手上资源向投行业务方向延伸,无疑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突破。 另一方面,据说当初国家将6个专业投资公司并入国开投的实际用意,主要是消化不良资产。如今这些资产大都“卖得差不多”了。国开投也像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一样面临转型。 而且,国开投还是南方证券的股东和客户。作为南方证券的发起人之一,国开投所持南证股份一度高达40%。股改之后,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与首创股份、上海汽车成为并列第一大股东,国开投股份遂降至4.95%。南方证券也从国家控股转为深圳市地方控股。所以这次和国开投一道“出血”的南证新股东中,可能还有深圳市政府。 另悉,国开投也是南证委托理财的重要客户。 问题的核心在于,究竟南方证券的债务包袱该扔给谁? 包袱先“挂”起来 转为地方控股的南方证券实际上进入了监控者缺位的真空,成为内部人控制的独立王国。据知情人士透露,原南方证券高层之间已有裂隙。2002年,势力均衡的矛盾双方引入深圳市政府来平衡争端。而深圳市政府派来的阚治东和贺云在重大问题上的分歧却更为严重。 由于阚继续看多日渐低迷的股市,没有及时采取止损措施,在资金缺口越来越大,又缺乏有效融资渠道的情况下,不得不四处举债,终至内外交困的境地。“本来我们只有10个亿的亏损,阚来了以后把窟窿捅到90亿。”一证员工指出。 今年年初,由招商、国信证券等方面的专业人士组成的接管组进驻南方证券,全面负责南方证券的经营管理。接管组的上面,还有证监会、深圳市政府会同央行和公安部成立的接管领导小组。据传,国开行也随接管组一同来到。中国证券市场的首例行政接管案例显得别有深意。 律师、会计师、审计师等中介机构随即进场,开始百人百日大查账。彻查的结果是,南方证券在“双哈”等股票上做庄的亏损达 90亿元,央行紧急调拨84亿元仍难弥补个人和机构客户保证金支付的不足。加上早年投资地产实业形成的70亿元旧账以及其他债务,南方证券累计负债近200亿元。即使是南证内部员工,也弄不清这200亿债务的具体构成。记者前往负责南方证券债务清算的深圳天健信德会计师事务所,该公司蔡女士却表示,“我们不接受采访”。 包袱太大,谁都不想背,谁也背不起。 为防止出现挤兑,南方证券个人客户的保证金照付如常,但机构户暂缓一年,包袱先被“挂”了起来。 “客户保证金是我们最大的问题。”知情人士指出。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客户保证金安全,重铸南证信用,证监会要求南方证券与建行合作,进行银行存管试点,采取“券商托管证券,银行存管资金”的方式,从制度上防止券商挪用客户保证金。 “这是在券商自己的资金和客户的资金之间划上一道线。”招商证券有关人士指出。类似的独立存管是未来行业发展的方向。招商证券近日也推出“集中交易系统”,把以前分散在营业部的客户资料集中到总部主机,把“100个风险点”集中为“一个风险点”。据称此举也是为将来的独立存管铺路。除了招商,不少证券公司也已闻风而动。 “银行存管是一个让券商运营雪上加霜的制度。”一位业者指出。据他透露,证监会之所以要选择南方证券来试点银行存管,一方面是因为央行的84亿营救资金是通过建行调拨的,正好借此机会补偿;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此时的南证已经失去话语权,只能超脱自身利益任人摆布。 证监会借南方证券整顿整个证券行业的意图已格外显豁。 债务重组模式 不久前,南方证券抽调各部门人员成立了处理债务问题的专门小组,由南方证券的原有人员担任正副职,并且“比较正式地开了几次会”。 据知情人士分析,行政接管以来,南方证券只有调查性的债务人员,并没有重组意义上的债务处理机构。债务小组的上面应该还有类似接管领导小组的债务领导小组。成立债务小组很有可能是国家再次以行政手法介入南证债务重组的强信号。 “最终出现的结果,很可能是多赢,谁也不用为南方证券的债务出血。”这位人士大胆推断。 首先,南方证券的老股东和债权人根本没有和国开行谈判的权力和资格,不可能迫使国开行为其投资失误和违规行为买单。 其次,与南方证券同病的券商不在少数,其中不乏中型券商,国家或许能为南方证券买单,但是不可能为这么多券商买单。南方证券债务重组的示范效应极为关键。 更为重要的是,股票债务作为一种虚拟资产,本来就是个信心问题,与通常意义上的不良资产不是一个概念,一旦碰上个大牛市,或者市场回暖,自然就可以把包袱甩掉。 “香港在金融危机时设立盈富基金的做法,就是重要参照。”这位人士指出。1998年8月,港府为救市动用外汇基金“入市”,购进许多香港企业股票。为平稳淡出,港府设计了一种分散风险的投资组合“盈富基金”,通过盈富基金把这些股票间接而平稳地转到香港市民手上。 最终香港企业没有破产,港府也没有出血,香港市民也没有买单,而且都有钱赚,形成多赢的局面。在南方证券债务重组的问题上,有关高层很可能会有所借鉴。 10月17日,国家有关部门推出被处置金融机构的个人债权和证券交易结算资金的有限赔付政策,打折收购个人存在高危券商的10万元以上债权,或许正是类似港府当年购进香港企业股票的行动。 据分析,国家在部分收购完居民持有金融资产后,也会通过二级市场兑现,来清偿各方面的债务。打折收购政策或将是类似“盈富基金”这种解决模式的前奏。 至于早期南方证券炒作房地产遗留下的70亿元实业负债,“盈富基金”的操作模式同样也是一种可资借鉴的解决思路。 不过,当记者辗转采访到阚治东的时候,阚却在无意中透露,他对国开行与南方证券的“合作”并不看好,理由是“换汤不换药”,解决不了证券公司的根本问题。 截至目前,南方证券的三大业务基本稳定。除自营和委托理财业务陷于停顿外,今年的经纪业务累计实现收入3.03亿元,比去年同期还增长7.8%,实现利润8000万元。而南证上半年的投行业务也居业内第一。“但这只是表象。”一位已经离职的南证人士表示。 实际上,南方证券自行政接管以来,投行部几乎没有拉到一单新生意,“核心客户都跑光了”。南方证券原有150人的投行队伍,目前连60人都不到,“市场形象对投行业务的影响非常大”。南证今年所呈现的投行业绩基本上是在吃老本,明年乃至后年将面临无单可做的窘境。 “除非国开行把他庞大的客户资源注入南方证券。”这位人士说。投行业务是券商存活的惟一突破口,也是重塑南方证券品牌的根本。像中远、三峡这样的开行大客户将给南方证券带来滚滚财源,闲散资金还可以委托理财。那样的话,南方证券必获新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