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家问题券商暴出 谁来为问题券商买单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26日 11:07 解放日报 | ||||||||
生存,问题券商将继续掏空市场资源;死亡,券商亏损则会直接转向市场,那么—— 谁来为“问题券商”买单? 继一则有关“证监会入驻23家高危券商”的消息惊爆市场后,日前又传出一份所谓的“63家问题券商”名单。名单中,63家券商依据“病情”轻重,分别被冠以关注、重点关注
一直以来,中国证券市场缺乏一种“自我”理念,政府行政命令于是就在券商的进退中起了决定性作用。进,政府准入;退,政府买单———这其中充斥着被动、低效和无奈。生存,问题券商将继续掏空市场资源;死亡,券商亏损则会直接转向市场。如果说,汉唐证券被托管、南方证券险些破产等只是个别券商的风险暴露,那么如今23家证券公司集体上榜“高危券商名单”,所累积的巨额亏损又将由谁来扛? “只进不退”能维持多久? 低迷的股市中,盈利模式单一的券商直接承受了市场不景气的困惑:经纪业务日渐衰落,与之相关的投资银行、自营和理财业务也遭重创。 据40多家券商公布的2004年中报显示,50%以上的证券公司上半年经营出现亏损,很多券商每股净资产都在面值以下。其中大券商申银万国上半年亏损高达2.5亿元;同时,中信证券(资讯 行情 论坛)也发布了中期业绩预警公告。 身陷股市亏损的困局,加上融资渠道不畅,券商违规经营似乎有些“被逼”无奈。问题券商成批涌现,市场风险从未像现在这般激增。 然而,券商的问题仅仅来自其自身吗?答案是否定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根源就是:“只进不退”的机制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券商的弱势。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至今,券商队伍一直呈现扩张之势。近年来,除了鞍山证券和大连证券等少数几家被管理层强行执行退出外,即使是在市场低迷阶段,证券公司基本上也是“只进不退”。 发展壮大,无疑是件好事:证券公司数量稳定增长,使得社会资本稳定高速进入证券行业,这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证券业的发展。但是在与生俱来的制度缺陷中,券商队伍盲目扩张,却也成为行业发展一大顽疾。 目前,全国证券公司数量有130多家,证券营业部更是多达3000家以上。市场火热程度远远超过了西方成熟资本市场。但这只是数量的超越,在规模上,我们的券商与成熟市场仍有较大差距。2002年,仅美林证券一家总资产就达3540亿美元。这相当于我国境内所有证券公司的资产额。 摆在眼前的现实是:出生有余而死亡不足,国内证券行业过度“拥挤”;众多券商相互间无序竞争,导致竞争成本上升,竞争效率不断下降。竞争中失利的券商,不能及时止损退出市场,更导致恶性竞争,使证券业越来越无法维持必要的平均利润率。 券商亏损政府买单? 问题券商在弱市中问题尽显,巨额的资金漏洞,已将众多券商推到生死存亡的边缘,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弱市的风险。警钟敲响:不能 让问题券商的亏损继续蔓延。对问题券商强行托管、责令退市等,以国家名义收购个人债权及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作为市场监管者的政府,已经扛起了稳定市场的重责。 从以往案例看,无论关闭撤销还是行政接管,最终都不得不依赖国家财政资金的支持。仅一个鞍山证券关闭,央行通过再贷款就为其垫付了10多亿元,为接管南方证券这个烂摊子,政府调拨的备用资金更是高达80亿元。不惜巨资,政府毅然“买”下了券商亏损大单。 政府买单,投资者究竟获得多大利益? 据中国证监会网站披露,截至2004年9月底,证券市场上缴政府印花税达2102亿元;投资者交易时支付给券商的佣金达1682亿元,大约为上缴印花税的80%。很明显,证券市场投资者的支出,是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倘若撇开证券市场看政府收入,个人税收依然占了很大一块。由此看来,政府为问题券商买单,以保护投资者利益就有“羊毛出自羊身上”之嫌。 但这并没有结束,政府买单时,也对投资者部分权益进行了区别对待。据新华社近日报道,有关部门明确对违规金融机构个人债权收购原则。对投资者个人储蓄存款的合法本息和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政府将实行全额收购;对居民个人持有的金融机构发行的各类债权凭证、委托金融机构运营的财产、持有的被金融机构挪用的有价证券,10万元以内给予全额偿付,10万元以上部分则按九折收购。投资有风险,投资者理应提高风险意识,有选择地进行投资,这无可辩驳,但同时,这一制度也将券商的部分风险转嫁给了投资者。 此外,机会成本也不能忽视:在投资者通过券商选择了对证券市场投资时,其放弃的是众多投资其他市场的可能获利机会。 综合这笔账:投资者在承担了自己的投资风险后,实际上扛下了券商的亏损。因此,政府为券商买单,这一个看似维护投资者利益的举措,事实上却加剧了投资者的利益损失。 市场退出通道设计 政府买单,不仅没有保护投资者利益,反而更易纵容券商对风险的无所谓。券商目前普遍存在一个心理:无论怎样投资,盈利总是自己的,亏损总是他人的,即便破产也是政府买单。如此恶性循环,无形中更加大了金融风险,投资者也将承担更大的压力。 券商退市,亏损究竟如何弥补?专家建议:应充分利用市场通道,给问题券商造就一个合理、合规、合法并有效的市场化退出机制,让市场来平衡这原本就属于市场的资源。 首先可以借鉴成熟的资本市场模式,给券商寻找一条市场并购途径。通过兼并重组,用并购、股权投资等手段进行同业合并,使券商在最短时间内、用最低成本迅速扩大资本规模,增强整体实力,达到市场、技术、资金的全面整合。其中,规模效益的增值部分,也将弥补并购前的券商亏损。前不久,中信证券要约收购广发证券虽告失败,但却迈出了尝试“并购”的第一步。 既然券商承担着公司的职能,那么,将《公司法》中的公司破产机制引入证券市场,给市场链条一个终结点,也未尝不可。不过,无论是并购,还是破产,在目前的市场中还需要建立起相关的券商退出配套制度:健全的退出方式、完善的法规体系、科学合理的退出程序、以监控流动性风险为核心的券商退出预警机制、中小投资者保护机制,等等。破产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将是一个长期利好。 市场人士还指出,美国市场设立投资者赔偿基金也是一个不错的经验。一方面有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增强投资者信心、避免社会动荡,另一方面还可对会员券商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以事先化解单个券商可能的破产风险。 本报记者蒋娅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