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成为含权股方案使流通股变成了丧权股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25日 14:07 中国经济周刊 | ||||||||
在证券市场出现了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破净资产、破发行价、破面值、破非流通股转让价、破5年指数低点、破10年市盈率低点”的“六破”危情下,权威人士急切向市场表白,要让A股成为“含权股”,引发了近期股市的报复性反弹。 使A股成为“含权股”这一提法,实际上是当前证券市场认识上的一个突破,对恢复投资者积弱已久的信心有着巨大的作用。但所谓的“含权股”提法真的就是投资者所期盼的那
权威人士指出:要通过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让A股变成“含权股”。以中石化为例,流通股比例很小,如果从国有股中拿出相同比例,对流通股东进行配售,价格以净资产为参照确定,这样除权后流通股价在3元多,市盈率大幅下降,流通股东受益,非流通股获得流通权,将来在股权转让等过程中定价便可以市价为标准,两类股东共享流通溢价。 通过解剖“含权股”的内涵和科学的数据分析,我们却惊奇发现这种“含权”方案实际上是非流通股的“含权”股,而流通股却地地道道地变成了“丧权股”。 以宝钢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为例:宝钢总股本125.12亿股,流通股本18.77亿股。假定采用权威人士的方法,对全体流通股按净值1股配1股的方案,流通股的除权价为 4.7元(按6月底的净资产和股价估算),其余87.6亿股非流通股获得了可流通权。对非流通的国有股东而言,配售后可收回现金55.4亿元,其余持股还可获得近153.3 亿元的流通性溢价(两项获利208.7亿)。假定除权后股价上升30%,非流通股东还可以获得 124亿元的流通性溢价(三项合计共获利332.7亿元)。这种溢价,不只是账面上的,在购并活动中,可以折成现金,经过一定锁定期,履行一定信息披露义务后,还可在市场上变现。即使不出售,作为可流通股,其估值和抵押融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 而流通股东呢,我们也算一下账。在未解决全流通之前,流通市值为120亿(6.4元*18.77亿股),配售除权后流通市值为176.2(4.7元*37.5亿股),扣减配售支出55.4亿元,实际流通市值为120.8亿。 也就是说,如果除权后股价不涨,非流通股东除收回55.4亿元配售款外,还获得了153.3亿元流通性溢价,同时还获得了其余87.6亿股的流通权。而流通股东却几乎没有增值,同时还得面临87.6亿原非流通股获得流通权所带来的获利抛盘压力。显然这种方案是非流通股“含权股”,而不是流通股的“含权股”。 流通股非但没有享受到“含权”股的好处,甚至还成为名副其实的“丧权”股。还是以宝钢为例,宝钢上市前每股净资产是1.56元,由于每股发行价高达4.18元,发行后使之净资产迅速上升为2.02元。也就是说,宝钢现在每股净资产2.97元中有0.46元是超溢价发行中流通股股东贡献的(贡献值为57.55亿)。如果以每股2.97元参与配售,就等于流通股东用自己的钱买回自己的东西。如果流通股东不参与配售,那么必然也面临每股股价除权带来损失计1.7元(6.4-4.7=1.7)。两种选择相比,这就迫使流通股东必须参与认购,否则,投资者的损失将会更大。也就是说,一方面投资者的选择权被剥夺了,另一方面,无论流通股东参与配售与否,都面临着利益被侵害的结局。 可见,被粉饰为能使A股成为“含权”股的方案,实际上是画在饱受饥寒的投资者面前的一块大大的饼,轻轻一戳,原来什么都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