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证券市场周刊》2004 > 正文
 

诉讼已危及上市公司生存 制度缺陷造就犯罪基因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25日 12:17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特供

  翔实的数据显示,大量诉讼已经开始危害上市公司的健康,各类诉讼造成上市公司损失的数据也是直线上升。可以肯定地说,诉讼事项的背后往往蕴涵着经营活动和财务运作的风险,并最终在利润表中体现出来。

  主管部门加强监管以后,很多隐藏的问题暴露;上市公司业绩滑坡,滋生出新的问题;股市大盘上扬的时候,“水漫金山”,一些上市公司问题掩藏于水下,而股市大盘下挫,上市公司的问题也就浮现了。广而论之,这是上市公司近几年来涉及诉讼陡增的重要原因。

  细而言之,大股东占款、关联交易、违规担保、委托理财等是引发诉讼的直接原因,由此导致的每一桩诉讼内部都错综复杂、细密如织。可以断定,委托理财纠纷的滞后反应还将慢慢显现。这也决定了相关诉讼的增长趋势。

  重要的是要探究证券市场诉讼大量产生的基因缺陷,因为这种因素使投资者承担着不应承担的风险。事实是,中国证券市场的特殊性在于,更多诉讼并非产生于上市公司参与市场竞争而发生的摩擦,而是产生于制度缺陷。于是,就像是一场宿命,当监管者着手整治发生在老公司的老问题时,又不断有新公司带着“犯罪基因”走入这个市场

  本刊记者 李中东/文

  今年6月17日,内蒙古宁城县泰峰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向法院申请*ST宁窖(资讯 行情 论坛)(600159)破产还债,从而开启了“中国上市公司破产第一案”的序幕。4个月后,还是在那家地方法院,债权人和公司的暂时和解,使得*ST宁窖度过诉讼危机。

  Z先生充分体会到了起死回生这种境界。当10月15日,从千里之外的内蒙古赤峰市中级人民法院传来*ST宁窖和债权人达成和解的消息时,Z先生几个月来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来自山东的投资者Z先生2003年初花几十万元买入*ST宁窖,当时是想博一下“ST板块”,没想到带来了无穷的麻烦。Z先生目前不仅投资账面损失惨重,而且由于债权人要求*ST宁窖破产还债,完全可能面临血本无归的境地。

  与Z先生同样面对绝境的是一万多名投资者,而另一方面是处境同样好不到哪里的债权人。今年9月25日,247家债权人申报债权,总债权高达2.7亿多元,而*ST宁窖的资产极差,2004年中报显示的5705.35万元净资产可能还不够债权人“塞牙缝”。但证券市场就是这么充满戏剧性,由于有当地机构愿意接盘债务,*ST宁窖总算暂时度过生死关,至于*ST宁窖能否顺利完成债务和资产重组,Z先生连说不敢想,还是走一步看一步吧。

  从当年的郑百文(600898)到后来的ST轻骑(600698),再到现在的*ST宁窖,一家家上市公司上演起死回生的神话。但是,如果我们反过来思考就会发现,这些年来上市公司离破产退市越来越近,仿佛有一张巨大的网,将上市公司越缠越紧;又好像有一种病毒在上市公司中蔓延,侵蚀上市公司的资产和利润,破坏整个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这就使上市公司越来越多感受到的诉讼风险。

  浓烈的血腥味道

  “莲花集团并非想借钱不还,实在是他们自己也没钱。如果有钱,他们早就还上了。”莲花味精(资讯 行情 论坛)(600186)相关负责人如是解释大股东莲花集团侵占上市公司资金行为。

  一名普通投资者李凯以莲花集团占用上市公司巨资并对流通股股东构成侵权为由将莲花集团和莲花味精告上法庭。法院受理并审理此类案件尚属首例。

  “好像是坐了一趟过山车,从上市的巅峰落入质疑的谷底。”江苏琼花(资讯 行情 论坛)(002002)董事长于在青做梦也没有想到,财务部门得到董事会授权进行的自营国债投资变成了委托理财,闯下大祸。

  因为委托理财“地雷”,欲诉讼索赔的投资者愤言自己受伤于江苏琼花这支“中小企业板里的罂粟花”。

  这些经典话语只是2004年众多纠纷的一部分,相当多的公司在2004年被卷入各类官司中,其中的极至就是*ST宁窖。但是那些诉讼中“平庸之辈”应该更引起我们的重视,2004年上市公司中报关于诉讼的所有数据,已经使我们闻到了越来越浓烈的血腥味道。今后还有多少莲花味精,还有多少*ST宁窖?中国证券市场“究竟还有多少故事没能表现于数字,但在未来将使这些数字发生改变”。

  据《证券市场周刊》对1340家披露2004年中报的A股上市公司不完全统计,涉及诉讼金额共计297.88亿元,占涉及诉讼上市公司净利润的480%,占涉及诉讼上市公司净资产的155%;占上市公司净利润的30.57%。

  而大量诉讼已经开始危害上市公司的健康,各类诉讼造成的上市公司损失的数据也是直线上升。据有关机构统计,2001年上市公司平均诉讼损失为350.11万元,到了2003年就已经高达15494.23万元。而上市公司诉讼损失的最大金额也由2001年的71540.00万元,迅速增长到了2002年的113498.86万元,2004年这一数值更是达到了291916.00万元。

  对于局部市场的统计也进一步显示了诉讼的杀伤力。据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有关统计,在披露2004年半年度报告的深市505家上市公司中,有144家公司披露诉讼仲裁事项,涉讼金额共69亿元,比2003年增加了13%。平均每家涉讼金额比2003年增加22%,达到了4791万元。

  可以肯定地说,诉讼事项的背后往往蕴涵着经营活动和财务运作的风险,并最终在利润表中体现出来。深市144家涉讼公司计提的预计负债为30亿元,占涉讼金额的43%。对于许多企业而言,企业经营性亏损的数额所占比重并不大,而很大一部分亏损来自诉讼和坏账损失。

  对于诉讼的惊人上升,《证券市场周刊》听到过两种阐释。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的说法乐观:上市公司近来官司密集是证券市场逐步进入法治轨道的一个表现。他认为,合同纠纷是经济生活中的正常现象,也是调节经济生活的重要形式。上市公司解决问题时选择诉诸法律,说明上市公司的行为越来越趋于理性。

  而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教授更愿意把这种现象解释为“水落石出”:监管部门加强监管以后,很多隐藏的问题暴露;上市公司业绩滑坡,滋生出很多问题;股市大盘上扬的时候,“水漫金山”,一些上市公司问题掩藏于水下,而股市大盘下挫,上市公司的问题也就浮现了。

  任何一种解释都不如数据具有说服力,分析2004年上市公司中报诉讼问题,应该同时看到上市公司半年报暴露其他三大问题——关联方占用资金、违规担保、委托理财损失。事实上,诉讼问题与其他三大问题之间密切关联。中报显示,有相当部分的诉讼正是产生于前三大因素。

  而中国上市公司大量诉讼的将把证券市场和投资者带向何处?也许我们应该更多地考虑一下“国情”,它形成了中国证券市场问题的特殊性。

  危机边缘的ST公司

  有着千亿级胃口,虎视眈眈“一年筹资额也不过千亿级的中国股市”的上市银行,首先咬伤了自己。2004年中报显示,无论是按照诉讼金额,还是按照涉讼数量,排名前三的都是银行类上市公司(见表1),分别是深发展(资讯 行情 论坛)(000001)、华夏银行(资讯 行情 论坛)(600015)和招商银行(资讯 行情 论坛)(600036)。它们的涉讼金额分别是29.19亿元、22.37亿元和18.07亿元。浦发银行(资讯 行情 论坛)(600000)则以10.33亿元“屈居”第七。

  银行类上市公司在诉讼问题上当仁不让自然与行业有关,但谁又能说与仍在进行的那场争论——“是先解决好问题再上市还是通过上市解决问题”无关呢?

  即便如此,2004年中报仍然不能反映银行类上市公司涉及诉讼的全貌。像华夏银行,由于年报中仅披露了单笔金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未决诉讼情况,目前投资者还难以清楚,在该金额标准之下的有没有涉及未决诉讼的贷款?金额又是多少?这一块业务带来的风险又会有多大?根据相关媒体调查,华夏银行广州分行存在将大额贷款化小后分多次放贷的情况。而这一现象在银行界并不少见。

  不过,与诉讼最为相关的仍是“ST板块”的公司。披露2004年中报的127家ST类公司,有77家涉及诉讼,涉讼比例在60%以上。其中ST公司有39家,*ST公司为38家。

  在按照“诉讼金额占净资产比例”进行排名后(见表2),前15名中除了深信泰丰(资讯 行情 论坛)(000034)和合金投资(资讯 行情 论坛)(000633)两家,其余13家全部为ST公司。按照诉讼金额排出前15名,则ST公司占到7家。

  更为重要的是,ST公司与诉讼的亲密关系表现——因为诉讼,所以ST。

  这一点,从预计负债上可见端倪。截至今年6月30日,共有93.64亿元的预计负债沉沉地压在161家上市公司肩上,占这些上市公司股东权益的7.03%,净利润的118.87%。在有高额预计负债的上市公司中,ST公司居于绝对统治地位。在有关机构统计的10家预计负债最多的上市公司中,除了长安汽车(资讯 行情 论坛)(000625)以外,其余全部是ST公司;在预计负债超过1亿元的22家公司中,有20家是ST公司。

  预计负债由或有负债确认而来。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如果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该义务的履行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和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或有负债应确认为负债,在“预计负债”中反映。企业计提预计负债,将直接降低企业利润。

  巨额预计负债往往是问题公司沦落的见证。一旦确认巨额预计负债,巨额亏损立时显现。于今年8月4日“带帽”的ST托普(000583)中报披露,在公司主营业务利润本来就下降的情况下,由于担保等问题计提了大额预计负债,公司上半年产生巨额亏损6亿多元,成为上半年每股收益最低的上市公司。

  尽管问题公司的脸色并不好看,但却是我们研究诉讼基因的最佳族群。

  一般而言,企业因未决诉讼和票据贴现等因素,计提一些预计负债在所难免。但是我国一些上市公司计提巨额预计负债,却是以大股东占款、对外担保、委托理财等为主因。这再次证实了诉讼与上述三种行为的正相关。

  上市公司或大股东占款或对外担保或委托理财或兼而有之——对方无力偿还——上市公司计提大量预计负债——公司亏损跻身ST行列,已是一些问题公司沦落的常见轨迹。上半年预计负债余额最多的*ST石化(资讯 行情 论坛)(000013,200013),在高达12.4亿元的预计负债中,替关联企业向银行借款提供担保可能产生的负债2.8亿元,替外部企业向银行借款提供担保可能产生的负债9.4亿元,替蓝波公司“五年还本”销售提供担保可能产生的负债0.2亿元。

  如此说来,也许该没有任何一个市场的法律纠纷能像中国证券市场的法律诉讼这样有规律可循了。然而,这也正是诉讼之于中国证券市场最为可怕之处:担忧并不真正产生于数字的进一步上升,而产生于这种趋势的不可避免。

  诉讼源头之大股东操控

  一大庆普通股民李凯上法庭向莲花味精大股东莲花集团索赔100元讨说法,督促莲花集团偿还欠款。然而,被欠10亿元巨款的莲花味精不仅对着公众连连摆手说“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巨额资金现象在股市里很普遍”,还把巴掌打向了李凯和法院:“李凯要求大股东在三个月内解决资金占用问题没有法律依据”,“法院不应受理此案”。

  上市公司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无疑是资本市场上司空见惯的故事,不同的是,欠钱的与还钱的,与其说是两厢情愿,不如说是监守自盗。不然,ST猴王(资讯 行情 论坛)(000535)何以乖乖地让身上的“猴毛”被猴王集团拔得一根不剩?ST棱光(资讯 行情 论坛)(600629)甘愿被珠海恒通搞得精光?粤金曼(000588)更是被其大股东生生地拖退了市?……

  中国证券市场的大股东“一股独大”产生于制度本身,是先天缺陷。因此,只有中国投资者才会经历这样的噩梦。此时,诉讼对于上市公司的重要性让位于产生诉讼的根本起因:大股东占款和大股东将上市公司作为一个棋子的腾挪。

  没人能相信,贪婪的背后没有阴谋。

  数字更加能够显示欲望是多么难以抑制。2004年上半年,深市505家上市公司中共有225家上市公司存在向关联方提供资金的现象,占上市公司总数的44.55%,报告期内向关联方提供资金的发生额高达288亿元,期末占用余额368亿元。其中ST公司合计提供资金余额为119.32亿元,占总余额的32.37%。沪市上市公司资金占用发生额总计282.2亿元、资金占用余额448.7亿元。

  在A股涉诉上市公司中,关联方欠款最多的公司是三九医药(资讯 行情 论坛)(000999),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余额高达283232.94万元。控股股东占用资金情况严重的公司中,ST公司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既然大股东占款是引发诉讼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诉讼多寡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大股东占款情况能否改善。情况乐观吗?尽管在证监会的《关于规范上市公司与关联方资金往来及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若干问题的通知》中,对关联方资金占用进行了限制,但并未明确关联方资金占用与总资产之间比例的最大限度,也未说明一旦超过限制比例,上市公司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处罚。事前监管无力,那么事后处理有招吗?“以股抵债”究竟是上市公司的穷途末路还是监管者的黔驴技穷?

  此时,李凯向莲花味精大股东莲花集团索赔变得富有革命意义。上海闻达律师事务所的宋一欣律师甚至建议,应鼓励中小投资者积极告状。在他看来,投资者通过司法途径维权是有效防止大股东进一步“掏空”上市公司的手段。

  投资者通过司法程序保护自身的权益,同时也能限制上市公司或是其大股东的胡作非为,或许这正是上市公司面临的众多诉讼中最为缺乏的一种形式。

  诉讼源头之担保杀伤力

  让我们看一看那个登峰造极的“TOP公司”(ST托普),ST托普创下了1000多家上市公司中的三项之最,一是控股子公司最多,达到46家;二是对外担保次数最多,达63笔;三是银行借款诉讼案件最多,达58件。这只是它在2004上半年的“业绩”,在2003年,这家公司对外担保事项多达100余笔。

  2003年6月27日该是ST托普高效的一天。在这一天,它同时为两家关联方公司——托普集团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和成都西部软件园股份公司提供15笔、金额近1.5亿元的违规担保。但是,2003年10月,四川省高院就托普软件(资讯 行情 论坛)的前身——川长征对四川聚酯股份的近3亿元贷款担保做出判决,要求托普软件承担1/2连带责任。随即,自贡市国资委也就1993年的一笔2275万元贷款提起诉讼,托普软件等价的150亩土地及地上5处房产相应被查封。紧接着,成都、陕西、深圳不断有针对托普系企业的债务诉讼案件被市场得知。单在成都中院,来自建行、工行和招行及各个公司诉托普软件、托普科技(行情 论坛)(8135.HK)和托普发展等同系企业等待执行的涉案金额就高达7200万元,其中还包括数起上市公司秘而不宣的诉讼案件。

  坏消息总是接二连三。托普软件于2004年2月公布预亏公告,预计由于在为聚酯股份担保案中败诉,2003年全年业绩将出现亏损。

  这该算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吗?

  对于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北大教授陆正飞曾用过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警察在街上巡逻,如果发现了小偷而没抓,那自是他失职;但若满街行人都是小偷,还仅是警察的责任吗?这是一个极端的说法吗?

  2004年中报显示,上市公司担保余额为353.83亿元。其中对外担保数额最大者为*ST中科(资讯 行情 论坛)(000931),达到近59亿元,为净资产的6.16倍。对外担保数额超过净资产的上市公司有30家。而超过对外担保总额在净资产50%上限的公司更是达到了80家之多。

  尽管管理层对违规担保制定了更为严格的监管措施,但一些上市公司的违规担保数额仍进一步上升。837家沪市上市公司中有180家存在违规担保情况,涉及的总金额为279.98亿元,违规担保的金额占上市公司担保总额的26.72%。深市505家上市公司中涉及担保的公司311家,担保总额达420亿元,其中上市公司违规担保总额为131亿元,比年初的109.04亿元上升了20.10%。逾期担保余额为113亿元,比年初的72亿元增长了57.62%。大部分违规担保集中于10家公司,占到违规担保总额的71.57%。

  有迹象表明,上市公司“担保圈”范围正在不断放大,其性质也在异化。

  担保对象从大股东向控股子公司转变。由于控股子公司并不是上市公司,其在信息披露、市场监管等方面受到较小约束,上市公司对其担保,体现在年报上的可能仅仅是简单几句,将控股子公司的名称、担保的金额简单交待一下就完事了。对于投资者却很难判断其中存在的风险程度。

  查询上市公司因为担保而被牵掣进的诉讼,可说是轻而易举:*ST中科(000931)2003年10月披露,公司为华运达公司在建行北京分行额度为1.5亿元人民币、期限为1年的贷款提供担保,因华运达公司未履行按时还款义务而被要求承担连带责任。

  一方面违规担保使上市公司承担巨大的诉讼风险,另一方面一些上市公司企图利用滞后披露掩盖真实风险。上市公司的这种行为不仅使自己在投资者面前严重失信,同时也给资本市场埋下了无穷的隐患。

  诉讼源头之委托理财

  也许我们该相信物极必反的道理。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委托理财频频踩响“地雷”,成为不断放大市场恐慌的重要因素。上市公司委托理财到底有多少笔?风险究竟有多大?随着中报要求增加披露报告期内新发生的委托理财累计金额、委托理财余额、逾期未收回的本金和收益累计金额等内容,上市公司委托理财的总貌似乎也全面呈现在投资者面前。

  共有35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委托理财情况。澳柯玛(资讯 行情 论坛)(600336)全资子企业青岛澳柯玛集团空调器厂委托新华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信托投资,两笔合同金额高达2.7亿元,这也是目前上市公司中最大的一笔委托理财。在35家披露委托理财情况的上市公司中,涉及诉讼的有10家。

  部分公司委托理财损失严重。2004年中报显示,505家深市上市公司中有32家公司涉及委托理财,本期新增委托理财金额74500万元,本期收回委托理财94966.52万元,期末委托理财余额为179213.48万元,逾期未收回的委托理财本金和收益累计额为41011.3万元。上述32家委托理财公司中,只有8家公司有收益,共计1069万元;有5家公司因为委托理财计提12431万元的减值准备;其余公司均无收益。

  但事实是,投资者更为相信,他们看到的不过是冰山一角。《证券市场周刊》在早些时候做过《委托理财末路》的深入报道(见2004年7月3日第24期),有些问题已经无须赘述。在这里,我们只关心一个话题:还有多少委托理财会转化为诉讼?精确运算这个问题的难度就像想知道“还有多少新婚夫妇会在将来离婚”。但我们可以从数据中大体了解未来趋势。

  首先,不要相信委托理财是有闲钱的上市公司才会进行。从披露情况看,一些资金状况比较紧张的上市公司,本来理应将资金集中用于主营业务的发展上,但仍对委托理财情有独钟。华源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独立董事在公司担保事项发表意见时称,公司处在主营业务开拓阶段,项目投资量较大,目前的资金来源主要通过银行贷款解决,公司对子公司借款提供担保是银行融资必不可少的条件。另一方面,公司在主营业务以外的资金活动却非常活跃。中报显示,公司在上半年就动用了7000万元进行委托理财,同时自营股票投资总额6000多万元,委托理财采取决定收益率方式,上半年取得收益250多万元,自营投资则因账面亏损,计提了472万元的跌价准备。

  尽管2004年中报强化了委托理财情况的披露要求,但仅有12家公司全面披露了受托方的基本情况、收益的确定方式、投资范围等必要的信息。有些上市公司一直将委托理财作为表外资产,待受托方丧失偿还能力时才进行披露。

  媒体的实际调查情况与公开数字的差异也进一步说明了危险的存在。“现在100多家券商或大或小都有委托理财纠纷。”与“回扣经济”难舍难分的委托理财注定身上要带有罪恶因子。可以断定,委托理财纠纷的滞后反应还将持以时日。这也决定了相关诉讼的增长趋势。

  上市公司诉讼宿命

  其实,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关联交易、违规担保又有哪个不是老问题呢?可以看到,中报中有相当部分上市公司是“旧案未了新案速生”。在2003年,莲花味精经过监管部门的巡查暴露出大股东巨额占款问题,其占款金额由2002年底的2亿余元,猛增至2003年8月的8亿余元,对如此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占款金额的飙升,普遍的判断是,其实这部分占款未必全部发生在2003年1月至8月,究其原因,2003年莲花耗时三年的技改完成,集团与上市公司进行了资产清算,由此使得技改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占款问题一并暴露出来。

  海外的证券市场或许可以给我们以借鉴,哪怕这种借鉴是有限的。谈到中国人寿(行情 论坛)(2628.HK)在美国被投资者集体诉讼一案时,专司此类案件的一位美国律师兰道尔.斯特恩梅耶评论:“如果你是一家美国上市公司的高管,请你设身处地为购买你公司股票的投资者考虑一下。举个例子,一家航运公司声称,该公司一艘轮船存在一定风险,可能撞上冰山而沉没。就说泰坦尼克吧,它已经在半路上沉没,而公司的声明仍然说它有遇上冰山而沉没的‘前景’。在已经发生既定事实的情况下仍然声明只是有发生的可能,这准确吗?”

  这位美国大律师显然仍然难以想象中国投资者的困境:事实上,如果不是倒霉遇到了媒体“较劲”或是撞到了监管者的枪口上,大多数上市公司连“遇上冰山的‘前景’”这样的声明都不会做。并且在信息披露方面,历来是“魔高一丈,道更高一尺”。监管部门刚刚强调今年中报委托理财信息披露问题,结果上市公司或者开始通过分期分批进行委托理财,或者利用控股比例较低的子公司委托理财以规避信息披露义务。

  在已经发生的诉讼中,尤其是因为大股东占款、关联交易、违规担保、委托理财等因素引发的诉讼,几乎每一桩诉讼内部都错综复杂、细密如织。自“德隆危机”爆发以来,“德隆系”相关上市公司一直连续不断地爆发诉讼官司,据初步统计,已披露的与“德隆系”相关的上市公司诉讼资金达23.48亿元。在疲惫中倒下的庞大身躯,其波及面从三个核心股,延伸到十几家上市公司、券商和商业银行。

  与此同时,上市公司在面对诉讼时将变得“更加脆弱”。9月1日起,最高法院将开始实施《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新规定扩大了破产案件受理范围,股份制公司也在受理之列,从而为证券市场的上市公司破产提供了初步的法律依据。这也正是*ST宁窖能否成为“破产第一股”议论不断持续的诱因。

  从当年的郑百文到济南轻骑,再到现今的*ST宁窖,上市公司一次次被推上破产的边缘,又一次次被“有形之手”拉回到股市的幸福生活。但是,“狼”终究会来,在此之前,中国证券市场至少必须搞明白“狼”为什么会来。

  重要的是应认真对待中国证券市场诉讼产生的基因缺陷,因为这种因素使投资者承担着不应承担的风险。事实是,中国证券市场的特殊性在于,更多诉讼并非产生于上市公司参与市场竞争而发生的摩擦,而是产生于制度缺陷。于是,就像是一场宿命,当监管者着手整治发生在老公司的老问题时,又不断有新公司带着“犯罪基因”走入这个市场。

  “存在的问题不上升为诉讼也依然存在,投资者的投资信心是由于问题受损伤,不是由于出现诸多官司才受损伤。”这句话可以作为一个注解,帮助我们了解现实境地。将来,不论我们是探讨全流通还是诉讼仲裁制度,都应该设法去除中国证券市场的这个致命病毒。

  (本刊数据室汪澜对此文亦有贡献)

  【版权声明】本文为证券市场周刊授权刊登之作品,其他网站不得转载本文全部或部分内容,除非经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授权许可。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欧洲冠军联赛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雀巢奶粉被诉造假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广州车展美女图450张
经典两厢车狂热贴图
家居家装实用图库
北京打折楼盘信息汇总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