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证券重组悬念将解 信达注资真心与假意猜想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07日 22:08 南方周末 | |||||||||
信达的浮出水面,无疑缓解了北京有关方面的焦虑心情,这是华夏证券三个月来首次透露出的重组动作。但也有人认为,信达最后能否真正参与仍存疑问 9月29日,据来自华夏证券内部消息透露,近期华夏证券正在与中国建行旗下的信达资产管理公司进行秘密谈判,信达有望注资华夏。同时北京市政府也在积极说服市属企业向华夏注资。
这是北京市政府宣布全力挽救华夏证券3个月来第一次被透露出来的重组动作。3个月来,华夏证券内部一直在秘密制订多个重组方案,此方案被指称是其中之一。 据未经证实的消息,信达的出资额有可能达到20个亿。而北京市政府还将通过北京市属企业注资20个亿。这位消息人士还透露,目前北京市政府已到位的资金达到了7个亿。 几周前,信达和华融两家资产管理公司也曾受中国证监会委托,分别对汉唐证券以及德恒、恒信、中富证券托管经营。 与之不同的是,此次信达将采取参股的形式直接进入华夏证券。“它将会在华夏的经营上作出贡献。”消息人士说。 华夏证券曾与南方证券、国泰证券并称为中国最早三大全国性证券公司。但在3个月前,其亏损的问题暴露,亏损金额尚未有准确数字。北京市政府曾公开表示要“挽救华夏”,而一度被外界认为最有可能的参与者是北京市在港“窗口”公司——京泰集团。 信达的浮出水面,无疑缓解了有关各方的焦虑心情,而信达这样的资产管理公司正是华夏证券所需要的合作对象。 “拖而不决”的背后 据接近华夏的人透露,北京市政府正在等待北京市审计局对华夏证券的审计报告,以作为决策的依据。9月27日,北京市审计局负责对外宣传的张国润告诉记者,北京市审计局已经开始对华夏证券的财务进行审计,并称这是本年度的计划安排。 可以确定的是,北京市政府不想放弃这家老牌券商——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代表政府持股,是华夏证券的第一大股东。从今年6月份开始,北京市有关部门对华夏证券进行了人事调整,并公开表态意图挽救华夏。 但重组方案一直迟迟难以出台,这里首先存在一个华夏证券历史上的隶属问题。 成立于1992年的华夏证券,其当时的第一大股东是中国工商银行,但1999年华夏证券股权从工商银行剥离出来后却因涉案而处于一段管理的真空期。当时由中国证监会委派四人临时工作小组代理行使管理权。 直到2001年5月,北京市政府才正式接管华夏股权。 而华夏证券股票违规操作的主要问题也发生于这一期间。据记者掌握的信息,在此期间造成了25.2亿元的亏损。 据悉,当时北京市政府是在行政命令下接管华夏证券,并没有做审计。直到后来华夏自营亏损问题暴露出来后,北京市政府才对华夏亏损问题有所掌握。 北京有关方面的抱怨不言而喻,认为在证监会委派的四人小组管理期间造成的亏损以及之前的亏损不应该由北京市政府来背。 另一方面,由于华夏证券的资金窟窿究竟有多大,目前尚无最后定论。对于北京市政府来说,从何处掏这笔钱,怎么掏,难以定夺自在不言之中。 而据知情人士透露,当时华夏证券前任董事长周济谱在2003年华夏证券的第二次增资扩股方案中试图进行国有股退出,引入国外战略投资者,却在后来不了了之。记者试图联系周济谱采访,对方以在审计过程中不便发表言论而拒绝了记者。 而据知情人士透露,当时周济谱试图与国际最大的证券公司美林证券寻求合作,但北京市最终没有对国有股权退出表示态度。 据了解,今年9月2-3日,在香港举办第八届京港经济合作研讨洽谈会上,华夏证券主要领导班子作为北京市政府代表团成员参会。其中亦有为华夏招商的意图。 北京市金融工委副书记郭光磊告诉记者,华夏证券新任董事长黎晓宏正在研究重组方案。黎是京泰集团原常务副总经理,主管投资。据称,黎善于资本运作,属于实干派。 黎晓宏本人曾在8月份在媒体上公开宣称,华夏证券已经和首旅集团、金隅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近期还将与6家北京市属大型企业集团和8家大型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争取业务机会和资金支持。 华欧国际执行董事华风茂认为,国际投行事实上处于观望状态,不排除时机成熟参与重组的可能。有高盛介入的高华证券的成立是一个重要的信号。 但北京有关方面显然不希望外人插手,因为就北京市的金融资源而言,网点布及全国、具有老牌券商资格的华夏证券仍举足轻重。 越来越大的压力 新上任的华夏证券董事长黎晓宏曾在8月16日的《证券时报》上表态,华夏证券有望陆续获得48亿元左右的资金支持。这一度被市场解读为鼓舞人心的一个信息。 但据华夏证券内部人士透露,由于七八月份行情低迷,华夏证券持仓股票市值缩水,委托理财也有不小损失。 华夏证券同时还面临着不少到期的企业融资资金归还的压力。据透露,到目前为止,已有十七八家企业、涉及数额较大的融资资金到期。 由于一时无法归还,已有企业将华夏证券起诉到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9月25日上午,北京市第二中院研究室负责外宣的高志海证实,有一家企业正在起诉华夏证券,但目前暂停,原因不明。高志海告知此案较为复杂,拒绝记者的进一步采访。 在记者向华夏证券新任董事长黎晓宏求证此事时,他以工作繁忙为由拒绝了记者的采访。 信达:真心还是假意? 信达究竟为什么愿意参与重组华夏证券? 9月30日,记者向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信息宣传处电话询问此事,该处的肖小姐表示不清楚此事,也拒绝了记者的进一步采访。 有市场分析人士对参与谈判的信达的身份提出了质疑:“它有可能是代谈,最终的出资人是谁还很难说。” 因为,从资产管理公司的业务范围来看,它并没有对外投资的主导权,主要是以被动接受和处置建行定向剥离的不良资产为主。 进一步来看,资产管理公司的自营盘只有单向交易的功能,只能卖出理财保本,不能买进经营。因此,在刚刚完成的信达托管汉唐证券问题上,真正背后操作的是信达控股的宏远证券。 至于背后的出资人,可能是信达的上级部门中国建设银行,也有可能是其他投资人。 “信达参股华夏的积极性难以判断。”这位分析人士说。原因在于,信达已经具有了A股市场的承销资格,而且通过控股的宏远证券和青海证券,已经具备了开展所有券商业务的能力。 此外,信达并没有充足的把握吃下华夏。作为老牌券商的华夏具有优秀的管理团队。 有业内人士称,如果要在全国排出前20名优秀的分析师,华夏研究所会占到10名。其管理人员业务素养在业内具有良好口碑,也因此被称为是精兵悍将。信达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整合,是个问题。 一个合理的解释是,建行可能是华夏的大债权人,建行将债务剥离给信达,尝试以债转股的形式。正常的逻辑可能是,华夏找建行谈,由信达出面,起到一手托两家的作用。 据记者掌握的信息,自1999年华夏原总裁赵大建等四人工作小组进入华夏以后,华夏的资本金账户就向建行系统转移。据了解,赵大建出自建行。(编辑;李琳) 作者: 记者 王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