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信证券研究员泄密门引出的一连串追问

2014年06月17日 03:08  上海证券报  收藏本文     

  □曹中铭

  中信证券研究员的“泄密门”事件已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当事人已被中信证券停职并被要求配合调查;深圳证监局已对中信证券启动核查程序,并已进入实地核查阶段;丽珠集团的股权激励计划“因个别条件尚未成熟”而不得不“被延后”。在中国证监会[微博]发言人邓舸上周五表示了正在核实相关情况后,市场各方正瞪大眼睛密切注视着监管部门最终会做出怎样的处理。

  上周五中午,中信证券首席医药行业分析师张明芳在微信群发布消息,称丽珠集团将于下周二公布管理层限制性股票+期权方案,在张发布该消息前,未见丽珠集团公开发布相关股权激励的内容。本该由上市公司通过正规程序依法披露的股权激励计划,却被券商研究员“捷足先登”,应该说并不是偶然的、突发的,这是由目前券商行业以及研究员的生态所决定的。即使不是张明芳,也必定会有李明芳、王明芳出来“撞线”。因为,中信证券研究员“泄密门”事件其所折射出的,是目前市场诸多深层次方面的问题。

  历经上一轮的大整顿之后,整个券商行业的发展虽然还算平稳,然而个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亦不少。比如券商作为市场的中介机构,本应坚持独立、公正、客观的职业操守,然而,看看券商在2009年IPO重启后的表现,其为了上市公司以及自身利益,为发行人摇旗呐喊,结果导致“三高”发行甚嚣尘上,也严重损害了资本市场与广大投资者的利益。还有前几年发生的中国宝安“石墨稀”闹剧、攀钢钒钛重庆啤酒的“研报门”等,都凸显出券商行业存在的弊端。笔者因此以为,此次中信证券研究员的“泄密门”事件,不过是冰山之一角。顺藤摸瓜,至少暴露了市场相关制度上的几大问题。

  其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把关不严。作为券商研究员,在上市公司相关信息没有披露以前,张明芳是如何获得股权激励方面的信息的?来自上市公司,抑或是中介机构?是否还有其他的特别通道?无论如何,丽珠集团的信息通过非正常渠道“披露”了。那到底还有多少研究人员获知了这个信息?另外,券商有关人员的相关个人发布信息的平台都是被公司合规所覆盖的,尽管微信、微博不是官方平台,但张明芳建了个以“中信医药”开头的微信群,并且这则泄密信息冠以“中信医药张明芳&丽珠集团重大跟踪”的标题,那这次泄密事件中信证券研究所是否也有合规失责之嫌?

  其二,券商及研究人员运作不规范,内部相关设置还不到位。对中介机构,自律其实更重要。毕竟他律的作用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以对券商研究人员的规范为例。《证券分析师执业行为准则》规定,证券分析师不得以任何形式使用或泄露国家保密信息、上市公司内幕信息以及未公开重大信息。股权激励既属于内幕信息,也属于未公开重大信息,但还是被公布了。券商研究部门的内部相关设置显然大有问题。

  其三,市场监管有漏洞。A股市场中,投资者常可看到某个股在毫无征兆的背景下股价连续上涨,而当其涨至高位时,上市公司方面的信息“及时”披露了。在每年的年报披露期间,在上市公司重大信息发布前出现的类似现象,大家也早就见怪不怪了。此外,股价突然出现脉冲式上涨,上市公司公告随后而至的实例亦不鲜见。监管部门虽然表示“股价有异动即有严查”,然而,真正被严查的上市公司屈指可数,更何况还有违规成本低的缺陷为之“背书”。如果对于股价出现异动现象监管部门真能严查严处,结果又会怎样呢?

  其四,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力度很不够。上市公司、券商等中介机构违规,结果总是中小投资者埋单,这已成A股市场的一大特色。此次中信“泄密门”事件如果不是被媒体提前“泄密”,低位进入的定然是机构投资者,高位接盘的只会是中小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信披违规,目前除了投资者可起诉虚假陈述之外,在其他方面还缺乏保护投资者的必要手段与方法。如果券商在这方面违规的话,则根本还没有相关处罚条款。投资者利益如何保护,是监管部门必须面对的又一难题。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监管部门最终对这次“泄密门”事件做出怎样的处理,将会决定沪深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改革、整治方向。

  (作者系资深市场分析人士)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全国上半年通报查处12名女官员(图)
  • 体育NBA-马刺4比1热火夺第5冠 莱昂纳德MVP
  • 娱乐黄奕发律师函正式提离婚:曾多次遭家暴
  • 财经三峡集团原一二把手同时被免疑因不和
  • 科技阿里巴巴首次披露27名合伙人名单
  • 博客李静:八八我没心没肺的男闺蜜戴军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大学生恶搞“葫芦娃”毕业照走红(组图)
  • 苏鑫:一线城市哪些房子会降价?
  • 钮文新:不同意吴敬琏的观点
  • 刘姝威:房价降下去 股指升起来
  • 叶檀:中国大妈买金输给了美联储
  • 时寒冰:IPO重启下的股市困局
  • 方泉:“微刺激”出吃饭行情
  • 陈思进:驳任志强“房价拐点未到论”
  • 陶冬:联储声明寻先机 美选举现变数
  • 冉学东:“闭上眼睛”打新股
  • 王海滨:从常识看中国财富转移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