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优先股制度可优先运用于IPO改革

2013年09月11日 03:21  证券日报 

  ■择 远

  市场对于优先股的反应有点强烈,其中的一个表现就是沉默数月的银行股突然出现集体暴涨。

  优先股制度对我国资本市场将会带来一系列新的变化,促进市场发展,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肯定其优势的时候,我们也不能认为其就是一副灵丹妙药,能解决资本市场所存在的任何问题。因此,对于优先股制度我们还是应该理性看待。

  日前,央行行长周小川对优先股制度作出表态,称“是有其用途的”,并加以佐证:在救助AIG时美国政府就采用了优先股这一工具,实现了“既体现国家投入资金的成本,又要保持公司的私人治理,防止国家资本干预企业经营”的目标,体现了优先股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本市场工具所能发挥的独特作用。

  其实,引入优先股制度是《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一项要求。此后,监管层又有多次提及。最近一次是证监会在答复全国人大代表的建议中称,开展优先股试点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证监会正抓紧起草并尽快出台相关规范性文件,为推出优先股排除制度性障碍。

  业界普遍认为,推行优先股制度对我国资本市场而言意义重大。这不仅有助于完善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手段,促进市场进一步树立价值投资理念,还有利于优化上市公司股本结构,完善上市公司治理。

  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消息频频传出,未来,大型企业尤其是大型银行业的再融资仍然是市场挥之不去的魔咒。如何平衡高速发展企业的融资需求与资金供给的矛盾?一种可行的方式就是通过创设优先股的方式来分流再融资对市场的压力。

  同时,由于优先股制度还包括上市公司的非公开发行,即定向增发之类的再融资。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没有业绩支撑、没有很好的成长性的公司可能就会面临着无法融到资的窘境。而能以优先股进行再融资的公司质地肯定会非常不错,那么,市场上的一些大机构就会追捧。这就既优化了市场的资源配置,又化解了市场对再融资的厌恶情绪。

  另外,值得关注的一点是,优先股一般不进入二级市场流通,因此,持有人不会就股价的下跌向上市公司施加压力。可以说,发行优先股是克服上市公司再融资与市场承受能力矛盾的办法之一。

  当然,如果一味地认为推行优先股制度只是给上市公司再融资提供便利,那么,这就可能是对该项制度的一种扭曲。

  鉴于此,业界认为,为防止优先股制度偏离正确的发展轨道,有必要解决相关的问题,如优先股制度要优先运用于IPO改革;必须是一种强制性的制度,而不是一种选择性制度。此外,还要对上市公司再融资制度进行全面完善,尽量避免上市公司在股市行情看好时发行普通股再融资,在股市行情低迷时发行优先股再融资这种“全天候式”再融资的做法。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叙利亚同意交出化学武器换取西方不动武
  • 体育郑龙传射国足2-0 世预赛意大利2-1出线
  • 娱乐独家:张馨予自认坏女人 李晨:都是受害者
  • 财经女商人丁书苗从铁路捞百亿 刘志军不让动
  • 科技苹果明晨1时发布新iPhone 将全程直播
  • 博客女星赵薇:老妈倾倒众人的独家美食
  • 读书后宫之谜:秦始皇为何终生没有立皇后
  • 教育教师节家长送3000元礼品称怕老师记不住
  • 姚树洁:奥巴马与普京的尴尬
  • 官建益:三中全会政策的内核
  • 太友:央企在外亏损实属正常的不正常
  • 张庭宾:美元复兴以人民币牺牲为代价
  • 齐格:经济转型为何如此艰难
  • 叶檀:刘志军丁书苗利益共同体
  • 舒颜:为什么国人买电视需求十年不变
  • 刘步尘:中国彩电轮番上演悲喜剧
  • 马光远:地王频出是地方政府有意托市
  • 沈建光:三大领域将释放改革最强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