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欧洲股神为何逃离中国

2013年08月12日 05:42  理财周报 

  理财周报见习记者 佘珂/文

  安东尼·波顿投资欧洲,年化收益19.5%

  28年投资历程仅次巴菲特

  投资中国遭遇五大陷阱,辞任基金经理

  浅褐色的CD封面上绘着一个金发少女。

  据说,这已是欧洲最佳投资家安东尼·波顿(Anthony Bolton)的第二部个人音乐专辑。

  谁也没有想到,在辞去富达特别状态基金的基金经理一职后,他会从英国伦敦迁来香港,并成立一只专门投资中国股票的富达中国特别状态基金。

  2010年年中,他在香港中环的新闻发布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近100位记者参加。而在会后小范围的采访中,他给每位记者都签名送上了他的音乐专辑。

  安东尼·波顿笑着说,里面所有的古典音乐都是由他谱曲的。

  他说,与其他基金经理不同的是,幸福的家庭和美妙的音乐时常带给他投资灵感,以及心灵的安静。

  30年成功要诀:逆向投资

  “这几乎是我一生中最贵的投资”。当时,在谈到从英国迁来香港最大的感受时,安东尼·波顿笑着说到了他购置的房子。

  这是一套位于香港港岛半山的豪宅,是 The Mayfair中的一个单位,面积大约290平方米,售价约7300万港元。而同样的钱,在英国可以买上一栋占地广阔的乡间别墅。

  不过,在这栋房子里,安东尼·波顿可以看到远处的海景,从山上看海景,是香港不少金融圈人士的喜好。为此,据说安东尼·波顿还为自己的落地窗配上了布满碎花图案的窗帘。

  实际上,即使是安东尼·波顿认为最贵的投资,两年之后,升值幅度也超过了10%。

  过去30年里,安东尼·波顿一直靠他独特的投资方法——逆向投资获取着高昂收益。

  在其管理富达特殊情况基金的28年中,平均年化收益率为19.5%,总投资回报超过140倍,安东尼·波顿因此成为英国乃至欧洲最成功的基金经理。

  2008年9月29日,美国7000亿美元救市方案被众议院否决,道琼斯指数惨跌777点,创美国股市最大单日跌幅纪录,1个月后,雷曼兄弟破产,美联储的对外支付窗口一度只剩下500万美元。全球金融市场一片恐慌。

  “这是好多年来的第一次,我对股市的前景开始感到非常乐观。”面对全球性的恐慌,安东尼·波顿决定拿出一笔新资金,加码买入富达的股票型基金。这也是他数年来第一次加码入市。

  而在2007年年底,他旗下的基金已陆续抛出股票,令他逃过了一年后持续的下跌。

  事实上,这正是一种逆向投资的方法。而这种方法,是安东尼·波顿投资技巧的核心。

  翻阅过1981年以来富达特别状态基金的十大重仓股之后,就不难理解安东尼·波顿所指的“特殊状态”究竟意味着什么。在这20余年的重仓股名单中,一些如英国电讯(BritISh Telecom)、英国石油(BP)、渣打银行[微博](Standard Chartered)等等大家耳熟能详的公司都只是“配角”,真正的“主角”都是些名不见经传的“另类”公司。甚至“有那么两三家公司,它们的名字我一点都不记得了”,连波顿自己也对购入股票的“另类”感到惊讶。

  “我寻找那些价格便宜、不受欢迎的,但是可能不久后能重新吸引投资者注意力的股票。”波顿如是说。波顿的特殊状态基金正是通过买入那些正从衰落或其他挫折中恢复的公司股票而获利,除此之外,波顿还寻找那些“由于未被充分研究而低估的公司,以及那些成长潜力未被他人识别的公司。”在富达特殊状态基金的投资报告书中,波顿将他的主要投资目标归结为以下几类:

  一是拥有复苏潜力的公司,二是拥有增长潜力的公司,三是资产价值还未得到市场普遍认可的公司,四是拥有占有特定市场份额特殊产品的公司,五是可能被其他企业并购接管的公司,六是正经历重组或管理层人员变动的公司以及没有被股票分析师广泛研究的公司。

  安东尼·波顿反向操作首选低估股

  最为有趣的是,对于波顿来说,他喜欢的不是那些评级最高最好的股票,而恰相反是那些价值被市场低估的股票。

  与格雷厄姆的投资风格类似,喜欢反向操作的他,总是试图避开市场热点,寻找低估的投资目标。正是这种不随波逐流的天性,让波顿的基金在2000年科网股泡沫破灭时跑赢大盘,而其中的秘诀在于:和巴菲特一样,波顿避开了那些高度热门股票,选取了大量与网络无关的股票。

  反向操作是波顿最为知名的投资理念,而“特殊状态公司”就是这个理念指导下最成功的作品。作为富达在欧洲的旗舰基金,“特殊状态公司”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取得了14000%的投资回报,明显超越行业平均水平。

  何为特殊状态公司?安东尼·波顿的定义是:价格相对于资产、股利或者未来每股收益而

  言具有吸引力,但还具备其它特色、有可能对股价产生正面影响的公司。

  统计数据显示,波顿平均持有股票的时间为18个月。在安东尼·波顿看来,价值投资有不同的风格,与选择什么时候卖出股票相比,寻找价值类股票更为重要。“我们总是在重复‘发现价值股票、持有至充分估值后再转向另一个价值股票’的过程。当然,有些股票我们也会持有5到6年,有些股票我们是卖出后再买入,这完全取决于股票的估值状态。”

  正是这种逆向投资的思路,使得1999年他的30只股票居然全都被并购,全都咸鱼翻生,也让他大赚一笔;靠着这种逆向投资方式,波顿在互联网泡沫越吹越大时不断增仓传统行业股票,不但躲过了互联网泡沫破裂时的危机,更是在泡沫之后大赚一笔。

  另外,遵循不走寻常路的思维模式,波顿在“9·11事件”之后大举买入保险股、旅馆业以及交通业相关公司的股票,——在逆市之中赚得盆满钵满。

  借助恐慌指数判断市场

  观察市场情绪,是安东尼·波顿非常特殊的一个投资方法。在他的研究体系内,恐慌指数占有重要一席。2008年底,波顿已经发现,当避险基金向股市宣布投降,共同基金投资人也大肆赎回并高举白旗之时,恐慌指数达到了高点。

  事实上,从2006年至2009年,市场经历了从乐观到极度亢奋,再从焦虑到极度恐慌的过山车,及至2010年,市场似乎又回到了起点。这也是安东尼·波顿看好中国市场的初衷,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似乎充满了希望。

  “在市场极度乐观或极度悲观时,往反方向下注就对了。每次,当我看到全市场的投资人都举手投降时,就像看到股市落底的明确迹象。这一招,我已经用了30年了。”安东尼·波顿十分笃定地说,30年来,这招的失灵率为零。

  对安东尼·波顿来说,股票的搭配是比选股更重要的一环。

  尽管选股是组建投资组合的核心,但股票之间的相互搭配也是非常重要的。沃伦·巴菲特认为大多数投资组合都过于多样化。不过,在安东尼·波顿看来,好的投资想法并不会有很多。但大多数投资经理都会持有40~50只股票。

  “从我自身的情况来说,由于近年来掌管的资金大幅增加,我也不得不选择一个更为多样化的投资组合(超过50只股票)。这样做是为了能够继续买进中小型公司的股票——这也是我的习惯。很多评论家错误地认为我是故意为之,但事实并非如此。我理想中投资组合的持股数应该是50只。

  在经营投资组合时,我并不关心所选股是不是指数的成分股。投资组合里权重大的股票和权重小的股票我心里都很清楚。如果对其没有信心的话,我是不会增持那些权重过小的股票的。一般来讲,除非我认为一只股票被严重低估,否则我是不会买进的。同样,除非我对其很有信心,否则即使是指数里的权重股,我也不会买进。与之类似,我也不喜欢花费太多时间在绩效归因上,这会让投资经理花费太多时间来照“后视镜”。改正错误的关键在于识别以后什么会起效,而不是过去或现在什么在起效。而绩效归因的做法则与之相反。

  在安东尼·波顿写给投资者的书中,他说,很多投资人做着不可理喻的美梦——他们希望今天所做的就是昨天所发生的。如果在某一周、某一月或某一个季度里表现不好,有些投资经理就会去照镜子——认为分析过去会帮他们在下个季度里取得上佳表现。然而令人悲哀的是,投资并不是这样。短期内,业绩和努力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你当然需要从过去的错误中学习,但过去的错误不一定会在未来发生,吃一堑长一智的逻辑太过简单,并不总会生效。所以,绩效归因并不能向你保证什么。”

  可能了尽可能了解你想投资的公司

  当市场上大多数人都对一只股票惟恐避之不及时,波顿却要大量买入,更重要的是这些当初被遗弃的垃圾在事后又能一次又一次地被证明确实是宝贝,那么究竟是什么在支撑着波顿这种与众不同的判断力?

  首先源于他前瞻性的想象力。他的对手,一位专门投资于基金的基金经理查特菲尔德·罗伯茨举了个鲜活的例子:“要知道波顿多么有想象力,只要看看他自1990年代以来就长期持有的诺基亚[微博]公司的股票就知道了。90年代,当多数人,也包括我都觉得移动电话就是些无用的砖头对此嗤之以鼻时,波顿却很早就意识到这只股票的价值。事实证明,我们都缺乏眼光。”但只有想象力也是远远不够的。“我认为,你想要做好的话,就必须全身心地投入,毫无保留。”看来毫无保留地工作也是波顿寻宝的关键。安东尼·波顿有一句投资恪言,要尽可能地了解你投资的公司。

  事实上,如果要了解这位欧洲最佳投资家的工作,我们可以看一看他一天的行程:

  6:30离开西萨塞克斯郡的家,赶去伦敦的火车。在火车上阅读《金融时报》,并对至少一家他当天要考察的公司进行分析。在赶往或离开车站的途中,他也要快速地处理大概每天40条语音留言,其中许多是同事汇报的近期会议情况,包括与那些现已持有或潜在目标公司的会议。

  到达办公室后,他就开始在各种公司会议间打转。除此之外,他还要看富达内部的分析资料以及从外部获得的经纪人的调研。如果他出差去考察其他地方的公司,一般一天要亲自参加5至6个会议。每次会议,波顿都亲自做文字记录,在他书桌后面的书架上,摆放着一排按时间顺序排列的笔记本,上面记录了波顿多年来与所有公司的会议记录。他的同事也对他的勤奋印象深刻,曾在波顿身边工作了20余年的莎莉·沃尔登(Sally Walden)说:“他不是那种站在咖啡机旁徘徊、找人闲聊的人,他总是想方设法不浪费工作时间的一分一秒。”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朱镕基新书今日出版 部分内容曝光
  • 体育世锦赛林丹成就5冠王 李宗伟决胜局伤退
  • 娱乐郭晶晶被曝20日剖腹生子 霍震霆默认
  • 财经研究称房价越高地方官员升迁可能性越高
  • 科技银行系电商成鸡肋:无竞争优势使用者少
  • 博客李银河:打飞机服务被判无罪的启示
  • 读书毛泽东对周恩来有不满又离不开(组图)
  • 教育武汉一大学山寨著名建筑似世界公园(图)
  • 沈建光:中国经济最坏时刻或已结束
  • 郎咸平:什么是治理腐败的绝招
  • 张庭宾:美联储9月退出QE可能性大
  • 姚树洁:21世纪中国会输给印度吗
  • 徐斌:十年繁荣的三大要素逐步消失
  • 西向东:美国人工贵 贵如挂窗帘(图)
  • 谢百三:何以北京市新房开盘一抢而空
  • 龚蕾:彩票市场为何火爆
  • 叶檀:中国滞胀压力不减
  • 张卫星:全民对赌李克强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