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市场需要更多并购唤醒沉睡的资本

2013年08月09日 01:00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 记者观察

  □本报记者 王栋琳

  没有并购的资本市场是一潭死水。没有并购的经济改革是一盘死棋。

  近期A股市场上最令人兴奋的不是“政策底”的憧憬,也不是创业板盛宴带来的狂欢,而是产业资本并购升温的星星之火,给资本市场价值发现和中国经济转型照亮前路。

  华谊兄弟收购手游公司银汉科技、中泰化学收购石墨烯企业股权……近期上市公司并购交易风起云涌。在一场场资本博弈的背后,是传统行业与新兴产业的角力,是淘汰落后产能和先进产业链再造,也是资本市场发挥盘活存量功能、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一步步摸索和尝试。这样的尝试在中国、在A股市场还太少,步子还太小。

  并购之于经济发展的意义,已经被过去一个世纪中全球轰轰烈烈的五次并购浪潮充分展示,每一次都带来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巨大飞跃,诞生了美孚、微软[微博]、苹果等一大批伟大的企业。资本市场发现价值、调配资源每每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奇迹,这就是资本的力量。

  然而,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总规模已经跃居世界第二的国家里,并购市场发展却并不与之匹配。金融危机发生后,全球资金凭借敏感的嗅觉寻找最便宜、最划算的资产,全球并购再度风起云涌。但在2012年,中国并购市场发展却在走“下坡路”。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的统计,2012年中国并购案例数991起和并购交易额507.6亿美元,分别同比下降14%和24%。尤其是国内并购金额下降46%,占比仅有三成多,海外和外资并购占绝对多数。并购呈现出明显的“内冷外热”特点。

  为什么中国人不买中国自己的资产,要一窝蜂去买国外的?甚至甘愿冒着人力环保等高成本和法律法规的风险?

  答案很清楚。打比方说,外国的“月亮”虽然不比中国更圆,但“云层”的确是薄一点。

  中国不乏有思想和魄力的企业家,他们在不同场合抱怨,在中国并购就像好莱坞明星结合一样,成功率太低了。

  冗长繁琐、层层“脱皮”的审核审批,过时的法律条文和严苛的法规限制,高昂的融资成本和中介、风险对冲工具的匮乏,民营国企之间的属性偏见,地方中央的利益博弈……每个曾经涉足过并购的企业界人士都有一肚子苦水。

  对盘活存量的讨论当下热度很高,怎样盘活存量,不少专家不约而同地看到了并购的意义。

  中国资本市场总量已经达到相当的规模,沪深市值全球排名第三。但单个公司市值、分红比例、公司治理水平等等却仍与国际一流市场相去甚远。换言之,巨大的资本存量之下,运作效率有待提高,资本的功能和效应尚待激活。为实现这样的目标,并购是很好的途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要发挥资源配置和价值发现的优势,成为支持创新创业、兼并重组、支持产业升级、提升产业集中度和行业竞争力的平台。未来需进一步简化和取消审批,创新并购支持工具,提供低成本融资渠道,提供资产处置和退出渠道,为并购活动“劈山筑路”。

  但并购并不仅仅是借助资本市场的平台,大量的并购活动在资本市场之外。未来各方须共同开拓思路,破除藩篱,唤醒“沉睡的资本”。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最高法院通报上海法官夜总会违纪违法案
  • 体育律师举报卡马乔及团队偷漏税 求严惩足协
  • 娱乐梦鸽:原告主动为李天一等手淫促成性交易
  • 财经法国医药巨头内部人自曝行贿500中国医生
  • 科技组图:盘点20大被时代抛弃的手机品牌
  • 博客王石:万科“不拿地王”原则未改变
  • 读书转折:蒋介石为何不敢再喊"反攻大陆"
  • 教育养个孩子多少钱:北京276万是个“传说”
  • 龚蕾:彩票市场为何火爆
  • 叶檀:中国滞胀压力不减
  • 张卫星:全民对赌李克强总理
  • 水皮:在商言商的空间小吗
  • 陶冬:计划生育解禁在即
  • 谢作诗:大师流行是社会不公的表现
  • 王石:什么是企业家精神
  • 易鹏:中国地方眼中的城镇化
  • 沈建光:应告别稳健的货币政策
  • 姜汝祥:民营企业为什么要关心宪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