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股民患IPO焦虑 大股东高位套现伤元气

2013年06月24日 06:46  人民网-人民日报 

  午 言

  《 人民日报 》( 2013年06月24日  18 版)

  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如何平衡市场各方的利益,如何兼顾二级市场的承受能力,如何更有效地防范弄虚作假、欺诈上市,是更重要的问题。把握好这些原则,改革的步子就不容易走偏、出错,投资者对IPO的恐惧和抗拒也才能慢慢消融

  新一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方案近期公开征求意见,使得IPO(即首次公开发行)再度成为市场热点。从市场反应看,对IPO重启的担心和焦虑,在各种声音中显得最为突出。改革方案推出后二级市场的表现,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种情绪。

  新股发行会影响到市场供求关系。其暂停和重启、节奏和方式等等,与IPO相关的一举一动,历来都被投资者高度关注。然而,从这次的情况看,市场反应尤为强烈,去年底以来,IPO相关问题不断激起波澜,个中原因值得思考。

  投资者对IPO如此敏感,当前股票二级市场的弱势是直接因素。去年底IPO事实上暂停后,股市也曾走出一波较为强劲的反弹。然而,好景不长,2月以来市场重回弱势格局。反观此前两次的IPO重启,无论是2006年6月还是2009年6月,股市都已见底反弹半年左右,正处于强势中。市场下跌,信心低迷,对IPO这类扩大供给的举动,自然会看得悲观一些。

  然而,如果从更深一层看,目前市场的心态,其实是前一轮IPO大飞跃留下的“后遗症”。数据显示,2010年A股市场的IPO融资额近5000亿元,2011年仍达到近3000亿元,在A股历史上均属“天量”。不仅是数量大,上一轮新股发行中出现的利益失衡更关键。由于新股发行定价环节的放开,“三高”发行一度成为常态,一上市即深度破发者比比皆是。IPO是发行方的“节日”,却成为投资者的噩梦。高价发行还为大股东和高管的从容减持留下了空间,高位套现的案例这几年数不胜数。短期内如此巨量的利益转移,伤了市场的元气,也在投资者心中留下阴影。

  细读此次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方案,针对这些问题,已有不少制度安排。在强化对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的约束方面,控股股东及高管所持股票在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的,其减持价格不能低于发行价;发行人应当在IPO时披露持股5%以上股东的持股意向及减持意向等。此外,强化定价过程的信息披露要求,发行市盈率高于同行业二级市场平均市盈率的应发布投资风险特别公告,也是意在抑制高价发行。然而,这些举措的效果会怎样,现在难以确定,还不足以打消市场的疑虑。

  解决问题的途径惟有继续深化改革。目前,市场上关于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观点各式各样,有的甚至完全相左。比如,有人建议取消审核,完全由市场自由选择,像成熟市场那样“大进大出”;有人则建议,大幅提高IPO的门槛,以限制融资规模。在大的方向上,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应坚持市场化,这一点毫无疑问。但从过去的经验教训看,脱离市场实际的做法,确实可能带来难以弥补的负面影响。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如何平衡市场各方的利益,如何兼顾二级市场的承受能力,如何更有效地防范弄虚作假、欺诈上市,是更重要的问题。把握好这些原则,改革的步子就不容易走偏、出错,IPO市场才能更稳健地发展,投资者对IPO的恐惧和抗拒也才能慢慢消融。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两会后重庆上海等12省份常委密集调整
  • 体育巴萨宣布比利亚离队 穆帅9000万豪砸鲁尼
  • 娱乐李天一案被提起公诉 检方认定系轮奸
  • 财经央企华泰数百员工保障房福利房两头占
  • 科技新iPad mini将大调整:或取消边框
  • 博客飞机副驾驶:紧急撤离时我们该怎么做
  • 读书彭德怀问毛泽东可知中南海"选妃"
  • 教育研究生招考血统论:老师称外校生素养差
  • 育儿姐弟疑捉迷藏躲进木箱窒息身亡(图)
  • 曹彤:人民币单边升值或将逆转
  • 西向东:降房价要开征房地产税遗产税
  • 安邦智库:人民币国际化正进入新阶段
  • 李光斗:为什么中国人富有却不幸福
  • 商寅泉:两个条件引爆楼市泡沫
  • 叶檀:基金之神在中国认赔出局
  • 金岩石:华为接班换马模式不可取
  • 连平:银行业七招用好增量盘活存量
  • 尹中立:中国楼市即将进入下跌周期
  • 华生:中国经济无需杀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