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数据背后的就业与收入分配问题

2013年05月02日 02:19  证券时报网 

  证券时报记者 贾壮

  中国经济正处在从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过渡的时期,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必然会感受到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所带来的阵痛,转型当中各种看似矛盾的现象会同时出现。从数据中可以看到上市公司总体上增加就业的效用,也可以看到裁员公司数量和比例上升;可以看到人均薪酬增速低位徘徊,也可以看到部分行业薪酬水平仍然高歌猛进。

  解决就业始终是发展经济最为重要的目标之一,长期以来,中国的劳动力保持了供需两旺的局面。

  一方面,较低的人口抚养比和城乡二元结构,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近乎无限的劳动力供给,人口红利在压低了工资水平的同时推高了储蓄率,保证了中国经济充足的供给能力。另一方面,旺盛的需求带动经济长期保持较高增速,为大量的劳动力创造了就业机会,所以在大批劳动力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的过程中,没有出现严重的就业危机。

  如今,劳动力供需两旺的局面逐渐转向供需两紧。虽然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的绝对数量还将持续高于非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但前者的增速开始慢于后者,而这个过程的出现是在中国尚未完成城市化和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之前,即所谓的“未富先老”。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15~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的绝对数量减少345万人,比重也首次下降,这是人口红利消失的重要信号。

  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下降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但同时还应该看到,人口红利消失影响经济的潜在增长能力,会带来经济增速下降,将对经济增长吸纳就业的能力产生冲击。从2012年上市公司的年报中观察到,有多达33.04%的上市公司员工数量同比减少,高于2011年和2010年的同期水平。通常情况下,经济下滑对就业的影响会有滞后,如果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继续下滑,其对就业的影响会陆续体现出来。

  正因为看到了就业的紧平衡状况,政府相关部门丝毫不敢放松对促进就业增长的工作力度。比较棘手的是年轻劳动力群体尤其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题,今年将有高达700万高校毕业生,再加上往届已毕业未就业的毕业生,使得高校毕业就业压力明显加大。

  与就业相关的问题是收入分配。在不同类型企业的雇员当中,上市公司雇员应该属于薪酬回报相对较高的行列。2012年年报数据显示,上市公司雇员的人均薪酬水平没有明显变化,其增幅落后于全国城镇居民收入,从弥合收入差距角度来说是一个积极现象。

  但也需要看到,不同行业和不同所有制形式的上市公司之间,员工薪酬水平差异明显,特别是垄断国企的薪酬较高,显然是享受了垄断地位所带来的红利。结构性减税有助于调整政府和其他市场主体之间的收入分配,劳动力相对价格变化有助于调整企业和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下一阶段,还需要通过加大改革力度,解决垄断等制度原因带来的收入分配不公问题。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中央收紧公款消费后奢侈品销量应声下落
  • 体育欧冠巴萨总分0-7出局 拜仁进军决赛 视频
  • 娱乐台女星诞孔子后人 曾因吸毒遭勒戒
  • 财经社保基金被曝开宾馆发廊 称不算违规
  • 科技新浪与阿里巴巴达成战略合作
  • 博客朱令律师:“凶手牙膏下毒”说法荒唐
  • 读书爱情江湖蚀骨痴缠:豪门绝恋
  • 教育盘点褪色金饭碗:清华毕业生开出租
  • 育儿英国性侵儿童逃犯曾在京当外教(图)
  • 朱大鸣:唱衰中国楼市屡屡落空为何不道歉
  • 甘犁:地震救援的捐款经济学
  • 洪平凡:世界经济前景
  • 姚树洁:农民工顺子的艰难人生
  • 蔡成平:日本旅游景点如何收取门票费
  • 美国客:中国人来美购房现高潮
  • 西向东:社会质疑地震灾区损失
  • 王红英:未来三年买入黄金应该更加审慎
  • 水皮:A股的三大中国特色
  • 安邦智库:全球汇市的安倍红利接近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