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锦秋:市场为何对IPO重启胆战心惊

2013年04月01日 01:31  每日经济新闻 

  ◎熊锦秋

  有人认为,IPO不是洪水猛兽,但近日市场的走势告诉我们,市场对IPO不是一般的怕,而是怕得要命。

  IPO暂停让股市得到暂时喘息,不少投资者留在股市投机炒作。随着证监会审核通过中国平安[微博]可转债发行申请 (可转债具有债券和股票的双重属性、被认为是为IPO重启投石问路),以及有媒体报道“目前已有60余家企业拿到上市批文,4月份IPO重启的可能性非常大”等消息,市场在3月28日出现暴跌。

  历史上市场多次暂停IPO又多次重启,有人统计重启后一个月内股指上涨概率达到八成以上,因此得出 “IPO重启并非是拖累或助涨市场的关键要素”的结论。笔者对此难以认同,A股市场作为投机市场,影响估值的主要因素,就是资金与股票的供求关系。在2009年之前,每次IPO重启,多是把市场搞得火热,趁着大量投资者鱼贯而入,市场形成上涨趋势和惯性,然后再重启;彼时上市公司家数较少,通过吸引资金入市,股票与资金的供求关系很快就容易找到平衡,这样市场自然对IPO不太敏感。

  自2009年IPO闸门再次打开直到2012年再次暂停,IPO经历了一次大跃进,上千家公司上市,而不少老上市公司的大小非、大小限也逐步解禁,由此市场资金入市难以应付股票供应的增加,至今难以找到平衡;就算2012年底以来的一波轧空行情,也透露出多头的不自信,只能用轧空手段,不少老散户还趁反弹离场。世易时移,现在投资者对市场积弊认识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对IPO圈钱反感,而且市场规模越来越大,难以靠人海战术形成长期的资金推动型牛市,驻留投资者显然会根据IPO重启日期以及市场强弱情况趁机打提前量开溜,而不会墨守成规坐以待毙。弱不禁风的市场,自然对IPO重启风声鹤唳。

  另外,郭树清任职期间,确实推动了包括新股发行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但还没有触及根本,很多实质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后来,为了提高新上市公司的质量,开展了IPO财务核查打假行动,这无疑是正确之举,但指望一场打假就能解决新股发行中的所有问题,这恐怕过于简单化和理想化。IPO核查只能算是对发行人造假攻坚战的开始,而非结束。造假与反造假,还需要经过多个轮回的斗争。

  如果能够确保每一家公司上市都不造假,同时市场制度又能确保它为投资者兢兢业业创造回报,这样的IPO重启谁会惧怕?问题是发行人上市圈钱是“不圈白不圈、圈了也白圈”;据报道现在虽有部分发行人中途撤回IPO,但不少有硬伤的IPO项目仍然‘赌一把’参与IPO抽查。这样的IPO重启,谁会不怕?

  可以说,要确保IPO重启,需要很多配套举措,包括杜绝基金为新股发行捧场,控制新股恶炒操纵,需要让市场形成价值发现功能,需要市场形成发行人权利与责任对等机制,这其实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真正权责对应的市场,不会有那么多企业黑压压耐心排队等待上市,成熟市场企业上市不是去捞什么油水,若抱这样的想法上市就可能面临各种处罚。当前大批企业孜孜以求在A股寻求上市,反过来也证明发行人上市可以享受到“责任与权利不对等”的特权,这个实质问题不解决,任何时候重启IPO都可以说显得仓促无比。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上海2人感染H7N9禽流感死亡
  • 体育中超-鲁能2-0富力登榜首 申花2-2辽宁
  • 娱乐陈凯歌忆张国荣:人戏不分做到头了
  • 财经北京楼市新规:京籍单身限购一套住房
  • 科技马云:中国企业不缺创新缺管理思想
  • 博客李银河:面对芝麻人生 国人为何如此焦虑
  • 读书袁世凯权谋与厚黑:中国病人
  • 教育80后弃200万年薪回国创业 一年赚1亿
  • 育儿北京10所名小学幼升小面试题大汇总(图)
  • 罗天昊:张国荣投胎的经济学问题
  • 叶檀:京沪房地产细则直通税收改革
  • 徐斌:两大集体癫狂主宰中国经济未来
  • 海宁:中国这一轮房价上涨何时结束
  • 姚树洁:李克强治房比温家宝略高一筹
  • 陶冬:美股创新高 日银谋变阵
  • 成思危:在教育事业上要舍得花钱
  • 谢百三:复旦优秀男女为没有两套房分手
  • 马光远:国五条将成房地产调控的分水岭
  • 石建勋:世界为什么需要金砖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