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资本市场正在迎来蜕变,市场参与各方均需解放思想。历史告诉我们,下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理性。股民需要理性思考,资本市场的发展更需要理性的建议。华泰证券独家支持,新浪财经联手证券时报发起“拿什么拯救你,中国股市!”大讨论,邀请专家、券商基金人士为中国股市的前途出谋划策,也欢迎广大网友积极参与,建言献策!
从国情政治,看股市明天
张建祥 安徽虹扬投资有限公司
找寻中国股市的大智慧和大运动方向,需要观察点的高度。过去的中国股市叫“中国特色的股市”则更为贴切。80年代末期,中国的经济建设开始重视市场运作,市场效应便开始显现。先是“抢购风”,后是市场疲软、商品过剩、企业困难,市场像一头难以驯服的野马,那时人们对市场是敬畏的、生疏的、心里没底的。为了经济建设,一切办法都可以去尝试,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股市就是这样承载着为企业脱困的重任,应运而生了……
昨天的股市,在疯狂与伤痛中成长
一、尝试阶段(1990年底-1996年)
1990年市场疲软,商品销售供过于求,经济困难重重,政府尝试开设股市,发行股票帮助企业从资本市场融资以脱困。开始时,由深圳的国家公务人员带头买股票,为了成功、为了扩大影响,股票被炒作,暴利效应导致了万人空巷的排队开户,这种粗放式的经济运作方式,符合中国人的从众心理,对一个新生事物的成长和定位收效显著。在后来的市场效应中发现了发行股票对企业和管理层而言有百利而无一害,开始上额度增加发行量,从而引发市场几年的大起大落现象。
二、投资绩优阶段(1997年-2001年6月)
1997年市场经济过热后,完成了经济硬着陆,实体经济陷入“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怪圈,朱镕基总理启动股市以带动实体经济活跃,股市形成了投资绩优股的风潮,股市此时冠之以“经济晴雨表”的称谓。1997年7月1日,《证券法》出台,股市从此名正言顺。2001年6月,沪市创下2245点后开始下跌,市场转熊,此时的2245点的股价水平相当于目前点数的5000点左右。
三、被边缘化阶段(2001年6月-2005年)
2000年以后,以房地产财政为核心的经济增长周期启动,股市因“赌场论”和“千点论”受到了政策抑制和边缘化,至2005年创出998点之前,股市有过一次与国际接轨的大讨论,那时95%以上的股民严重亏损,基金受到政策支持,悄悄地把仓位升至市场份额的70%,为基金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
四、全流通改革中的疯狂阶段(2006年-2007年10月)
2005年在经历了4年多的下跌后,市场在大讨论的争鸣中悄悄的启动了全流通改革,市场规律此时在政策的配合下,充分发挥了中国股市的“赌性”功能,从2006年的1163点,涨到2007年10月的6124点,用了22个月时间,中途的反复上涨让大多数散户中途只敢看、不敢做,当市场上升到四、五千点时,全国上下都在谈论股票上涨的事,一大批从不熟悉股票的人开始疯狂进入市场,此时的泡沫已很严重,但吴、许的教训使全国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说句“泡沫真话”。
五、再度被边缘化和圈钱主导下的大熊市(2007年10月-2012年10月)
在2007年下半年,虽然市场泡沫严重的吓人,已没有人直接敢提泡沫,管理层此时认为市场疯涨是因为股票供不应求,加大发行就成了必然的选择,先知先觉的人止损离场。到2012年10月,市场整整下跌了五年,此五年中新增上市公司发行金额超过2万多亿(发行价计算),从而导致了中国股市连续3年熊冠全球,这与实体经济发展全球领先水平极不相称,五年熊市导致目前仅有4%的股民尚有交易,五年熊市导致80%以上股民平均损失超过三分之二,这种投资者全行业悲剧是建国以来都不曾有过的。五年来,因股权分置改革而暴富的上市公司原始股东们,却疯狂套现,又加剧了市场下跌,这种不彻底的改革,有违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改革初衷。这也从另一侧面反映出管理层对市场良性发展政策方面的滞后。
以史为鉴则知兴衰,过度强调实用主义是问题根源。在总结了股市昨天的五个阶段后,不难看出年轻的中国股市并不成熟,表现在过于强调为国企改革服务,过于强调对经济结构的支持,这必然弱化了股市本有的资源配置功能,弱化了股市的市场化功能和回报功能。时至今日,中国股市的投资者们伤痕累累,而且投资亏损的面之大、亏损的幅度之深,已经远远地超越了股市自身的价值规律。为什么会这样?
今天的迷雾,用国情政治和易经文化考量可见端倪
在我国,稳定、团结、发展是第一位的,九十年代初期,经济建设需要发挥股市的实用价值,并期望实现其贡献的最大化,符合当时“摸着石头过河”的思想,在后来的发展中实实在在地实现了大手笔“圈钱”。所以说,中国股市二十年来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做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这是毫不为过的。虽然股市对经济建设贡献巨大,并不代表皆大欢喜。当总结它的负面影响时,由于相关政策滞后,参与的股民和基民严重亏损,缺乏制度建设方面的均衡性。这种强硬的实用主义风格是急功近利的,竭泽而渔的,不均衡的,不符合科学发展观。那么如何破解今天的重重迷雾?在这个问题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以下几个方面可供考量。
一、市场参与者三方利益的博弈和趋势
证券市场是由资金投资人、募资上市公司和市场管理者三方组成。
1、投资人入市时总是信心满满,几年下来绝大多数亏损累累,目前仅有4%的股民在交易,可见中国股民几乎没有投资股市收益的,这种极端现象是制度的最大败笔。基金和券商虽然不是自己的钱,但亏损累累后佣金和工资下降,许多业内的精英才子唯有叹息转行。近三、四年证券交易所更是门口罗雀,全社会已谈股色变,证券行业被边缘化。
2、争取上市的公司在跑上市的道路上却是另一番火爆景象,募资时因融资不要还和企业高管法人股能挣数倍的暴利的预期,面对如此“四两拨千斤”的世间罕见的好事,自然是怎么付出都值得,这也是找门路上市和疯狂排队的原因,这种局部造富的“中国特色”在世界范围内也及其少见。这种股市关系化的真实写照,恰与中国研究人和社会的哲学思想相符合的。
3、市场管理者一方面受托于服务国家产业政策,一方面要管理上市公司和教育投资者,投资者好教育、好管理,因为有了投资行为就进了“围城”,公司上市后圈钱变脸比比皆是,由于制度不完善,管理层难以下手,从而苦了股民投资人,这是管理层没当好投资人的家,失职的表现。这就不难看出,中国股市的参与者三方的人为因素充斥其中,结果是上市公司是最大的赢家,市场管理者稳赚管理费,广大股民一方面受教育,怎么做都是错的,一方面反反复复的亏损,这种博弈结构的设计本身就是制造社会不公。
4、市场建设的趋势而言,资金投资人应该是保护的主体和吸引参与的主体,上市公司发行股票融资应当极其苛刻严格,才能真正为股民把关,市场管理者的所有政策都应该是维护市场健康发展环境为出发点的,相信这种结构应该是中国股市发展的趋势。
二、集权管理是为了国家对股市价值的总体利用
1、从21年来股市成长历程不难发现,每一次中国股市的上升浪都伴随着“政治需要”的属性,比如1997年的启动股市活跃经济和2005年的全流通改革发展基金都是如此。每一次轮回表现为从一个极端奔向另一个极端,这与中国文化中的《易经》易理非常符合。实践证明,中国股市对中国经济二十年的贡献作用很大,集权管理对理顺国内产业发展格局也起到了梳理作用。同时,如何解决局部造富和损害股民利益等不平等现象?如何看待今后若干年股市对国家建设的新贡献问题?不光是考验管理层远见卓识的问题,甚至是一个民富国富的问题。
2、中国股市的政治集权管理是产生不了技术大师的主要原因,集权管理使股票价格的合理定位模糊,甚至至今仍没有标准,股价往往都带有浓浓的色素,市场参与者唯有投机才能生存,这在技术上而言是不可能产生投资大师的。
3、迷宫式的股市建设对管理者来说,有复杂化的嫌疑。比如,股市中沪市、深市、创业板、中小板、主板、B股、H股、新三板、国际版等,过于复杂化,把简单的事做成迷宫或许有利于管理和侧重调配。也有意无意的让人看不懂看不清,这可能是个东方智慧。而且,这种中国特色的“厚重”加“迷宫”的股市建设,有方向的意识,因此需要重视。
三、股市的中国特色和国家机器两大属性是不变的主题
1、中国股市不同于任何国家的股市,从尝试开设就注定了国家机器的性质,客观来看,股市的某些功能已超越了银行,其“吸储”可不还的功能撑起了实体经济发展的一片天空。
2、从新浪财经携手证券时报推出的“拿什么拯救你,中国股市”大讨论的现象看,会起到推进改革的作用,不可能改变“政策市”、“资金市”的中国特色,这是由国家机器的大局观和政策取向决定的。有识之士的献计献策,是由乱到治的最强音和呐喊,历史终将证明,这些声音也是股市在发展中改革、在发展中成长的重要推动力量。
3、从“十二五”规划中直接融资比例由“十一五”的11%上升为15%以上看,今后5年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将进一步扩大,扩大的幅度增长35%以上,意味着股票市场的活力面临着重建或调配,否则,“十二五”规划中直接融资比例是不能完成的,看清了这一点就看清了发展。
4、从国际政治战略博弈看,海洋政治已浮出水面,对国与国之间的实体经济会造成局部震荡,短期而言,对股市的波及反而有利于主力的建仓,近期主力资金流入和散户资金流出的反向行为就说明了这一点,同时,大国间过度强化差异性利益博弈,对各自的国内经济和股市有引发保护主义抬头的可能,这又间接的强化了中国股市的政治属性。
5、从市场投资者力量的进化看,股民为主体的时代已经终结,基金、券商团队运作的时代可望来临,全社会对股市功能的定位恢复需要盈利效应来面对,总结21年来获利者阶层的经验后得出,中国股市投资的投时和投势是获利的秘诀,这从另一角度验证了“政策市”、“资金市”,迷宫式的中国股市需要慎防媒体和股评的误导,这种“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手法21年来被无数次地运用,有效地配合了主力建仓和高位出货。
四、散户技术误区造成的亏损值得总结和重视
1、散户投资者买入股票,容易发生“非典型偏差”现象,大多数是受到市场盈利刺激后形成的买入,往往以点盖面,有主观的推理意识,从而容易被套受损。
2、散户买入股票损失后,往往陷入解套期望中,技术能力下降,这种心理上的“偏执偏差”导致不愿意兑现亏损,意识上也容易形成了保护主义偏差的心理,这一过程浪费了时间和交易差价机会。同时,被套后的补仓行为往往是慰藉行为,带有一定程度的“搏傻”,大多数会加重亏损。
3、散户也容易受到市场短期行为的误导,识别出现错误。中国股市散户约占60%的份额,机构力量占40%,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机构和散户的鸿沟。这种鸿沟强化了博弈性,体现为多空对赌的反复,有些主力为达到某短期目标有意制造如放量行为等,活跃型的股民往往跟风被套,而在股价底部也容易被吓得卖出离场,这些都是利益驱动形成的市场规则行为,是难有对错之分的。
4、政治需要和机构的市场行为共同了推动了股价的两极走势,这也是市场不成熟的表现。经验证明,政策需要启动股市时,大多股价低、人气低迷,原持仓人长期被套信心丧失,一般略微上涨有一些减损就会选择卖出,这种散户行为的趋同性会导致做多主力没有退路,这是中国一旦上涨就反复上涨的重要原因,2006年至2007年市场在3000点和5000点时的两轮上攻就与这个原因有很大的关系,直到2007年下半年后新生代股民在5000—6000点疯狂入市时才结束了上涨。这也是我国股市股价泡沫的市场化成因。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散户投资者总会经常把股票“卖在地板上、买在山顶上”的成因了。
以上,我们把政治取向和散户行为作为重点归纳,以揭示股市运行轨迹。研究机构和散户的交易行为,是希望能够从中发现市场的博弈之道。普通散户的感性化认识是形成其炒股理念的主因,机构投资者又摆脱不了“旅鼠现象”,这都与我国的股市特征密切相关。相比而言,美国股市为什么牛长熊短,主要与市场参与者以机构为主,技术上能够体现股市的资源配置功能,更加关注市场变化,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股市的明天,在一波一折中可望开启理财的革命
从十二五规划中,我们对股市的脉络有了新认识。中国资本市场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市场,当前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2012年我国竞争能力排名从26位已下降至第29位,国内经济发展向质量要效益的转型已不可逆转,股市必然要服务于这一趋势,这也是“十二五”期间直接融资比例由“十一五”期间的11%上升至15%以上的重要原因。从另一层面看,目前对欧盟和对日出口呈下降趋势,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有新抬头,国内实体经济也处于不景气状态,这都要求资本市场提供融资支持,辩证的看,这恰是股市的生命力所在,恰是股市的价值所在,也是股市需要上涨和发展的理由所在。
一、2012年第四季度股市不再具备大幅下跌条件
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十八大之前的政治维稳措施,目前汇金公司开始增持银行股、大量央企也在增持相应股票,这都反映出市场价值取向朝积极方面转化。
2、9月份创出1999.48点后,中国股市整整下跌了5年,下跌的动力早已释放充分,股价即便再跌,也需要完成一次反弹,这是市场自身规律。
3、十八大的召开,在经济建设方面应该有新的经济政策和措施,以缓解实体经济的困难局面。
4、应对当前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尤其是海洋政治这一新形势和大国博弈,都需要一个更加稳定的国内经济秩序,这种大局观已不再支持股市大幅下跌。
二、中国需要一支强大的理财队伍
1、虽然我国已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不高,浪费和污染严重,我国的尖端科技和国际商品的定价能力还相当落后,发展在国际上拿的出手的理财队伍,有利于提升国力的质量,有利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资本运作。
2、民间资本的出路问题。目前民间资本的出路主要是投资实体经济和民间借贷,而美国民间资产绝大部分委托理财公司打理,这条路径是迟早要走的,需要建设一支强大的理财队伍。
3、社保资金、养老基金、国有股的保值、增值问题。近期社保资金、养老基金的缺口已是一个话题,政府是许多上市公司国有股的大股东,十一五期间,这三项资产是严重缩水的,十二五期间如何改观并实现保值升值大有文章。
4、中国股市21年来,理财队伍的建设几近空白,2005年后的基金业发展仅昙花一现,“政策市”使市场的技术性操作价值大打折扣,这是中国不出产投资大师的主要原因,这种局面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加快,可能会有所改善。在市场交易的狭缝中,每天多空交织形成的峰顶海沟,让我们发现了时间+交易的稳定盈利的价值,这种技术已发展成“反向盈利模式”,我们认为这是符合中国市场背景下的常青树,具有稳赚的功能,这项技术,讲究的是耐心、速度和技术三项重要能力。投资大师做不了,我们努力做交易大师,或许可行。
三、当前股市存在“十年一遇”的机遇,这是个伪命题吗?
有以下因素值得我们关注并加以权衡:
1、最近我们关注到市场的言论性多空冲突,有学者建议应让A股跌到1300点倒逼改革,某公司等业内大鳄预测市场还有20%的下跌空间,这是悲观的论调。需要提出并当心的是,2007年,市场5000点—6000点时,部分媒体股评、专家在股市能否涨到10000点甚至更高这个问题上,争论不休,这种欲擒故纵的手法是需要警惕的。
2、新浪财经的大讨论,已进行了2个多月,媒体、舆论和股民一边倒的抨击股市管理层,其言辞之激烈20年一遇,回观全市场的亏损情况,基金、券商的亏损与萧条暂且不论,95%以上的市场参与者都遭遇了投资失败,这种制度的悲剧世界范围也少见。原因是众所周知的“圈钱市”设计思想。
3、我们注意到马钢股份从15.45元变成了今天的1.79元,河北钢铁从29.58元变成了2.24元,四川长虹(微博)从66.18元变成了1.91元的时候,老股民都不敢再往下想了。我们记起了巴菲特等“股神”们讲过的一句话,意思是“最大的利好莫过于价格低,最大的利好莫过于股价远远低于价值”。
4、8月份,据报道有43位亿万富翁在股市开户,9月份,主力资金在打压中吸筹,先知先觉的人已开始布局参与股市。最近5个交易日市场上涨了近百点,主力资金流入也有100多亿,可以视为本轮反弹为一次战略建仓行情。
5、从中国管理层启动股市上涨行情的习惯看,当前股票价格远低于价值是符合启动股市条件的,深层次的政治因素也有充分理由。我们也许可以把中国“政策市”、“资金市”看成是国家层面的“对冲基金”,1997年香港狙击索罗斯就用这种手法盈利了7000亿,之后用这笔盈利建了一个托市基金。
6、从股市的本质看,股市可以比喻成一条流动的河流,它不会干枯,水大时或水小时自有定数,自有其阴阳轮回之规律,对分析股市而言,就是研究变化的时点和规律,这项研究简直就是一个杆秤手艺。这些先兆是否告诉我们“当前股市是十年一遇的机遇”?让我们共同关注。
五、我们的准备------三点智慧,装备未来。
1、在对大势的认识上,跟着主流力量走,对多种变化都有准备,做有准备的事。中国股市的制度性建设和当前的股市改革措施及其效果,认真研究和关注。增加“3+2环境模型”的解读时间,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的全球化解读能力。
2、“反向盈利模式”在实践中进一步稳定盈利。我们验证了交易时间加交易技术具有稳定收益价值,创立了“反向盈利模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应对明天股市所有变数的法宝。在股市操作思想上保持“市场为托、不争而胜”,具有兵家、道家、佛家相通的思想与实践。
从实战效果上看,具有“系统性风险为零”的国内业界创举,发现了识别“肥尾现象”是避险之本,已经成为业内独具特色的最安全的操作模式。100个交易日实践数据是:反向盈利模式成功天数95%,避险成功天数83%,收益率17%,领先指数27%(具体可见安徽虹扬投资网),成果显著,尤其在今年的下跌中完成,更彰显其实用价值。
国际大师的唯一共性是安全增值,量化投资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把时间和交易变成资源和动力是我们在资本市场的重大发现。
3、进一步强化纠错功能的稳定性,以应对动荡年代的资本管理。虽然日常交易把安全性管理放上90%的关注力,仅把盈利性的追逐放上10%的关注力,这样分配的道理是“盯紧安全这一道线,股价上涨自有反射”,但是资本市场的不可测性,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买入后受损的情况,这是市场短期非规律性波动的副产品,也可以比喻为制造产品中的次品那样,因此,纠错就成了重中之重,甚至是比安全操作更重要的一环。纠错功能的稳定性,可以保证市值管理具有长期的升值功能,这已成为核心技术之一。
以上三点智慧的核心是“反向盈利模式”,读解能力和纠错能力是配合“反向盈利模式”有质量实施的配套技术。为什么我们要选择“三年”作为一个周期,因为目前的市场还存在着相当的弱势特征,就像一个生了大病的病人,需要时间恢复阳气。三年时间,对股市而言是中长期的概念,期间对恢复后的中国股市而言,重拾升势,恢复健康的环境,恢复全社会对股市“绝望”后的信心,是可以期待的,也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不管中国股市在今后三年里如何波动,我们低调运作是可以确保稳定盈利的,力争用我们的实践创中国股市安全化操作的一流品牌。
编后语: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更感谢大家对中国股市的热爱,因为有你有我,相信我们的市场会越来越好!
若欲建言献策,请把您的真知灼见发至:stockzhengwen@sina.com。 详见征文启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