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跳转到正文内容

莫泰山:应保护机构投资者利益 提振其信心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9月25日 17:16  新浪财经微博
“寻找中国股市振兴方略”高峰论坛于2012年9月25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上海重阳投资管理公司总裁莫泰山。(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寻找中国股市振兴方略”高峰论坛于2012年9月25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上海重阳投资管理公司总裁莫泰山。(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9月25日下午,新浪财经在北京举办“寻找中国股市振兴方略”高峰论坛,上海重阳投资管理公司总裁莫泰山出席会议并发表主题演讲。莫泰山认为,需要保护机构投资者利益以及信心,并且给一定的正向激励,让他们愿意继续长期投资,继续参与到资本市场当中来。

莫泰山:资本市场建设应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媒体来源:新浪财经

  莫泰山认为,对于机构投资人或者说对市场里的长期投资人,是资本市场里头最最重要的资源。所以这些资源是需要保护他们的利益,保护他们的信心,并且给一定的正向激励,让他们愿意继续长期投资,继续参与到资本市场当中来,和市场同呼吸、共命运,所以我觉得应该给资本市场的长期投资人,从制度设计的高度,给他正向的激励,同时对于参与在这个市场中的这些资产管理机构,也应该考虑给正向的激励,这方面其实业界讨论是很多的,其实也比较有共识,这个我就不展开讲了。

  莫泰山说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需要合理的制度设计来引入有质量的竞争。提到竞争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就是说放开,像我们基金行业,放开基金管理的审批,让所有愿意做的都进来,让大家激烈竞争然后自生自灭,这个有点儿自由放任的思想。另一点说现在基金管理公司已经很多了,有些新公司都活不好,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减缓审批,或者说我们甚至不批,让现有的这些机构先做大做强。

  今年8月,在A股持续低迷、投资者信心受挫、市场倍感迷茫的关键时刻,新浪财经携手《证券时报》发起了“拿什么拯救你,中国股市!—寻找中国股市振兴方略大讨论”活动,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参与。

  附:上海重阳投资管理公司总裁莫泰山演讲实录:

  莫泰山:

  听了很多嘉宾的发言,也做了不少思考,我看这个题目很大,寻找中国股市的振兴方略,我个人是驾驭不了这个题目的,所以还是选一个比较小一点的题目,我作为一个资产管理行业里的一个比较长时间的从业人员,我的题目叫《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是资本市场建设的关键一环》,谈一点我熟悉一点的领域。

  在六月份的时候郭主席有一个讲话,在基金业协会的成立大会上有一个讲话,讲了我们需要一个强大的财富管理行业,讲完以后行业内还是有很多学习、很多讨论,其实我今天也算是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第一点,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有赖于强大的、多元的机构投资者队伍。前几天刚刚公布了金融业的十二五规划,这里面也有一小段话提到了要大力发展资产管理机构,壮大多元化的机构投资者队伍,同时提到要促进创业投资的发展,规范发展私募基金,现有的证券公司还有基金公司,要把他的资产管理业务来做大。我的理解这个提出其实就是一个壮大多元化的机构投资者队伍,它对于我们整个资本市场的建设,对于资本市场完成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都非常有作用。卖方作为一个大的群体,其实就是我们这些上市公司,我们大的买卖阵营通过监管部门制订的规则,公开公正透明地讨价还价,来形成一个价格。所以资本市场很重要的功能就是价格发现的功能。

  同时我们资本市场和其他市场又有一点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我们要定价的东西不是那么好定价的。我们要定价的是一个企业,是要对他未来的盈利能力进行定价,要对他未来获取现金流的能力进行定价,这里面应该有专业的门槛。第二个是有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所谓买的没有卖的精,一家准备发行上市的公司,你对他的了解很难比他的董事长、总经理,他家自己的职员更了解,所以有信息不对称在,所以就要求我们市场整个投资者的群体,一定的经验、有一定的专业度、有一定的成熟度。

  我们说资本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发挥,我们要看投资者队伍这个群体的发育情况怎么样,具体来讲应该可能有几个方面的标准。从整体上看是不是有足够的经验,是不是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占比有多大比重,像美国、香港这样的相对成熟一点的资本市场,它的相对占比是比较高的,60%到80%,那么说他的价格发现的功能应该能履行得更好。第三个是说机构投资者是不是足够多元化,这也是十二五里面提到的一条,要多元,如果我们所有的投资人都是单一策略的话,我们的市场特别容易形成羊群效应也好,什么也好。打个比方像我们今天的会场有4个门,如果我们所有人退场的时候只走一个门,那么就会显得很拥挤,所以我们需要不同方向的投资人,这样才会比较容易形成合理的价格,所以我们要强调机构投资者是多元的。第四个是可能是中国特色一点,有没有促使机构投资者将定价做到最精确的内在驱动机制。

  所以我们就是说这几个方面都是衡量我们投资人队伍成熟的一个标志的几个方面。其实我们会议回顾我们资本市场过去的制度建设,也是伴随着我们机构投资人队伍的建设而不断完善的。

  我们今天讨论得比较多的新股发行制度,最早是额度制,采用额度制有很多历史的原因,但是我觉得一个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当时99%以上都是我们的中小散户,他很难有明确甄别上市公司价值的经验和专业能力。后来随着我们机构投资者的占比不断壮大,我们推出核准制,后来又推出新股发行的询价制度,尽管到今天我们对询价制度还有很多的讨论、还有很多不满意,但是如果我们要进一步进行我们的发行制度改革,我们可能也需要一个前提条件,就是我们的机构投资人的队伍进一步壮大,进一步地多元化。

  所以我们讲十二五规划里面提的条件,它是我们包括发行体制改革在内的各方面工作的基础,所以我第一个标题是说,资本市场服务于实体经济,它有赖于强大、多元的机构投资者队伍,它的意义还是很大的。

  第二个我想讲的意思是,资本市场建设以及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需要相应的正向激励机制,这个也是几天前我们央行行长周行长,他发表了一篇讲话,我觉得还是挺有见地,他的题目叫《走出危机的僵局需要新的激励机制》,当然他谈的话题不是我们资本市场,谈的是今天欧美正在面临的金融危机。

  我们都知道欧美在金融危机以后做了不少事情,美国复苏得还不错,但是在危机的初期,尤其是今天的欧洲吧,他们不约而同地把利率降得很低,然后做量化宽松,最后发现效果还是不怎么样,对于这种情况至少是打折扣吧,后来他们分析,虽然他们的宏观流动性放得比较宽松,但是它经济体里面的造血功能,比如说它的银行由于受到很多条件的制约,比如说危机以后要修复资产负债表,要忙于提高他的资本充足率,也由于有关的监管政策是一个顺周期的,在困难的时候把政策收得更紧了,所以他没有心思或者说没有能力放出更多的贷款,或者说失去了造血的功能。

  这时候周行长的文章里面他提出了一个观点,应该也是说中国的经验了,我们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所采取的做法,因为传统的中央银行是比较多地关注我们的企业、我们的个人,就是通过这个政策来刺激我们经济,这两类主体,而不太多地关注我们的金融机构是否有足够的激励机制响应中央的号召。但是在上一轮2000年左右的时候,我们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比如说我们当时的银行有国外的媒体甚至宣称,中国的银行已经技术性破产了,非常地悲观,确实那个时候中国的商业银行面临着很大的困难,不良率也是比较高的。在那个时候我们中央银行做了一个事情,那时候我们感觉不到,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一件事情是维持了比较高的存贷款利差,这个利差足以极力我们的银行在修复资产负债表的同时,在忙于提高自己的资本充足率的同时,在还比较担心自己的资产质量的同时,还有兴趣去关心我是不是应该再新贷一些款,所谓的他有正向激励在,另一个就是帮助我们的商业银行剥离了不良贷款,让这些银行可以轻装上阵。

  我讲了这么多不是说我们今天还要讨论怎么再给商业银行正向激励,但是我们回到我们资本市场,我们一直在呼吁要提高直接融资的比例,要呼吁资本市场更充分地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觉得我们也应该认真来思考怎么样来给我们资本市场的参与各方,来给一个正向的激励,从宏观设计上、顶层设计上给一个激励,让参与各方在正向激励的前提下,在长期的投资观点下,能实现多赢。但具体的制度设计肯定是见仁见智,我只提一点。

  跟我们的这个题目有关,对于机构投资人或者说对市场里的长期投资人,我觉得和我们优秀的上市公司一样,都是我们资本市场里头最最重要的资源。所以这些资源是需要保护他们的利益,保护他们的信心,并且给一定的正向激励,让他们愿意继续长期投资,继续参与到资本市场当中来,和市场同呼吸、共命运,所以我觉得应该给资本市场的长期投资人,从制度设计的高度,给他正向的激励,同时对于参与在这个市场中的这些资产管理机构,也应该考虑给正向的激励,这方面其实业界讨论是很多的,其实也比较有共识,这个我就不展开讲了。

  最后一点讲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需要合理的制度设计来引入有质量的竞争。刚才讲了极力,如果我们单激励没有竞争是不行的,提到竞争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就是说放开,像我们基金行业,放开基金管理的审批,让所有愿意做的都进来,让大家激烈竞争然后自生自灭,这个有点儿自由放任的思想。另一点说现在基金管理公司已经很多了,有些新公司都活不好,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减缓审批,或者说我们甚至不批,让现有的这些机构先做大做强。

  我觉得这两种观点可能都有是偏颇,实践上我们的监管部门也不是这么做的,所以关键的是我们要鼓励竞争,我们要鼓励引入,所以说这个里面我提到有质量的竞争,什么叫有质量的竞争?什么叫有质量的竞争?我个人有一点看法,就是说我们通过我们的制度设计,我们能够让基本的合格者进来,能够让比较少的不合格的竞争者进来,因为这个不合格的竞争者进来以后,最后他通过激烈的竞争要退出,其实对社会资源、行业格局、竞争秩序并没有什么好处,所以我们要鼓励引入有质量的竞争,但是这个有质量的竞争的引入,我觉得很重要的一条是在于我们准入门槛的设计上,我们怎么样设计好准入的门槛和条件。


分享到: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 新闻台军称大陆8年后具军事解决台湾问题能力
  • 体育联赛杯-切尔西6-0 曼城加时崩盘2-4出局
  • 娱乐疑周冬雨男友曝光殷勤接机甜蜜宵夜(图)
  • 财经农民卖山寨羊毛衫终审被判罚199万
  • 科技新客票系统中标提前知晓引质疑
  • 博客韩寒:希望太太和前女友能和睦相处
  • 读书历史的荒谬:历代皇家贵妇裙下的面首们
  • 教育国外大学开学趣事多:第一周就发避孕套
  • 育儿生孩子成昂贵历险:英美孩子变奢侈品
  • 健康健康避孕必知法则 各器官最钟爱食物
  • 女性暗战时装周头排客 干燥机舱护肤秘籍
  • 尚品你没吃过的大闸蟹 红烧肉配葡萄酒
  • 星座运势10月运势汇总 12星座为何值得娶
  • 收藏争齐白石画母子反目 钻石白菜价等得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