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华生:行政性干预扭曲市场估值 A股难言见底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9月20日 17:55  上海国资

  ——对话经济学家华生

  行政性干预扭曲了市场的估值,这是造成整个不正常现象的根源

  文‖上海国资记者 刘晓翠

  笼罩在A股市场的阴霾仍然挥之不去。股指破底跌不罢休,成交量低迷不振,市场上弥漫的消极情绪持续发酵。

  为了救市,监管层从年初开始便使出浑身解数,加紧推进资本市场改革。IPO新政、退市新规、ST新规、降低交易成本,这些举措都剑指A股积弊,但即便如此,股市依然尽显疲态。

  中国股市到底怎么了?

  为何低迷?

  《上海国资》:为何中国股市如此低迷,您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什么地方?

  华生:大的原因与中国经济的不景气有关。在4万亿的强刺激下,中国经济快速复苏,但也留下了一些后遗症,当前中国经济正面临转折。在外部环境没有造成根本冲击的情况下,中国的经济在走下坡路,这也是多年来少有的情况。股市作为经济的晴雨表,反应的是市场情势,这也是股市正常功能的体现。

  《上海国资》:中国股市低迷完全是因为经济原因吗?

  华生:经济当然是一个方面,经济不好出牛市是不可能的,但也要看到制度方面的因素。经济不好股市低迷这很正常,问题是低迷的时候还有700多家企业排队上市,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另外,股市这么低迷原始股东还照样在套现、垃圾股在中国股市反而最受追捧,这都是挺不正常的。

  《上海国资》:股市制度上有哪些不合理之处?

  华生:行政性的干预扭曲了市场的估值,这是造成整个不正常现象的根源。本来市场供求应该是平衡的,但是中国的股市完全是行政审批体制,从根本上扭曲了原本的市场结构。由于入市要审批,就导致中小股的股价偏高;而大盘股又被限死了,估值偏低。场外有无数企业想进来,即便是熊市,套现也是合算的。这种行政性的干预是与市场经济相违背的。

  郭氏新政

  《上海国资》:总体上,您怎么评价郭树清主席的一系列改革举措?为何措施出台之后股市并没有太大的起色?

  华生:这些改革的出发点应当说都是好的,但要指出,现在出台的措施很多不是为了取消对价格和供求的管制,而是为了更好的管制。但事实上,管制再好也是有问题的,在市场面前都不会成功。更何况这些措施是在假定监管者比投资者更聪明的条件下,教市场怎么做,教投资者怎么做,是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相悖的。证券市场是市场经济的皇冠,对市场高度敏感,对任何信息都会进行加工。你一会儿搞风险警示版,一会儿限制ST的涨幅,市场就以大跌来反应,但你又支持壳重组,在大跌和重组之后炒作的空间更大,实际上是加剧了市场的投机性。

  《上海国资》:所以您对前段时间发布的ST新规并不看好?

  华生:我觉得这完全是用行政办法来干预市场,结果对市场起了相反的作用。这个局面不是市场造成的,而是调控的因素在主导,政策说要把ST股放到风险警示板,ST股就跌;政策又放松让某些股票摘帽,ST股就上涨,恰好说明这种调控是不正常的。企业的股价不反应自身的价值,而是反映监管层的意图,整个市场就走偏了方向。

  《上海国资》:您认为监管层是干预得过多,还是干预得不正确?

  华生:两个方面都有。中国证监会可能是全世界证券监管机构中管得最多的,不单是他们管,还让中介机构管,其中隐性的灰色的费用越来越多。监管机构不能去干预市场的价格和供求关系,这是市场经济的精髓。现在在制度设计上做得很差,出台的举措都是干预价格和市场的,市场会被越管越死。

  《上海国资》:比如IPO改革,您如何评价?

  华生:IPO的关键问题是要认清股市的基本国情,那就是中小股价格高估、大盘股被低估,造成供求不平衡。场外成千成万企业都想挤进来,就算价格控制得再低,还是无法阻止这个势头。因为对于原始股东来说,IPO的价格并不重要,他们最看重的是公司在二级市场上的定位,这个决定了他们是哪个级别的富豪,福布斯不都是这么排名的吗?所以,控制IPO的价格甚至限制首日的涨幅并无大用,问题的根源不在这里。怎么让市场机制来平衡供求关系,才是关键。

  《上海国资》:从制度设计上应该怎么做?

  华生:原则上有两个做法,一个是放弃供给管制,价格掉下来之后自然就没那么多企业想要上市了,这是一种休克疗法,短时间内无论监管层、还是市场可能都承受不了。

  还有一个,就是抬高上市门槛,达到要求的可以直接上市、不用跑关系审批;大量达不到上市标准的企业应该到场外去交易。国外也是这样,场外交易企业比主板多得多。现在中国的上市门槛很低,全凭监管者决定谁能上、谁不能上。要是门槛提高了,行政审批的权利就会逐渐丧失。就好比高考,分数线是650,能上北大的就直接上了,还用得着谁来审批吗?但如果你把分数线定在300分,那校长办公室的门都会被挤破,这是一个道理。

  《上海国资》:那退市制度呢?

  华生:退市新规就更抓错了重点,因为问题不在于退不退市。美国搞大规模退市,而香港则没有几家退市的,但这两个市场都运作得很好。香港也有大量的垃圾股,都没有清退,如果没有壳重组,那些垃圾股跌到几分钱也没人管。但是我们把小问题变成了大问题,却对大问题避而不见。越打压ST股,这类股票的投机性越强。

  《上海国资》:实际上还是上市双重标准的问题。

  华生:对,如果是同等标准的话,谁愿意借壳、把自己的利益分给别人?而愿意借壳的,肯定是不够IPO条件的。证监会的意图是趋同,但实际效果要差十万八千里。

  路在何方?

  《上海国资》:目前股市是否已经触底?

  华生:现在还很难说,目前宏观经济还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回暖信号;从制度上说,这些改革基本上没有找对路,况且还有好几百家企业等着排队上市,也会打击市场的信心,而一旦经济企稳,IPO提速,企业套现更多,很快就会进入下一轮的牛短熊长。制度问题不解决,就算市场回暖了也是不可持续的,这个更为致命。

  《上海国资》:如何提振市场信心?接下来的改革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华生:我觉得应该要从大的方面进行革新。上一次股改解决了同股同权的问题,中国股市起码在形式上和国际接轨了,但并没有解决股价结构扭曲的问题;现在面临二次股改,就是要完成股市运行机制的市场化,要让价格和市场供求关系进行自我调节,这些都需要先做好制度设计。目前尤其要做好上市、再融资和退市重组三个门槛的制度设计。

  上市门槛要提高,价格和供求是不能随便干预的;而再融资的门槛要降低,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正是产业并购的好时机,证券市场要提供这样的杠杆,蓝筹企业有购并重组,股价才能起来。目前大的并购案监管层可能一年都批不下来,等到一年之后时机早已错过。

  《上海国资》:这跟国有体制有关吗?

  华生:跟国有体制倒没太大的关系,无论国企民企,企业一开始上市大都是一股独大的,这不利于市场并购,而允许再融资市场化,股权就会不断被摊薄,公司就可能会成为被收购的对象,这其实也是国企改造的一条路。而现在公司上市以后,再融资市场不完善,国企改革的路也不顺畅。

分享到: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 新闻陕西财政厅称杨达才工资不属其公开范围
  • 体育亚冠-恒大两度领先半场丢3球首回合2-4
  • 娱乐罗仲谦被拍车震40分钟 杨怡全程趴伏(图)
  • 财经全国销量第一面粉企业涉添加致癌物被查
  • 科技铁道部否认12306订票难因内部留票
  • 博客空军少将乔良:钓鱼岛为何此时引发争端
  • 读书太阳旗坠落:日军不愿提及的十大败仗
  • 教育新一代大学生进校园成天之“娇”子?
  • 育儿小学四年级男生五年来自乘地铁上学
  • 健康大米里加硼砂? 种植牙该花多少钱
  • 女性40岁女星拼衣品 孙楠炮轰前妻被骂极品
  • 尚品十一自驾游线路推荐 节日香槟选购指南
  • 星座测试你是好贤内助吗 15种风水法器
  • 收藏谁来续写黄花梨的传奇 玉器之美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