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跳转到正文内容

网友:减少对绩优企业分红限制行政化干预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14日 17:22  新浪财经微博

  编者按: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资本市场正在迎来蜕变,市场参与各方均需解放思想。历史告诉我们,下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理性。股民需要理性思考,资本市场的发展更需要理性的建议。新浪财经联手证券时报发起“拿什么拯救你,中国股市!”大讨论,邀请专家、券商基金人士为中国股市的前途出谋划策,也欢迎广大网友积极参与,建言献策!

  中国股市的低迷现状

  据统计,如果以1997年为资本市场的比较起点,也即所有参与比较的资本市场处于同一点位。那么截止2011年8月,上证综指相比道琼斯指数下跌20%,而南韩综合相比道琼斯指数上涨30%,印尼综合相比道琼斯指数上涨390%,巴西BVSP指数相比道琼斯指数上涨550%。

  这期间上证综指涨幅不仅远远落后于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巴西以及印尼,竟然还低于发达国家的南韩和美国。作为“经济晴雨表”的中国股市,已经严重失真了,因为期间名义GDP增长幅度中国远高于所有发达国家,也领先大部分发展中国家。

  这一现实值得深思,为何号称GDP发展速度最快的经济体,创造了“经济奇迹”的中国,其资本市场走势如此颓败。在统计中我们发现,中国股市作为新兴市场,只有暴涨暴跌的特征,却不具备其他新兴市场的高增长速度。很显然,中国股市有着自己的特殊性,“新兴市场的非理性”或许可以解释中国股市的暴涨暴跌,但是与其他新兴市场的迥异差别说明,仅仅指责投资者非理性无法解释中国股市的颓败程度。

  09-11超高市盈率发型新股是目前A股低迷的重要原因之一

  次贷危机之后,全世界资本市场步入新一轮上涨周期,但是中国股市自09年末之后就表现十分疲软。个人认为,这与股市期间长达三年的过度融资有关。

  2010年上市的新股中,很多新股市盈率超过了60倍,甚至有一些个股市盈率超过了80倍,“市场化发行”无法解释这些以市盈率指标看明显高估的股票,为什么大部分上市之后就开始了腰斩表演。海普瑞是其中最出名的例子,新股发行的所谓市场化改革,显然被人为的利用了。

  考虑到中国大部分投资者对市场认知水平不足,突然之间完全市场化的结果会导致股市完全变成为资金的绞杀场。这样股市没有能够发挥投资渠道的作用,也没有发挥为企业创业发展降低整体风险的作用。在成熟的资本市场,后两个特征是股市存在的原因。

  这样就必须要监管部门承担一定的维持公平公正的作用,如果监管部门不承担起这样的作用,或者承担的作用正相反,那么在股票市场就会显然的仅仅呈现出资金绞杀场的特征。我们看到,2009年之后的新股发行改革,实际上是失败的,因为市场的公平性显著地下降了。当然,必须承认,新股高市盈率上市也是一种“市场化行为”,但假使对于散户投资者进行更进一步的教育,这种非理性行为出现的概率就会下降,市场不会显著地失衡。

  新股发行的问题,反映了中国股市公平公正性显著下降的现状,它所表现的仅仅是一个方面。要想成功的建设中国的资本市场,就必须要明白,资本市场的作用是增加投资渠道以及为企业发展降低风险。如果不是本着这两个目的建设资本市场,那么在缺失公平性的情况下,资本市场就很容易变成一种类似于“规则很不公平”的赌场。

  资本市场对于现代工业化的发展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和保险行业对于航运业的发展一样,资本市场对于企业发展风险的降低,有着显著地作用。如果没有资本市场,企业创业风险过高,会使得创业积极性大大下降,整个社会的发展效率降低。因此,无论股票市场的交易分红情况如何,股票市场对于整个经济体的效率提升,是有无可取代的作用。对于承担了股票风险的投资者,股票市场的反馈是一种好的投资渠道。如果我们不是以这样的思维建设资本市场,使得其缺乏公平公正性,那么资本市场的情况就可想而知。

  达成公平性有两个手段,第一似于西方式的全社会相互监督,维持社会规则法则。第二类似于中国的法家社会,依靠社会强权监督,也就是政府。在今天中国民主化的过程还在进行,民众主动监督意识不足,就必然要依靠政府监管部门的适当监督,维持市场公平。在这一点上,显然09年的新股市场化发行改革是有不足的。虽然,这个想法的初衷,即解决问题依靠市场化的思维,是好的。

  当前环境下的解决之道

  (1)减少对绩优企业分红限制的行政化干预

  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其实行为类似于人与人相互交往中的借债。俗话说“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假使企业仅仅重视融资,而轻视回报,就相当于一个人总想借钱却不肯还钱,这是无法持续的。企业的声望必然会下降。这就是市场自我调节的方式。

  近期监管部门开始呼吁投资者注意绩差股的退市风险,实际上,在股市中也存在市场化的自我调节。绩优股通过分红建立声望,在需要融资的时候,也会得到大家的“慷慨解囊”。而如果绩优股在依靠高分红比例建立声望的努力不会得到认可,那么绩差股“讲故事”就有吸引力。反之,投资者满足于绩优股的稳定分红,就不会在意绩差股的“故事”。

  因此,有必要在分红机制上面建立竞争。也就是说,放弃行政监管分红比例的做法。没有行政法规规定分红比例上限,那么在宏观景气的环境下增加分红比例,积累声望,就成了一种降低风险的选择。反之,假使用行政手段限制分红的比例,那么绩差股就相当于面临着更小的竞争,这样就对暴炒重组题材十分有利,对市场培养“价值投资”理念不利,违反了监管部门的初衷。

  (2)落实行动加强投资者教育

  上文已经提到,保持一个市场环境的公平公正性,最终还是要依靠投资者的主动监督意识。然而在中国当前现状下,这一点完全达到尚不现实。因此,在保持监督部门适当主动监督维护公平公正性的同时,一方面还应该落实加强投资者市场意识培养和教育的行动。

  (3)逐步降低监管部门权利,交易所股份制改革

  和一个企业一样,一个市场如果要建立声望,就必然要求其长期受益大于短期收益,也就是多次博弈。中国股市为什么,并不爱惜自己的名声,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股市的监督部门并不会多次博弈。在市场中多次博弈的主体是投资者,而监管部门是委任制的部门。因此,真正的改革应该是逐步降低监管部门对于市场的影响力,增加投资者,上市公司,以及交易所对于市场的影响力。道理很简单,后三者都有多次博弈的需求,因此会重视声望。

  然而在目前的制度下,证券交易所与对其建立声望的需求显然是格格不入的。因此,有必要考虑将证券交易所改为股份制运营,同时引入私人投资者和社会监督。只有证券交易所在意声望,才会使得参与股票市场的主体对于市场的长期波动相对均衡有积极贡献。这样,在逐步降低证券监管部门权利的同时,适当加强证交所的权利。这是一种更靠近西方成熟资本市场的做法,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执行起来有较大难度,而且需要持续不断的切实培养投资者监督参与意识。

  编后语: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更感谢大家对中国股市的热爱,因为有你有我,相信我们的市场会越来越好!

  若欲建言献策,请把您的真知灼见发至:stockzhengwen@sina.com详见征文启事。

分享到: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 新闻日本已下令拦截中国两岸三地保钓船队
  • 体育刘翔抵沪副市长接机 孙海平:全运仍难定
  • 娱乐《英雄无悔》主演李婷去世 终年43岁(图)
  • 财经江门住建局否认挨批 称官方结论未出炉
  • 科技京东大家电3年零毛利 派员进驻线下店面
  • 博客雷锋照片摄影师回应真实性质疑
  • 读书毛泽东如何评价斯大林对自己人残暴屠杀
  • 教育低龄留学生逃离应试教育入别样轨道
  • 育儿两款日本奶粉在港被查碘量低 微博关注
  • 健康车内毒气真相揭秘 识别一次性用品优劣
  • 女性时尚杂志抢电商饭碗 汤唯长裙扮女神
  • 尚品七夕浪漫餐厅推荐 鹊桥夜选酒攻略
  • 星座周运12星座本周忠告 梦境测致命伤
  • 收藏艺术家一天结婚7次 中药材收藏价值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