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跳转到正文内容

苏渝:新三板推出不是大利空也绝非大利好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06日 08:30  京华时报

  …………苏渝(重庆高校兼职教授)

  不少市场人士判断新三板扩容是A股市场的重大利好,理由是:在资本过剩的中国,市场不缺钱,更不缺流动性,缺少的是更丰富多样的投融资工具。不过,很多中小投资者却有悲观的解读,认为新三板扩容无疑将分流A股资金,对A股是重大利空。     在笔者看来,新三板扩容虽还谈不上是A股的重大利空,但绝非什么重大利好。 

  有不少投资者会拿国际板来和新三板做类比,但新三板与国际板不同,国际板是让国外大公司或外资公司来国内上市融资,规模很大,新三板则是国内中小企业的一个便捷的融资平台,规模有限。从中关村公司股份转让试点情况看,6年来挂牌公司有100多家,定向增资总额只有17.29亿元,公司单次融资规模也只有几千万元,分流的资金量很有限。即使目前扩容,相对主板动辄几亿、几十亿的IPO来说,也算是“小巫”。 

  然而,冲击相对较小,不等于没有冲击。持“利好论”者认为,新三板定位于为成长性、创新性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可以缓解A股IPO发行上市压力,从而舒缓中小板、创业板对A股的扩容预期。这一观点值得商榷,首先,想上中小板、创业板和能上新三板的是不同的投资标的。中小板、创业板准上市公司经过了漫长的辅导期,花费了昂贵的上市成本,亏本的生意谁愿意去做?其次,因为现行的询价制,中小板、创业板公司来A股上市,因人情报价、关系报价等因素,可以获得更高的溢价,而去新三板挂牌溢价会小得多,有的还会因参与者少而出现挂牌价低于净资产的现象。从中关村试点看,股份转让价格由于鲜有资金炒作,价格要比中小板、创业板低得多。毫无疑问,如果让700多家排队的准上市公司去新三板挂牌,恐怕没有一家会愿意。 

  再来看新三板,由于挂牌条件很低,没有审核制,直接由交易所评判上市条件,因此不排除出现亏损公司上市的可能,创立新三板的目的是扶持民间中小企业,给这些企业一个低成本融资平台,但新三板同样是逐利市场,利大利小都有唯利是图者敢去一博。由于监管更为宽松,粉饰财务报表、造假上市的公司可能也会比中小板、创业板更多。不管利好还是利空,新三板扩容已成事实,其对A股有多大冲击或刺激,只能留待市场去检验。 

分享到: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 新闻中方:美涉南海问题声明发出严重错误信号
  • 体育奥运-林丹2-1李宗伟卫冕 博尔特百米卫冕
  • 娱乐《黑客帝国》导演拉里变性 吓晕影迷(图)
  • 财经西安拟推汽车限购措施 或成全国趋势
  • 科技奥运赞助商三星封杀HTC魔音耳机
  • 博客单士兵:17岁少年杀人事件的恋爱暴力
  • 读书朝鲜历任“第一夫人”谁最美(组图)
  • 教育名校开设选修课 “三国杀”风靡美校园
  • 育儿一卫生院注射用水当儿童疫苗 微博关注
  • 健康吃饭打嗝是啥病 眼皮总跳是怎么了
  • 女性法国击剑男队全裸上镜 男模时尚圈现状
  • 尚品约会腕表的秘密 盛夏享受欧洲“空城计”
  • 星座周刊下周欲求不满 测试婚姻幸福吗
  • 收藏摸着石头过河的文交所:发展方向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