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育军畅想上交所未来:布局国际化力争80万亿市值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25日 10:59  财经国家周刊微博

  目前,上交所正在进行公司化改革的研究,以加强自身的治理结构内容。同时上交所的国际化正在大力推进,包括筹备国际板、鼓励外国公司来华发债、将国外产品引入上交所以及人才的国际化

  李立群 沈而默

  “过去十年,上交所帮助国家解决了大型国企、央企和重点银行的融资问题,现今上交所在股票市场上做的最大转型就是要调整上市公司结构,吸收国民经济当中的新兴产业、短缺产业、民生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我们要服务中型企业,甚至是小型企业。”6月中旬,上交所总经理张育军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专访时表示。

  张育军说,过去十年,国内流动性过剩与流动性不足并存,资本浪费与资本过剩并存。未来五到十年,中国资本市场最重要的挑战和使命就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将资源配置到最需要、最有效率、最有竞争力的地方。

  张育军强调上交所需要进一步成长和改革。未来上交所将积极推动股票市场、基于社会信用的债券市场、财富管理市场以及衍生品四个市场的共同发展。

  在推动上交所国际化的进程中,筹备国际板、鼓励外国公司来华发债、将国外产品引入上交所和人才国际化将是其持续推动的方向。与此同时,上交所自身的改革也在进行中,上交所正在进行公司化改革的研究,加强自身的治理结构内容。

  “在很多方面,我们面临着挑战。”张育军坦言。

  “四个市场”

  张育军表示,与上海建设一流的国际金融中心一样,上交所要建设世界上一流的交易所,实现四个市场共同发展。

  首先是股票市场,通过调整上市公司结构,建立一个多层次的蓝筹股市场板块。目前中国的股票市场市值已经达到21.48万亿元,为全球第三。但这还不够,中国的股票市场要通过调整上市公司结构,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二是债券市场。发展以社会信用为基础的债券市场是上交所的重点工作。上交所现在债券市场的品种分为四类,即国债、市政债、企业债和公司债,最近上交所推出了中小企业私募债。债券市场是调整融资的一个重要手段和工具,是直接融资的重要工具。

  截至5月底,上交所债券挂牌723只,比2011年底增加91只,增幅14.4%;债券托管量8132亿元,比2011年底增加800亿元,增幅10.9%。2012年1至5月上交所债券总成交量达到12574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7859亿元,增幅达到117%;今年1至5月债券总成交量占上交所证券总成交量的60.4%。

  今年5月上交所正式公布了《中小企业私募债券业务试点办法》和相关业务指引。目前,已有18家企业向上交所提交了备案申请材料,其中14家已经获得《接受备案通知书》,5家已经发行完毕。

  第三是大力发展财富管理市场,小的概念就是基金市场。交易所最主要的工具就是做基金的指数化买卖,目前上交所已经发了24只ETF(交易所交易基金),接着第25只ETF产品推出。做这个工作的目标就是为居民财富增长后的财富管理需求服务,指数化是一个标准化的产品,它避免道德风险,以及过高的交易费用等。目前,上交所的ETF基金市场是亚洲第二大市场。

  第四则是开发衍生品市场。衍生品市场是风险管理工具,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最根本要求就是它要服务实体经济。上交所现在正在研究一些品种,比如说基于个股和ETF的期货期权等,这主要是一种风险对冲,风险管理,它和融资并没有直接的联系。

  张育军说,在上交所的十年规划中,到“十二五”期末,上交所每年的交易量达到100万亿元,争取市场规模扩大一倍,其中股票市值大约在35到40万亿元,力争成为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到2020年希望能够再增加50%,股票市值能有70到80万亿的交易量。

  制度创新很重要

  跟西方国家相比,中国是一个创新和监管均不足的国家,也就是说既要加强监管也要提倡创新。张育军称,创新需要注意两点,第一个就是创新要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相信市场,金融资源配置就应该提倡市场化配置。第二个是行政监管要加强,但不能越位,不能去替代市场。所以就必须划分市场与政府的边界,如果不清晰是要吃亏的。

  张育军认为,推动上海金融中心建设最重要的是推进创新,特别是制度创新,就是要建立符合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制度环境。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思路是,要建设以金融市场为核心,改革先行先试和营造优良环境为重点的金融体系。

  张育军说,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很多,但不足之处也很多,包括中国经济面临转型,上海还是一个制造业城市,在转型经济中金融业的地位以及人们的认识程度、重视程度还没有那么高;同时上海金融的法制环境有待完善,因为法制环境受到整个国家金融业的法制环境和监管体制的制约;还有我国是金融人才短缺的国家,由此就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金融创新不够等。

  还有监管制度,目前的监管机构总部在北京,效率肯定就受影响。再比如说,金融的法制环境,诉讼、仲裁、审判还需要进一步向上海集中。当然监管创新上已经有了一些尝试,比如央行的第二总部到上海来了,中行在上海设置了第二总部,这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谈到与香港的合作,张育军认为,上海是境内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是离岸的国际金融中心,两地都是未来中国的金融中心。“我们跟港交所有更紧密的合作协议,管理层每年都有几次见面,最近我们与港交所合办了一个合资公司,在海外专门做指数化产品、衍生品等。兄弟交易所合作是很多的,我们谋求共同发展。”张育军表示。

  上交所改革目标

  上交所本身正在推动国际化。本刊记者了解,在上交所的国际化进程中,着力于四件事情,第一是筹备国际板;第二是鼓励外国公司来发债;第三将国外主流指数产品挂到上交所来交易,比如说SP500,纳斯达克(微博)100等等;第四是人才的国际化,最重要的就是机制。

  “国际化是上交所的一个基本战略,我们会坚定不移的去做。同时,上交所也正在进行公司化改革的研究,我们也希望进行公司化改革,加强自身的治理结构内容。”张育军称。

  按照上交所的远期设想,以及国际化惯例,上交所在公司化改革后将推动IPO上市,以此完善上交所的公司治理结构。

  但摆在上交所眼前的是,如何尽快推出国际板,让国内机构参与到国际资源的竞争中。

  “今天美国机构持有我们1万亿美元的金融股权,我们持有美国1万亿美元的债务,你比较一下这个结构,哪个好?”张育军问道。

  众所周知,美国人持有的1万亿国内金融股权,每年由于人民币升值就能带来3%到5%的收益,同时还有每年的股息收入,以及股价的升值等,大概每年收益10%到12%,而中国持有1万亿美元债务每年要贬值5%,甚至更高。

  张育军认为,国家要崛起,能否拥有世界核心资产很重要。“我们都是世界500强的消费者,我们为什么不做微软(微博)的股东,为什么不做空客的股东?反而去炒作ST股票,承受亏损风险,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