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马光远:缓慢复苏依旧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09日 03:35  每日经济新闻

  马光远(经济学家)

  很显然,全球资本市场的恐慌性下跌,并非简单地因为美国主权债务评级由AAA降至AA+,还有美国政府融资成本的增加以及美债投资者将面临极大的减值风险。更重要的是,标普选择在这个时候对美债降级,其用意和可能引发的担忧绝非仅仅在美国主权债务的层面。

  当前,全球经济处于一个特殊而敏感的时期,欧元区风雨飘摇,美国实体经济乏善可陈,全球经济面临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严峻考验。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和定海神针的美国,其主权信用被标普果断降级,尽管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认为标普“犯了常识性错误”,但标普最终选择对美债降级,除了对美国政客的无聊博弈和过分拖延不满之外,也是对美国实体经济的信心不足。而这种降级就心理层面而言,对全球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打击都是极其巨大的,直接引发了人们对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

  从目前来看,标普这次对美国信用评级的降低,最起码会在两个个层面对全球政治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其一,就实体经济而言,美债的降级让全球经济的前景蒙上了厚厚的阴影。自2008年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特别是发达经济体的增长和就业,一直乏善可陈。以美国为例,一季度美国经济增长只有1.8%,二季度经济增长更是降至1.3%,而失业率却依然维持在9.2%以上,这些与年初的预期相差太远。美联储除了再次变相推出第三次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之外,在刺激经济复苏上并没有更好的办法,美国经济短期复苏的概率越来越低。再看欧元区,仍然在欧债危机的泥潭中挣扎,全球经济是否会掉头向下,成为未来一段时期财经界最忧心的话题。

  其二,美债降级是对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的财政状况投了不信任票。长期以来,由于美国头号经济大国的地位以及拥有独一无二的全球储币地位,尽管债务高达14万亿多美元,财政赤字在10%以上,全球对美国偿还债务几乎没有过强烈的异议。但这次破天荒地降级意味着美债存在违约的风险,这无疑给了全球美债持有者一记醍醐灌顶的警钟,在美国的信用评级降低之后,美国是否能够维持举债消费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否能够维持目前的廉价地向全球进行融资的能力,都将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如果说美国的财政状况不能为继的话,但更糟糕的欧元区未来的偿还能力则更令人担忧,而财政危机的背后,折射的依然是实体经济本身复苏的缓慢。

  在这种情况下,正确研判标普降级的意图,乃至其对美国经济的担忧之处,避免对全球经济未来的误读是非常重要的。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至今,笔者对全球经济会不会二次探底、全球经济会不会很快复苏这两个问题,一直给予否定回答。在笔者看来,每一次金融危机,其冲击波是一次性完成的,不存在所谓的二次探底的可能和条件。至于很快复苏,则属于很多人的一厢情愿而已,当全球经济遭遇百年不遇的金融风波打击后,就期待其很快从重症监护室走出来,恢复健康和增长,不仅违背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更是违背常识。

  循此逻辑,在当下的情况下,即使欧美经济风雨飘摇,笔者依然认为欧美经济的这种表现,恰恰是一个从重症监护室走出来的病人应该有的正常表现。其一,欧美经济需要真正恢复到以前的增长,至少需要5年时间,而目前的低迷在很多人看来不正常,是因为他们本身对经济复苏的逻辑有问题,或者说他们犯了经济复苏的急躁症而已;其二,目前欧美爆发的主权债务问题,只是欧美救市的后遗症,欧美花巨资救经济,引发财政危机,这是救市付出的代价,尽管这种代价本身可能引发二次探底,但从目前的真正偿还能力而言,还不足以爆发大面积的违约风险,所以主权债务不会拖垮实体经济;其三,实体经济本身的虚弱表现,又可能使得债务危机表现得更加明显。对于全球经济而言,目前更应该关注的,依然是实体经济如何复苏,美国有效需求依然不足,欧洲经济也鲜有亮点,如果主权债务和实体经济的疲弱表现恶性循环,则可能使得全球经济在底部徘徊的时间更长。

  基于这样的判断,笔者认为,尽管标普降级的冲击波和引发的恐慌超乎想象,但不会改变全球经济的基本面和缓慢恢复的趋势,这是中国对该事件进行正确解读,并正确应对的基本判断。对于中国而言,标普对美债的降级,除了重新考虑中国外汇储备的投资安全战略之外,更重要的是对目前全球经济的最新动态及时进行政策层面的回应。和欧美经济增长乏力的表现比较,中国经济在前半年保持了9%以上的增长,如果欧美经济动荡,势必会对中国的出口造成很大影响,在美元弱势的情况下,中国的加息政策恐怕也难以为继。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如果全球经济再次陷入衰退,对于致力于调整产业结构的中国而言,无疑又是一个很大的机会。在挑战和机遇面前,如何把握政策的尺度,对于中国的经济政策而言,无疑极具考验。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