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剑阁:加快推进国际板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04日 02:45  第一财经日报

  同时应鼓励外国企业在我国发行债券

  李小晔 汪时锋

  如何进一步开放中国的金融市场已经成为政协委员关注的方向。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剑阁就建议说,加快推进境外企业在我国发行股票和债券。

  2009年以来,众多境外企业表达了在我国资本市场发行债券和股票的愿望,国内相关部门也在为此积极准备。在《第一财经日报》获得的李剑阁的提案中,他希望借此机遇加快推动境外企业在我国发行股票和债券,既是顺势而为,又是正当其时。

  他在提案中表示,从股票市场来看,虽然目前A股市场总市值已经超过3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列全球第三,但国际化开发程度仍远远落后于成熟市场。如美国纽交所上市的外国企业超过200家,纳斯达克上市的外国企业超过250家,香港交易所上市的非香港本地企业超过300家,而A股市场尚无注册地不在内地的企业上市。

  同样,我国债券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也相对滞后。2005年,作为首批在我国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国际多边金融机构,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分别发行了10亿、11.3亿的人民币“熊猫债券”。但至今尚不允许企业发行,因此目前的发行主体单一,发行规模尚小,有进一步开放、发展的必要。

  在美国,外国债券俗称扬基债券。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国会顺应金融市场改革潮流,通过了证券交易修正案,简化了扬基债券发行手续。之后,扬基债券市场有了长足的发展,1992年扬基债券的发行量为232亿美元,1996年增至405亿美元。近年来,扬基债券发行额平均每次都在7500万到1.5亿美元之间,有些大额发行甚至高达几个亿 。截至2008年底外国在美国发行的债券存量达1.4万亿美元,占公司债和外国债券的12.6%。

  上世纪80年代日本贸易出现巨额顺差,国内资金充裕,日本放宽了对外国债券发行的限制,专门由外国企业发行的武士债券在80年代以后也获得了快速发展。1982年发行量仅为33.2亿美元。到1996年发行量已达到了355亿美元。

  李剑阁在提案中表示说,有关部门推出国际板的准备工作已经进行了两三年时间,很多技术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首批上市企业已锁定在香港上市的红筹公司、香港本地蓝筹公司以及大型国际企业等三大类企业上。目前应该加快进程,推动国际板的早日推出,以增强中国证券市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提升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分散国内投资者的风险,为抑制资产泡沫、释放流动性过多的压力创造条件。

  他在提案中同时强调,可以考虑鼓励外国企业在我国发行债券,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的国际收支平衡,由于过去已经有国际机构在我国发行熊猫债券,各项技术和政策条件比较成熟。因此,建议尽快允许境外企业发行熊猫债券。

  他建议,应该抓住我国正在推动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这一发展机遇,加快实现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扩大金融市场的国际版图,提高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李剑阁为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曾任作为中国国家智囊的机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副主任。他目前所领导的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也是中国本土最优秀的投资银行,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具有不同一般的影响力。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