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尚福林撰文称推动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31日 16:25  《中国金融》
尚福林撰文称推动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图为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推动中国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 尚福林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2008年以来,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严重冲击。从美国的次贷危机到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变化之快,来势之猛,影响之大,不能不引起人们深刻的反思。

  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中,各国的金融体系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资本市场和投资银行受到的影响最大,在分析其影响和原因的同时,我们还注意到一个现象,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资本市场的场内产品,包括基础产品和衍生产品,尽管价格也出现大幅度波动,但对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要小得多,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些市场也具有较强的自我修复能力。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有监管的、公开透明的资本市场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仍然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我国金融业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逐步建立了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金融组织体系和金融市场体系。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同实体经济发展的要求,同发达国家金融体系相比都还有大的差距。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金融业必须加快改革,加快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作为经济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正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要不断完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发现价格的功能。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随着我国不断扩大开放,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参与到国际经济活动中。我国企业在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资产定价问题。而不同的市场,不同的投资者,由于种种原因,对同一资产给出的价格会有不同,有时甚至出现较大的差距。这就要求我国资本市场要适应全球化的要求,在改革发展中,不断培育完善市场机制,形成高效透明的、更加市场化的定价机制,使我国企业在参与国际合作中有更为合理的价格参照体系。这是我们前几年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和当前推进发行制度不断完善的重要原因。

  二要发挥资本市场的经济发展“助推器”作用,促进“扩内需、保增长”。当前,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已相当高。国家推出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在增加国家投资的同时,也在积极拉动民间投资需求。资本市场作为公开、便捷的公众投资场所,具有将社会储蓄转为长期投资的功能,通过满足不同市场主体的投融资需求,有效引导民间资金流向政府鼓励项目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促进投资、消费、出口,拉动经济增长。

  三要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推动“调结构、上水平”。结构问题是我国经济中的突出问题。近年来,资本市场加速了资金、技术、人才等社会资源向优质企业集中,有力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据统计,从2005年到2007年,上市公司并购交易涉及金额从2550亿元增长到758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72%;上市公司并购交易金额已占我国全部并购交易金额的三分之二。在全球经济新的一轮调整过程中,资本市场应当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要发挥资本市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我国中小企业已达4000多万家。在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体系中,资本市场可以与创业投资、产业基金、银行信贷、信用担保、科技保险等支持措施良性互动,在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链条中起到枢纽作用。2004年至2008年,中小企业板公司营业收入年均增长28.8%,净利润年均增长18.4%。相信随着创业板的推出,资本市场将进一步加大对高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支持力度。

  不断加强市场基础建设,是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今年是《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国九条”)颁布五周年。五年来,面对内外部环境的复杂变化,面对严重自然灾害的影响和冲击,面对市场调整变化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中国证监会以贯彻落实“国九条”为主线,全力加强市场基础建设,完善市场体制机制,强化市场监管,坚定不移地推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在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股市由于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也经历了一波大的起伏,但从整体上看,五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发生了重要的转折性变化。

  ——市场基础制度不断完善,深层次问题逐步化解。股权分置改革后形成了全流通的市场机制和环境,解决了长期阻碍市场发展的重大制度缺陷,为发挥市场功能和推进创新发展创造了条件。深入推进上市公司专项治理、清欠解保等工作,上市公司规范化运作水平明显提高。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和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及时出台了规范解除限售存量股份有序转让、引导上市公司分红、增加股份增持或回购灵活性等一系列制度安排,在妥善应对复杂局面过程中保持了市场总体稳定。

  ——市场运行机制更加健全,市场化程度大幅提高。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证券发行定价、审核、保荐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市场价格约束进一步增强。大幅度取消行政审批项目,将工作重点从事前准入逐步转向事中监管和事后问责。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以需求为动力的产品和业务创新机制初步形成,市场机制和中介机构在市场筛选、定价、调节供求等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机构投资者成为市场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截至今年4月底,各类机构持股市值占流通市值的比重约为56.8%。

  ——市场法律环境日益改善,执法效率得到加强。五年来,共制定和修订各类法律法规307件,占资本市场现行有效的法律文件的73.1%,初步形成了符合我国市场发展实际需要的、较为全面系统的证券期货法规体系。率先在我国行政执法领域建立“查审分离”体制,五年来,共立案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案件578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327件,为市场规范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上市公司结构不断优化,行业集中度明显提高。从增量上,推动大型优质企业上市,我国各行业的骨干领头企业及主要商业银行大都成为上市公司。在存量上,推动市场化并购重组,鼓励控股股东将优质资产、优势项目向上市公司集中,近几年来,资本市场已经成为我国企业重组和产业整合的主要平台。截至2009年3月底,沪深300的市值约占两市总市值的73.4%,蓝筹股在股市中的主导地位基本形成。

  ——证券公司执业水平不断提高,证券行业规范发展的态势基本形成。深入开展证券公司综合治理,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集中清理关闭了一批问题券商,改革完善了证券行业基础性制度,全面实施了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控指标监管体系,有效化解了历史遗留的行业风险。在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的前提下,支持优质公司创新发展。在2008年市场大幅调整的情况下,证券期货行业仍然保持了稳健经营,没有发生大的风险。

  ——期货品种日趋丰富,期货市场服务国民经济的功能不断完善。坚持加强期货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稳步推出期货新品种。2004年以来,已上市棉花、燃料油、黄金、钢材、稻谷、玉米等14个期货品种,加上原有的7个品种,初步形成了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商品期货交易品种体系。铜、铝、大豆等期货价格开始成为国际贸易谈判的定价基准,不少企业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稳定了生产经营,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创新监管体系,监管有效性明显增强。建立健全与资本市场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监管方式,构建了辖区监管责任制和综合监管体系,强化了对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高管人员的监管,建立了市场主体信息披露与监管联动的快速反应机制,市场监管效率进一步提高,增强了行业监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通过密切跟踪、全力应对处置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实施以我为主、稳步有序的对外开放政策,有效维护了市场安全平稳运行。

  随着“国九条”各项决策部署逐步贯彻落实,我国资本市场规模稳步扩大,质量和结构日益改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9年第一季度,1625家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万亿元;截至3月底,沪深股市总市值16.1万亿元,已经成为全球市值第三大市场;证券公司107家,总资产1.4万亿元,净资本3105亿元;基金公司61家,基金总份额2.35万亿份,基金净值2.01万亿元。2008年,期货市场全年成交13.6亿手,成交金额71.9万亿元,我国商品期货成交量已占全球的三分之一。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探索资本市场科学发展的规律和途径

  我国资本市场在经过几年来重大基础性制度变革之后,运行机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化和蔓延,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加深对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规律和途径的认识,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推动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第一,必须充分认识我国资本市场依然是“新兴加转轨”的市场。作为现代市场经济最活跃的组成部分,资本市场改革一直处在我国各项改革的前沿,也确实发生了转折性变化。但我国资本市场从建立至今不足20年,在发展起点上面临着与成熟市场迥然不同的初始条件和外部环境,资本约束不到位,市场约束机制不健全,法律制度、信用体系和监管模式不完善。市场股权结构特殊,机构投资者比例偏低,市场股权文化亟待培育。我们必须立足于“新兴加转轨”的阶段性特征,以此作为制定、实施各项改革举措的出发点,积极研究、逐步推动解决市场深层次体制性、机制性问题,坚持不懈地走符合我国市场实际的改革发展道路。

  第二,必须坚定不移地强化市场基础建设。十几年来,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总体上看,市场基础依然薄弱,市场内在基础与市场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必须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和要求,始终加强市场基础建设,推动完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提高市场主体的规范化运作水平,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的长效机制,提高市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夯实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制度基础和组织基础。

  第三,必须坚持走统筹兼顾、循序渐进的改革之路。我国资本市场面临的问题和矛盾是在各种错综复杂因素交互影响下形成的,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既需要内外部环境的有力支撑,也需要改革经验和实践的积累。要统筹协调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注重完善市场功能,注重发挥改革所形成的机制优势和良好市场效应,以改革促进市场稳定,以市场稳定保障改革顺利进行。坚持标本兼治、远近结合,既注重推进资本市场自身的建设,又注重促进与资本市场相配套的市场环境的完善;坚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在解决好当前和局部突出问题的同时,多做“打基础、利长远、利全局”的事。通过改革实践逐步完善渐进式改革发展机制,把方向的正确性、决策的科学性和措施的协调性统一起来,促进资本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第四,必须保护好、实现好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资本市场是一个信息化程度高、资金流动性强、参与主体广泛的市场,市场参与者合法权益保护状况,对于实现资本市场稳定和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要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地利用资本市场;强化资本约束,促使上市公司大股东、管理层依法履行义务,为投资者创造更多回报;强化信息披露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利于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相关制度;积极探索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长效机制,促进全社会形成尊重股东权益的文化理念,增强市场的吸引力和发展的活力。

  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金融危机让我们看到了放任自流的市场体系的缺陷,但也让我们看到,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功能没有发生改变。加强改革创新、完善我国市场机制仍然是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是着力完善市场体制机制,夯实市场基础。完善股东对上市公司的约束机制,进一步鼓励和规范上市公司现金分红,促使上市公司有效增加投资者回报。坚持市场化导向,逐步完善新股价格形成和股票发行机制。不断完善市场化优胜劣汰机制,建立健全上市公司和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有序退出机制,形成激励与约束相统一、收益与风险相协调的制度安排,推进我国证券期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二是着力改善市场结构,服务国民经济全局。加快创业板市场建设步伐,在相关管理规定和业务规则已经发布的基础上,抓紧完善配套制度建设,加强市场宣传、投资者教育与服务,保障创业板顺利启动、平稳运行。完善中小企业板各项制度,支持中小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创新融资方式,缓解融资难题。积极推动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协调发展,满足市场多元化的投融资需求。按照“金融三十条”要求,积极推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增加并购重组制度的灵活性,提高重组效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三是着力推进改革创新,提高市场效率。加大产品创新力度,稳步推动基金公司“一对多”特定资产管理业务,适当加快为完善市场功能所必需的、有实际价值的产品、机制和制度创新。增加期货新品种,强化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积极研究跨境产品制度安排,增强开放条件下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逐步丰富和完善直接融资工具,提高市场整体运行效率。

  四是着力改进市场监管,防范市场风险。继续加强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监测和预警,加强对资本跨境流动的监管,落实重大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强化信息披露监管和现场检查,切实提高对各类主体的一线监管工作实效。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和违法违规行为新特点,进一步加大对操纵市场、内幕交易、利益输送等违法违规案件的惩处和曝光力度,有效维护市场正常秩序。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