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理论上的千亿IPO并没能压垮市场 理性占据上风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8日 05:49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 简俊东

  5月27日,IPO即将重启消息出台后的第三个交易日,市场预期中的调整仍没出现,当天上证指数涨44.36点,涨幅达到1.71%。

  《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在5月22日发布,这意味着在暂停超过8个月后,IPO重启的时间已经逼近。在消息出台的初期,机构的观点相当一致,“我们认为此举对投资者的心理压力大于实际资金压力,短期恐加大市场股价的波动。股市的走势本质上仍取决于宏观经济的复苏情况,虽然经济底部已现,但是何时全面复苏仍尚待时日,市场对于即将公布的5月份宏观数据仍有期待,更倾向于观察经济的改善情况而定。”中金公司的研究报告的这一观点代表了大多数机构的看法。

  这样的判断有着数据的支持。

  来自中金公司的数据显示,A股共有33家拟上市公司在2008年已经通过证监会审核等待上市,拟发行股本总计达144亿股,计划募集资金722亿元,其中拟发行股份最多的为中国建筑、光大证券、招商证券、四川成渝高速等。“进一步考虑到创业板,可能待融资的资金规模超过1000亿元。”中金公司的研究报告估计。

  千亿的资金需求,对于A股市场来说并不是一个太大的数字,仅仅是今年以来发行的新基金的建仓需求,就能够抵消接近一半的新股供给压力。

  数据显示,截至5月20日发行,2009年以来共有38只新基金完成募集,其中偏股型基金26只,募集资金规模675亿元,按80%的股票仓位计算,它们能给A股带来的增量资金就可以达到400多亿元。

  但是出乎不少机构意料的是,IPO重启对于市场的心理影响并没有出现,希望借此利空消息建仓的新基金的基金经理不免感到失落。

  “我们感觉投资者从过去两年指数的暴涨暴跌以及美国的金融危机中受益很多,不但经济学知识得到普及,而且很多投资者都已经学会独立思考,比如这次IPO重启,这种貌似利空的消息带来的恐慌性杀跌持续的时间很短,一个上午就结束了。”某券商自营部门人士感慨到。

  散户时代:IPO供给与暴涨暴跌

  上世纪90年代,对于资本市场来说,是一个崇拜个人英雄的时代,在这个阶段,掌控资金最大的是庄家,理性投资并不适合这个时代,狂热与恐慌交替主导着这个市场,暂停IPO,在这个散户时代,似乎是一个不错的政策手段。

  有据可查的A股第一次暂停IPO是1994年7月20日到1994年12月8日。粤宏远A在当年7月20日发行,但是其后再无公司上市,直到当年12月8日中炬高新发行,IPO才重新开闸,其间IPO暂停了约5个月。

  这一次暂停IPO发行,正是大盘处于下跌通道的时候,从1993年2月16日创出1558.95点后,市场进入了熊市,指数一路下跌,到1994年7月20日上证指数收盘已经跌至393.87点。

  IPO暂停的效果并没有立竿见影,其后指数继续下探至7月29日最低时的325.89点,不过,马上大盘就开始步入大幅飙升阶段,到当年9月13日最高触及1052.94点,区间最高涨幅达到224%。

  但是这样的效果并不能持续,到当年12月8日,大盘又回到643.86点。当天,中炬高新发行上市,这意味着IPO重启,大盘继续下行,在1995年2月7日创下524.42点的新低。

  指数的继续暴跌迫使监管部门第二次叫停IPO。这一次暂停延续时间非常长,从1995年1月18日仪征化纤招股上市开始到1996年1月4日黔轮胎首发上市结束。在这段时间中,仅有四家上市公司获准发行。

  这四家上市公司分别是创业环保东方电气洛阳玻璃(现名ST洛玻)和东北电气(现名*ST东电),四只股票分别在1995年的6月10日、7月4日、9月28日、11月29日发行。

  这一轮暂停IPO同样获得了短暂的成效。

  1995年1月18日当天,上证指数收于593.64点,到当年2月7日,指数惯性下跌到524.42点后开始上行,至4月10日,最高已经反弹至681.15点,其后经过一次调整蓄势后,5月18日,大盘突然飙升,当天上涨了30.99%,其后两个交易日冲高动力十足,指数一路冲高到5月22日的926.41点,至此才展开回调。

  在这期间,IPO开闸对于市场的短期走势产生了明显冲击。

  当年6月10日创业环保招股,6月12日和6月13日,上证指数表现稳定,但是到了6月14日,暴跌开始,当天下跌了1.39%,6月15日,指数再跌6.15%。这一次的下跌直到7月4日才止住,7月4日当天指数最低跌至610.33点。而7月4日,正是东方电气发行的日子。

  其后,市场再次获得了两个月没有新股发行的时期。在这期间指数在700-800点之间持续震荡,9月28日洛阳玻璃发行并没有给市场带来冲击,但是到11月7日,新一轮下跌开始,当天指数收于729.69点,但是到了1996年1月2日,指数已经跌至537.87点。

  其后指数开始出现企稳迹象。1996年1月4日,黔轮胎首发上市,IPO真正开闸。IPO开闸的最初几天,市场并没有出现恐慌,指数依然横盘整理,但是到了1月16日,突然又出现了一轮恐慌抛盘,指数从1996年1月16日收盘的547.76点跌到1月19日的512.83点。

  不过这成为阶段性的低点,随着IPO重启,大盘反而是震荡上行,到1996年12月11日,攀升至1258.68点的最高峰,到1997年5月12日,指数更是冲高到1510.18点。这一点位直至1999点的“519”行情启动,才被突破。

  从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这两次IPO暂停事件中,可以明显看到,暂停IPO,往往是在市场最为恐慌的时候作为一项利好政策出台,但是从最后的结果看,IPO暂停与否只能在短时间内影响市场,而并不能改变市场的中长期的运行态势。

  但是IPO开闸则不一定是已经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市场即将会展开一波大行情的时候,在任何时候,都有一股市场力量会要求IPO持续,这种力量或者来自投行,或者来自学者,甚至来自拟上市公司。

  最终的结果是,IPO是不可能长期关闭的,除了为股改让路的这一次IPO暂停外,其他时候几乎都不能在达到“救市”的目的后才开闸,最终只能在多方力量的博弈中匆匆开闸。类似的是,IPO开闸对市场的冲击也只能是短暂的,市场长期趋势同样不会因此而改变。

  机构懵懂期:恐慌渐退

  1998年,基金告别“老基金时代”,机构投资者逐渐成为主流。

  从2000年起,中国证监会提出“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并将其作为改善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的重要举措。此一提法实际赋予基金净化A股市场,改变A股的投机文化的历史重任。

  机构投资者的崛起对于市场的影响从暂停IPO这一事件上也可以明显看出:无论是IPO暂停还是开闸,对指数原来的运行趋势影响幅度越来越小,影响的时间也越来越短。

  2001年,网络股泡沫破灭了,A股市场无法避免受到冲击。

  2001年6月14日,上证指数冲高到2245.44点后,再也无力继续,到7月20日开始,指数突然出现快速下跌。第三次IPO暂停政策出台了。2001年8月7日上海能源发行,到2001年11月6日华联综超发行,在3个月时间内,没有任何一只股票发行。

  但是停发并没有能够给股市止血,到2001年10月22日,上证指数最低跌回到1514.86点。

  虽然停发并没有效果,但是开闸却能够引发联想,11月6日,华联综超发行,次日,上证指数大跌4.62%。

  但是随后指数马上开始一波反弹,到12月5日,反而冲高到1776.02点。但是很快第二波“自由落体”又出现了,2002年1月29日,上证指数跌回到1339.20点。持续5年的大熊市拉开了序幕。

  A股的第四次暂停IPO出现在2004年,2004年8月25日,双鹭药业发行后,新股发行再度暂停,直至2005年1月24日,新股华电国际的上市宣告第四次IPO的重启。

  在这一次IPO暂停之前,股市在2003年底曾经出现一波“小阳春”行情。但是随着2004年4月的宏观调控开始,指数在冲高到4月7日的1783.01点后无力再涨。当年8月25日双鹭药业发行后,IPO暂停。指数仍惯性下跌到9月10日才止住,当天的最低点位为1259.43点。

  但是IPO暂停对于指数的刺激只是短暂的,在此期间最大的一波行情是指数从2004年的9月13日收盘的1260.32点涨至9月24日1496.21点。其后指数一路下跌,在2005年1月24日IPO重新开闸时,指数已经跌至1255.78点。这还不是最低的,到2005年6月6日,市场出现998.23点的新低。

  虽然2004年的股市行情非常短暂,但是2004年对于基金来说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

  2003年初,基金重仓的汽车股首先拔地而起,其后带动银行、钢铁、石化等等长期沉寂在底部的大盘股走出一轮行情,当年年中由于受SARS和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这些板块出现回调整理,但到了2003年10月以后,大盘蓝筹股再接再厉,直至2004年4月短暂行情的结束。

  虽然行情没有持久,但是就此一役,基金价值投资理念开始深入民心,而同在2004年“江湖最后一个庄家”德隆系在2004年的轰然崩盘,从吕梁到德隆系,庄家最后的下场都相当惨淡,而这和基金夹带价值投资理念而迅速发展形成鲜明对比,基金的价值投资理念确立。

  基金开始主导A股市场。

  与前面的IPO暂停性质并不一样的是,第五次IPO暂停是为了给资本市场最举足轻重的一次改革——股改让路。

  这一次IPO暂停从2005年5月24日开始到2006年6月5日结束。

  2005年5月24日,三花股份发行,这成为股改前最后一家上市的公司,当天指数收于1073.85点。

  在2005年5月,没有人会想到牛市已经开始了,更没有人能够想象到,两年后上证指数的点位将会涨到什么样的位置。

  但是事后看来,牛市的启动,跟这一次IPO暂停的确有一定的联系,IPO暂停是为了给股改让路,而股改正是随后的牛市启动的一个重要触动因素。

  2006年6月5日中工国际发行上市,这意味着IPO重启,这一天收盘,指数跟一年前不能同日而语,当天收盘,指数已经涨至1684.62点。

  两天后,上证指数大跌5.33%,这可以被归咎于6月5日IPO重启带来的恐慌。但是这一次调整仅仅持续了6个交易日,最低跌回到1531.33点。大牛市的格局已经不可改变,2007年10月16日,上证指数冲高到6124.04点。

  机构主导期:与市场的非理性博弈

  经过2006年和2007年的大发展,机构已经成为A股市场的主导力量,基金、保险、社保、券商、私募、QFII,机构的类型也丰富多样,在机构看来,非理性的恐慌则代表着机会。

  对于IPO重启可能带来的市场调整机会,同样有不少空仓的“猎人”在守候。

  虽然资本市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监管部门依然延续了在市场最为恐慌的时候使用暂停新股发行的政策手段。

  2008年9月16日,华昌化工发行,这成为至今最后一个发行上市的公司。与每次IPO暂停如出一辙的是,这一次IPO暂停同样是因为指数的大跌。

  2007年10月16日上证指数创出6124.04点的历史新高后,牛市进入了尾声。到华昌化工发行的2008年9月16日,上证指数已经跌至1986.64点。

  停发新股并没有止住上证指数的跌势,同样在2008年9月,美国五大投行之一的雷曼兄弟破产了,金融危机爆发,全球资本市场同声下跌,A股市场同样无法抵抗“金融海啸”的冲击,到2008年10月28日,上证指数最低已经跌至1664.93点。

  手足无措的恐慌过后,中国重新审视经济受损的程度,而大量的就是政策迅速出台,对于中国经济的信心一点点积聚,上证指数重新昂首向上。

  5月22日,IPO即将开闸的消息出台,上证指数的表现却是不温不火。对于一些对这次IPO重启抱有期待的机构来说,无疑是产生了心理落差。

  站在2600点的位置,机构对于IPO重启寄予“厚望”:兴业证券的策略研究认为,“IPO重启正好为市场提供了歇一歇的机会。首先,IPO重启的预期加强。其次,IPO重启,将阶段性释放估值风险。去年10月以来,多数小盘股已经积累了较高的估值风险。因此,成长性高、盈利模式新的公司上市之后,无疑将吸引部分投资者资金从小盘题材股流出。”

  但是从IPO重启消息出台后三个交易日的走势看,这样的“愿景”并没有达到。

  这样的结果也并不反常,这已经是一个机构主导的市场,而现阶段真正吸引机构注意是中国经济的走势。

  “决定市场中长期走势的仍是宏观基本面。从需求层面上来看,虽然投资需求的统计数字有所下跌,但是实际需求仍保持平稳,消费需求与出口需求也在慢慢好转;从生产层面上看,4月份数据低于预期,但按照目前的发电量数据分析,5月份应该会好于预期;从股票估值来看,综合考虑2009年及2010年A股盈利增长前景,目前的市场估值也较为合理。”大成基金认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