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叶檀:提高流通比例 回拨面向中小投资者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6日 02:25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评论员 叶檀

  新股发行改革是渐进式改革的样板,渐进式改革没有原罪,关键是渐进式改革要给市场主体指出未来明确的发展方向。可惜在22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这一点并不明确。

  中国的新股发行机制存在制度缺陷,即垄断上市资源制造一二级市场巨大差价,与市场化的询价、申购方式并存,这导致拥有巨额资金、能够参与新股发行者,就能拥有无风险溢价。

  这是最大的制度漏洞,到此次新股发行改革之前,从1992年A股市场初创以来的18年间,累计进行的各项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累计已达7次之多,但是漏洞并未被堵住。原因是没有改革新股发行溢价过高这一核心问题,改革因此成为机构投资者与散户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博弈。牛市时期,相关部门会对发行价格与市盈率进行控制防止过热;而在熊市时期,则以市场化的名义放任询价机构推高价格,博取“短频快”收益。

  新股改革的方法有二:一种办法直指核心,放开上市门槛,或者提高新股上市的流通比例,从根本上解决一二级市场落差,监管者不用看着二级市场市盈率确定发行市盈率,而是名正言顺地向市场宣告,新股有风险,买者责任自负;二是仍然维持一二级市场落差,仍然使市场的融资功能重于投资功能,但启动面向中小投资者的回拨机制,约束风险投资者、原始股东获得份额内的溢价,将利益向普通投资者倾斜。

  4月27日,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在北京举行的“美中经济高峰论坛”上表示,投资者对重启IPO不应如此敏感,真正的核心问题应该是市场化定价,而证监会一直在推进发行体制的市场化改革,这个方向不会改变。

  但是,此次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未曾剑指市场化定价,原因是目前市场条件尚不成熟,证监会转而选择的第二种小范围重新分配利益的办法,决定对网上单个申购账户设定上限,原则上不超过本次网上发行股数的千分之一。对每一只股票发行,任一股票配售对象只能选择网下或者网上一种方式进行新股申购,所有参与该只股票网下报价、申购、配售的股票配售对象不再参与网上申购。同时,对机构询价进行更加严格的管理和规定,防止不负责任的机构有意送人情,充当上市公司或者保荐机构的“白衣骑士”。

  这些政策表面上体现出对中小投资者的善意。网上网下分开申购,机构投资者不能在网下吃了大餐,再到网上再吃霸王餐;单一账户设限千分之一,使机构不可能设立麻袋账户,对询价机构进行制约,保证他们报出的价格不偏离窗口指导范围。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从来是政策市的典型写照。欠缺做空机制的资本市场从来都是资金为王,大投资者完全可以用多个账户拆解证监会设立的堤防。当然,现在监管部门可以一竿子插到底进行检查,证监会对于投资账户的清理宣告胜利结束。但这样就能解决麻袋账户了吗?那些与上市公司、与保荐机构有关的七大姑八大姨的账户要一一兼顾,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果麻袋账户问题能够解决,理论上老鼠仓漏洞也就可以一并堵上,看看融通基金内幕交易案,我们能够乐观断言,老鼠仓中的硕鼠一一就擒了吗?

  真要照顾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启动新股增发的“回拨机制”是最好的办法。经过网上询价确定发行价格后,对所有符合条件的申购人发售股票作如下顺序的排列:老股东、机构投资者、社会公众,即在出现申购不足的情况时,网下申购不足的回拨网上,网上老股东申购不足回拨社会公众者的顺序,直到满足普通投资者的申购需求。要改变询价机制,两步询价并做一步,杜绝虚假报价,是不二法门。

  目前新股发行机制改革可能产生的效果是,询价机构要揣摩发行价格的“上意”行事,机构投资者申购的成本略有提高,如此而已。

  从根本上说,只要市场价格处于人为扭曲状态,定价机制无论怎么改都是错的。如果二级市场的市盈率在30倍,发行市盈率很难低于20倍,上市公司成为硕鼠;如果发行市盈率很低,那么参加打新的机构就能成为一二级市场差价的最大获利者。就像监管者虽然给限售股确定了限售时间,但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依然可以与机构联手,通过发放红利,通过资金推动抬高股价大获其利一样。

  渐进式改革有不同的路径,一种是延续近20年的技术修补,还有一种是逐渐推动上市定价市场化,提高流通比例,一步一步逼近全流通。前者弃如敝屣,后者应爱如拱璧。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