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IPO改革不妨先减大小限限期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2日 03:06  第一财经日报

  任亮

  随着创业板各项规则开始陆续推出,市场对于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重启的预期再度升温。

  在搜狐网进行关于新股发行制度改革讨论时,著名经济学家华生指出,主板IPO重启前,相关改革应会较快公布并征求意见。

  华生认为,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核心主要有两点:发行价格的市场化方向改革、发行节奏的市场化改革。目前来看,发行节奏的改革对市场影响较大,如果发行节奏市场化,市场将很难承受,可能对大盘造成近千点的压力;而发行价格对市场的影响相对来说较小,而且可以校正很多东西,所以应在发行价格市场化方面迈出较大的步子。

  在发行价格改革方面,华生认为缩短“大小限”的限售期限、提高新股首发的流通股比例是可行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使二级市场价格更合理。此前新股发行将“大小限”锁定期定到一年甚至三年,时间太长、流通比例低,使投资者认为限售股流通是将来的事,造成二级市场股价过高。

  根据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高级分析师林瑾的分析,现在新股发行定价名义上是全流通,但实质上根据非全流通定价。投资者在给新股定价时,其实包含流动性溢价。由于存在“大小限”,新股上市之初流通比例较小,存在这一预期后,新股发行价格会相对高一些。

  首都经贸大学证券期货研究中心主任徐洪才提出,可在新股上市首日允许“大小限”解禁5%,此后几个月内逐步解禁,这样可以适应全流通的市场,让机构投资者和中小投资者都接受全流通的市场教育。新股上市首日受全流通压制,股价不会太高,挤压一、二级市场价差。通过从二级市场理性定价入手倒逼一级市场,形成一、二级市场良性互动机制,才是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应努力的方向。

  林瑾认为,“大小限”问题是去年新股发行被搁置的重要原因之一。据其估算,自股改后2006年新股融资全面恢复,新增总股本比股改前总股本翻了3倍,随着时间推移,对市场来讲“大小限”压力越来越大。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