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刘纪鹏:崛起的中国需要做强A股市场(2)

刘纪鹏:崛起的中国需要做强A股市场(2)

  建设A股主场必须结合中国国情

  做大做强A股市场,必须结合中国国情。中国的股市只发展了18年,期间还长期受到股权分置问题困扰,再加上是以国有上市公司为主,从市值上看,国有上市公司占80%。在这样的国情背景下,建设A股主场核心问题是要结合中国国情走一条捷径。首先是监管思路要正确,特别是在解决“大小非”等遗留问题上,既要借鉴国际规范,也要尊重国情。“大小非”的问题应通过制度性的突破加以解决。

  应当指出的是,当前A股市场14倍左右的平均市盈率是不能实现A股主场的。考虑中国自身的国情,一个强大的A股主场,它的平均市盈率达到25-30倍,即上证指数达到4000点的位置比较合适,这样才能完成融资和投资创造财富的双重任务。

  美国的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的衰退实际上给中国资本市场的崛起创造了机遇而不是灾难,因为我们现在的资本市场体系与外界是相对隔离的。在未来两年内,国际资本市场处在下行周期阶段,我国资本市场必须坚持走自己的路,要解决好“大小非”问题,建设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应利用中国经济增长的独特优势,加快解决资本市场的内部矛盾,使市场尽快提振起来。这其中,化解“大小非”这个特殊矛盾是第一位的,另一方面还要扩大QFII的额度。

  从长远来说,能获得较高的融资额度是吸引世界一流公司上市的关键,而增加有实力的上市公司是做强A股主场的关键。如果能让微软、IBM、汇丰、Google等到中国来再融资,既有利于支持衰退中的世界经济,同时,海外上市公司要将筹集的人民币投资海外,就要换汇,这样就达到既化解外汇储备过高的风险,又做强A股市场的双重作用。

  建立A股主场也要做好资本市场的合理分工。既要探索上海市场、深圳市场的分工,也要探讨A股市场和香港市场的分工。香港市场可以筹集外资,上海市场可以为大盘蓝筹股筹集内资,深圳市场可以作为主要发展中小企业的场所,拥有中小板、创业板以及场外报价系统、柜台交易,同时可以考虑把香港的创业板转到内地来。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上证指数吧 】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