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张晓峰 沈 明
1月7日,美国银行以每股3.92港元的固定价格出售56.2亿股中国建设银行。当日,市场同现长和系的李嘉诚基金,也正透过美林以折让价沽出20亿股中国银行的传闻。一时间,外资股东集中抛售中资银行股的消息被炒得沸沸扬扬,中资银行股也因此全线暴跌,并引发了市场的种种担忧。
介入成本低是引发抛售内因
其实,抛售中资银行股不是件稀奇的事。早在2007年11月27日,新加坡政府投资人淡马锡以调整投资组合需要为由,以4.09港元/股的价格减持中国银行10.82亿股H股,对比之前2.95港元港元/股的入股价,这笔交易的盈利为12.33亿港元。次日,又以7.09港元/股抛售建行2.8亿股H股,套现19.85亿港元,对比其当时0.94港元/股的买入价来说,此次交易的盈利超过17亿港元。
对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较低的入股价格是境外战略投资者们抛售中国金融股的内在原因。
2005年美国银行和淡马锡公司分别斥资25亿美元和14.66亿美元购进了建设银行9%和5.1%的股权,每股定价仅为区区0.94元港币。而2006年高盛集团、安联集团及运通公司出资37.8亿美元入股工商银行,收购约10%股份,收购价格1.16港元/股。此后,苏格兰皇家银行、新加坡淡马锡、瑞银集团和亚洲开发银行共投资中国银行51.75亿美元,入股价格1.22港元/股。而汇丰在2004年入股交通银行时的价格为每股1.86港元。
虽然引入外资战略投资者,借助其技术力量来改善国内银行业的经营管理,是一些国内银行改革与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初衷。不过,由于缺乏可供借鉴的经验,事实上,很多银行引入外资战略投资者的定价依据是以当时的净资产为参考标准的,这样相对于二级市场的“低定价”自然而然就产生了。
值得关注的是,余云辉等学者在《谁将掌控中国的金融》一文中将外资可能在中国本土“攻城略地”的基本路线设计为八大步:
第一步,小比例参股,进入董事会,了解被投资企业情况,同时了解和掌握所在行业趋势和市场状况;第二步,通过增资或收购等途径把持股比例提高到离控股国内金融企业仅有一步之遥的某个临界点(或直接控股);第三步,通过外资所在国的政府向中国政府施加压力,借助中国经济的上升周期,迫使人民币进一步升值,使外资机构所持有的人民币资产(金融企业股权)升值;第四步,人民币持续升值导致出口逐步下降,而国内需求因财富外流却难以提高,最后导致宏观经济环境逐步恶化;第五步,在中国宏观经济环境逐步走向恶化的过程中,人民币汇率已经处于高位。此时,外资机构通过政府组织和其他手段要求中国开放资本账户,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第六步,在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情况下,伴随中国经济增长周期一路持有的股权不仅分红丰厚,而且得到股份增值和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双重收益,外资再通过金融企业上市减持股份,并把投资和利润兑换成为外汇撤离中国;第七步,当这种撤离行动变成一种一致行动时,人民币不得不大幅度贬值,国内金融危机爆发;第八步,利用金融危机和人民币贬值之际,境外机构再将外汇回流兑换成人民币,并进一步增持或收购中国金融机构股份,达到控股目的,完成对中国金融业的进一步控制。
就目前来看,人民币大幅升值,余云辉称其模拟外资进入金融业带来危机的某些征兆已经显露。可以说一场没有硝烟的“金融战争”已经上演。
金融危机爆发是引发抛售外因
然而,因全球性资本流动性过剩造成金融衍生物过度交易,导致美国次贷多米诺骨牌的倒塌引发美国华尔街金融风暴,著名的金融机构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的相继倒闭,并迅速波及全球,引发了全球性金融危机。
作为危机爆发的中心,以美国银行、美林证券等美国本土金融机构濒临绝境,强烈的冲击迅速波及包括苏格兰皇家银行、新加坡淡马锡、瑞银集团等全球各大金融机构。
因此,有分析人士在分析美国银行减持建设银行主要原因时认为:一是补充自身流动性,二是让季报和年报好看些。因为国外银行贷存比通常在80%甚至更高水平,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拆借资金不仅困难,且利率很高。美银刚刚完成对美林的收购,流动性和资本金不足情况会显得非常严峻。其次,国外银行的年报通常比国内出得早,现在出售可以收回一部分浮盈收益,提高银行盈利指标。
与此相呼应的是,最近美国银行网站公布,董事会已通过优先股季度现金分红计划。可见,美国银行很需要现金,确是事实。
随后,建行发言人表示,美国银行出于自身财务状况等因素考虑,减持部分建行股份,属于正常的市场行为,建行对此表示理解。双方一致确认美国银行减持部分股份不会影响双方的战略合作。美国银行也多次公开表示,减持少量股份,不会改变其建行重要股东的地位,美国银行对中国经济和金融发展充满信心,对中国建设银行的未来充满信心。
但也有分析人士指出,以1月5日1美元兑换7.75港元的汇价计算,美国银行此次减持可套现28亿美元。但28亿美元对美国银行这样一个资产超过2万亿美元的大银行来说,实际上只是杯水车薪,在建行股价还比较低的情况下减持,这里面可能还有对中国银行业前景不乐观的因素。如果它非常看好建行前景,非万不得已是不会轻易减持的,因为减持之后美国银行以后再想进来相当困难:一是入股中资行本身审批非常严格,二是目前的套利行为肯定会给中方留下不好的印象。
警惕套现的蝴蝶效应
继上周三瑞士银行抛售中国银行34亿H股后,美国银行成为第二个在锁定期结束后出售中资行股份的境外战略投资者。在中国各大银行中,目前禁售期已满的战略投资者还有,中国银行的苏格兰皇家银行、新加坡淡马锡(私人)控股、亚洲开发银行,交通银行的汇丰银行,以及工商银行的高盛、美国运通等。
对本次建设银行的配售,华尔街日报报道称,购买美国银行上述股份的投资者将受到120天禁售期的约束。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从禁售期限可看出,购买者基本上都是财务投资者而不大可能是长期投资者。投资者完全可以在四个月禁售期后再向市场抛售股份,这与美国银行当前在二级市场抛售股份的影响有很大相似之处,只不过延后了时间而已。而且美国银行是打折出售股份,投资者完全可能在四个月后赚到钱。假如美国银行今后分批次继续这样减持建行股份,会对建行股价造成持续打压。
2008年12月31日,瑞银宣布将其所持约34亿股H股售予多家机构投资者。中国银行新闻发言人表示,瑞银所持中国银行股份限售期已满,可以选择出售,这不影响双方合作关系,不会影响中行的经营和财务状况。中国银行尚未收到其他3家境外战略投资者——苏格兰皇家银行、新加坡淡马锡(私人)控股、亚洲开发银行减持的通知。
有分析估计,接下来几大行的战略投资者都有减持套现的可能,而苏格兰皇家银行和高盛的可能性最大,要警惕这些战略投资者也选择美国银行的方式套现离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