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产业资本崛起的阵痛:谁谋杀了疯牛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4日 08:29  东方早报

  早报记者 葛佳

  年年岁岁“股”相似,岁岁年年“市”不同。

  “死了都不卖,不给我翻倍不痛快……就算深套也不卖,不等到暴涨不痛快……到顶部都不卖,做股民就要不摇摆,不怕套牢或摘牌,股票终究有未来。”回望历史,当2007年10月16日股指去年站上顶端时,无数新股民高唱着“死了都不卖”的口号涌入股市。

  但“残酷”的事实却证明,在2008年这一年间,无论是资金雄厚的机构,还是势单力薄的中小投资者,都在一次又一次的抄底中遭遇了巨亏。

  或许一则黑色幽默最能形容场内人士的悲观情绪。

  股指一路下跌,跌到地板的时候大家都以为见底了,谁知地板下面还有地下室,跌到地下室下面还有十八层地狱。当跌到十八层地狱时,有位投资者问阎罗王:“这回可是真正见底了?”

  岂料阎罗王哈哈大笑说:“你又错了!我已经将地狱扩建到36层了!”

  “大象”谋杀“疯牛”

  那么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A股这头“疯牛”停下了它的脚步,悄然变身为一只“大熊”呢?

  在很多人看来,正是中国石油回归A股,拉开了中国股市惨烈的下跌大幕。

  “中国石油,亚洲最赚钱的上市公司啊,当时我们办公室里只有我一个人打中这只新股,大家都嚷嚷着要我请客吃饭!”35岁的王樊是一位公司职员,这位股龄1年的新股民去年11月初入市,可说是与中国石油一起“成长”,“越活越年轻”。

  中国石油最初的表现也确实没有让王樊失望,发行价16.7元,上市首日开盘就达到48元。王樊当时欣喜若狂:“前有中国神华做示范,我怎么舍得在第一天就把它抛掉呢,但是谁又能想到……”

  抱着相同的逻辑,诸多散户投资者更是在中国石油上市当日杀入该股。

  之后的故事大家就都很熟悉了,“我站在中石油48元之巅,眼含热泪向山下俯瞰,看那高高耸立的井塔,看那黑色石油井喷的壮观,看那井架旁忙碌的股民……”

  “现在来看,在股指最高点的时候,已经有许多机构资金先知先觉地撤离了市场。”上海智博方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周贵银不无感慨地说,伴随着人民币的不断升值,许多热钱赚了个盆满钵满离场。

  伴随着次贷危机逐步扩散,及中国石油的大幅下挫,各大蓝筹股也随即开始了价值回归之旅,上证指数一路下滑至5000点区域。

  成也蓝筹,败也蓝筹。2008年1月21日,恰逢中国农历节气的“大寒”,在这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里,中国平安纵身跳入“1600亿元再融资漩涡”。随后两个交易日,上证指数在21日、22日两天之内跌去700点,两市4万亿元市值随之消失。

  回过头看,令市场参与者啼笑皆非的是,在2007年的牛市里,资产重组、增发融资,一度被市场捧到了天上去,谁推再融资方案谁涨停。然而,牛熊转换竟如此分明,中国平安颇有点“一叶知秋”的味道。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报道:

    产业资本围攻之下股市价值底线尽显

    产业资本增持行为望改善短线股市供求

    战略增持上市公司股票 产业资本大有可为

    增持不仅是维稳 增加了产业资本话语权

    时隔4年 产业资本再度轮番举牌对决金融资本

    拼抢大小非客户 券商开发产业资本

    09年产业资本估值区域2200-2400

    产业资本保卫股价 增持回购双箭齐发

    积极看待产业资本入市

    产业资本寻求A股估值话语权

    产业资本熊市频出手 金融资本心态谨慎

    大小非借反弹狂抛 产业资本入场抢筹

    增持减持围城酣战:部分产业资本跳楼价卖股

    优质破净股已开始吸引产业资本大举并购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