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叶檀:融资融券基本对熊市无作用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4日 03:07  新京报

叶檀:融资融券基本对熊市无作用


  证监会月初颁布《证券公司业务范围审批暂行规定》。从12月1日起,券商可申请融资融券业务,放宽对券商经纪、投行及创新业务审批,这表明融资融券实施的时间将向后延迟,最快得明年才能进入试点实施阶段。

  券商是真正受益者

  从陆续出台的融资融券政策来看,融资会给券商带来远高于银行的无风险收益,虽然未必会高到占券商总收益15%的发达国家标准,但在熊市中对试点券商终归是大补药。融资融券每折腾一次,受益券商个股就随推传言大涨大跌;市场已经清楚地表明,券商是真正的受益者。

  在目前阶段推出融资融券的意图明显,证监监管部门不会鼓励投资者大规模融券做空,而是通过融资活跃市场,提振信心,起到增加交投的作用。目前出台的各项规定、交易细则,对于融券作出了严格的限制,限定了做空者大规模砸盘的可能。融资融券给有一定风险承受力的投资者提供了融资的机会,在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继续大规模撤出市场的情况下,融资不可能得到市场主流的认可,提振市场人气。

  因此,对融资融券提振股市的作用不必过于夸大,也不必过于恐惧融券的利空作用。

  市场缺乏的不是资金

  老调重弹的论题是我国资本市场缺的不是资金,而是信心,融资融券不过是通过券商、大户,与以后的金融公司,打通融资渠道,以涓涓细流式的资金注入市场,完全没有办法缓解我国资本市场日成交量200、300亿,市值蒸发20多万亿元的大面积干旱。资本市场的兴盛与否不取决于资金多少,而取决于投资者的收益预期,如果广大投资者全都收益预期不佳,他们哪有理由急匆匆融资,将钱填入火坑?要重申的是,以为资本市场的主要问题是资金供需链失衡,是对资本市场规律彻头彻尾的误解。

  我国资本市场大跌,之所以没有影响实体经济,主要是因为我国资本市场、交易市场不使用债务杠杆手段,市场衰退传导不到负债者其他资产,不会引起资本市场不同产品之间拆东墙补西墙的连锁反应。反观国际市场,无论是美国1929年的杠杆式信托产品引发的市场危机,还是此次金融危机,甚至是东南亚金融危机,都是债务型紧缩的典型症状。我国融资虽然杠杆比例极小,但是开启了合法性杠杆的第一步。

  从丰富资本市场产品的角度看,推出融资融券有积极意义;但如果只是为了救资本市场熊市之急,融资融券没有什么价值,并且将使融资融券背上权证相似的,纵容券商与民争利的恶名。任何金融创新产品,要建立健康市场良好发展的根基,产品设立的初衷与技术手段,必须公平、有助于市场效率提高。

  □叶檀(上海 资深评论人)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上证指数吧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