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透视中报:浮华背后的隐忧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4日 23:03  财经报

  本报记者 李威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大幅缩水、盈利质量下降、每股收益创新高、税负下降对业绩支撑明显,这些看点让2008年中报格外抢眼。

  中报披露落下了帷幕,1619家上市公司交出了半年“成绩单”,据沪深两地交易所相关数据,在剔除不可比公司(金钼股份)后,上半年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了27.98%和16.4%。

  但在雪片般的喜报里,投资者也许更应该警惕浮华背后的隐忧。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大幅缩水

  在业绩一片飘红形势下,相当多的上市公司却因证券投资亏损而翻船,反映上市公司投资活动在报告期内浮盈或浮亏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呈现一片荒凉景象。

  汉商集团中报显示,截至6月30日,其净利润同比下降了47.29%,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则同比增长了38.57%。其中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项数字是-1508389.58元,业绩明显受到了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影响。

  汉商集团并非个案,据WIND数据显示,1619家上市公司中,上半年有381家公司发生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仅有60家公司在公允价值变动上获得了净收益,其余321家公司在该项上都为亏损。381家公司因公允价值变动,共损失了244.95亿元,同比剧降309.52%,而去年同期,这些上市公司在该项目上净赚了116.91亿元。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会计室赵治钢认为,“今年证券投资‘打伤’了很多上市公司,本来主营业务是正增长甚至高比例增长,但加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后,上半年净利润却变成了负数。”

  股市下行是大环境,过度热衷于证券投资则是业绩受累的根本原因。赵治钢表示,由于股改,相当多的上市公司相互持有股权,在大小非解禁后,股权投资可以变现,即便公司不愿意变现,这部分“长期投资”按照新的会计准则也将按公允价值计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这对上市公司的业绩是个极大的刺激。“原本1元钱的投入,按公允价值计量变成了20元,去年,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由于这块飞来的利润,效益如‘爆米花’般地膨胀了起来。上市公司辛辛苦苦在主营业务上干一年还不如抛点股票赚得多,所以很多上市公司开始‘不务正业’。”证券业人士李飞说。

  但大盘2008年上半年的暴跌却打碎了上市公司再次粉饰报表的美梦,公允价值随即在今年的中报中扮演了另一种角色,与去年相比,随着很多股票的价格被拦腰斩断,很多股权投资的上市公司净资产和资本公积金也跟着打了对折。

  “这对上市公司未必是坏事,公允价值引入对上市公司和资本市场都有积极意义,它本身的实质意义并不是为上市公司创造过多的利润,中报的业绩警示也许能够使上市公司更理性地看待公允价值。”赵治钢说。

  事实也正是如此,正是由于投资股市已经不再是包赚不赔的买卖,部分上市公司逐渐从股票等证券投资中抽身,三一重工表示,公司已于今年8月底前,全部退出了在二级市场上的投机业务,专攻主营业务。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