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便宜股票全接触 仙股时代可能来临(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3日 15:08  金羊网-羊城晚报

便宜股票全接触仙股时代可能来临(2)


  仙股时代可能来临

  8月28日,当*ST梅雁盘中跌破2元大关时,1元股的重现成为市场关注的另一个话题。

  8月末A股总数已达1608只,加权平均股价8.37元。其中3元以下个股有64只,3-5元之间的个股有482只。

  黄金有黄金的价格,垃圾有垃圾的价格。在纯粹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这是天公地道的。但A股市场不是这样,在A股市场,黄金能够有黄金的价格,但垃圾却不会是垃圾的价格,仍然是黄金的价格,这就是所谓的“壳资源”价格。

  在国际成熟市场“壳资源”也有价格,不过很低,低到每股几分钱都不值,就像香港股市的“仙股”,股价很低了,交投仍然极不活跃。因为在成熟股市,上市不需要行政审批,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请后基本都能上,基本上不需要花巨大的代价去“借壳”。

  但中国企业在A股上市还很难,要排很长的队,要花很多的公关费用……于是A股的“壳”都很吃香。而且A股垃圾中有不少国企,包含了部分政府信用,诸多濒临退市的公司最终都被政府手把手地扶了起来。

  A股的“壳”很吃香还有一个放不上台面的原因———可以通过内幕交易来赚取超额利润———一家一文不值的烂公司,庄家可以在宣布重组方案前大量低价买进,等重组方案出台后,就可以获得暴利。有时甚至不需要实质性的重组,只需要有个重组意向就能把股价炒翻天。

  既然A股的垃圾有这么多好处,谁还会真把它当垃圾?自然可以像黄金一样吊起来卖了。

  似乎这样并没有什么坏处啊?其实不然,垃圾当黄金卖,必然会破坏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而且权利寻租、内幕交易之类的泛滥,必然导致真正的投资者对市场失去信心。

  2007年的一个热点词汇就是“资产注入”,其实一点也不新鲜,和1998年的“资产重组”一个调调。资本不会“学雷锋”,大股东给小股东送钱就像天上掉馅饼。2007年那些以十几倍市盈率收购大股东资产的上市公司们,现在看来又成了大股东套现的工具。

  低价在A股市场还有一个特殊意义———很多散户仍然将低价视为“便宜”,喜欢买低价股;多数个股低价通常也意味着低流通市值,对于不少喜欢进行短线投机的私募资金而言,低流通市值的个股不需要太大的资金量就能撬动。所以绝对价位低的个股在反弹行情中时有表现。但投机低价股的风险也是相当大的,就拿*ST梅雁来说,仅仅一个月,就从3.10元跌至2.01元,跌幅超过30%。

  “破净”习以为常

  截至9月1日收盘,两市股价跌破每股净资产值的个股达到了31只,还有32只个股的股价比其每股净资产值高出不足10%。是不是这些个股已经被低估了呢?是不是因此会有较好的市场机会呢?

  其实每股净资产不过是一个财务数据,仅仅代表上市公司的账面净资产,并不是衡量上市公司价值的参数。

  对于一家长期亏损或者长期低净资产收益率的企业而言,如果对其进行结业清算或协议出让股权的话,能够卖出的价位多半是低于其账面净资产值的。比如巴菲特的投资旗舰哈撒威公司最初源自收购新贝德福德纺织厂,当巴菲特决定彻底剥离纺织业时,这些账面计价每台5000美元的织布机仅能卖得每台26美元,甚至比拖走这些织布机的运费还要低。

  对于没有太大准入门槛的行业中没有特殊竞争力的公司而言,其真实价值不会高过其重置成本太多,很多时候也不会高于其账面净资产太多。

  只有盈利能力很强、具有较大的准入门槛、有特殊品牌效应或技术、有特殊资源储备的公司,其真实价值才会远远高出其账面净资产。

  正是因为如此,在国际成熟市场上,股价“破净”也是一种常态。比如107只H股主板上市公司中,股价跌破每股净资产的就有约40只。

  在新会计准则将金融资产、房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金后,上市公司的账面净资产更是一个“纸老虎”了。比如本轮熊市中较早“破净”的南京高科,2007年3月底每股净资产才6.818元,到6月底和9月底就分别涨到了7.577元和10.724元,到去年底更是暴涨至20.85元,净资产的暴涨根本不是因为企业产生的利润(去年后三季度,该公司每股收益仅0.41元),基本上都是由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该股今年4月“破净”后,一季报显示其每股净资产已跌至15.785元,6月底进一步跌至12.67元,“破净”实际上并没有真破。

  “破净”成为常态也是资本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功能的一个重要条件。否则就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资本市场就会变得更像赌场,而不是投资的场所。

  其实,A股市场在上一轮熊市中也曾出现较多个股“破净”的情况,2005年底股价跌破每股净资产的个股就曾达到约200只。可惜一轮牛市下来,垃圾都被捧上了天,当年花了巨大代价取得的成果被一笔抹杀。

  从目前“破净”的个股看,除了公允价值变动较大的公司外,钢铁、家电、汽车等行业的个股较为集中,而这些个股在上一轮熊市中也是率先“破净”的。这些个股总是领先“破净”有其内在必然性。

  即使从投机的角度,“破净”也不是一个好的投机对象。上一轮熊市中较早“破净”的长春经开鲁北化工等个股,一轮牛市下来,也没有突出的表现。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上证指数吧 】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