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便宜股票全接触 仙股时代可能来临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3日 15:08  金羊网-羊城晚报

便宜股票全接触仙股时代可能来临


  本报记者 武斌

  大盘持续调整了10个月,上证指数已跌去62%,并逼近上一轮牛市的高点2245.43点。随着大盘的大幅调整,上一轮熊市出现过的破发股、破净股、市盈率低于10倍的个股、1元股……陆续出现,与上一轮熊市不同的是,本轮熊市恰好遇上了A股市场全流通化,这些现象背后有怎样的市场意义,又有什么潜在的风险呢?

  客观看待低市盈率

  破发、破净、1元股带来的恐怕都是风险的提示,而不是投资的机会,不过低市盈率股的大量出现对投资者而言却是一个福音。

  虽然以单一市盈率指标来判断某个公司的股价是否低估过于简单,但对美国股市的长期实证研究表明,低市盈率选股是一种较好的策略,尤其对大盘股较为适用,能够取得超越指数的收益。

  截至9月1日,两市已有95只个股滚动市盈率低于10倍,10-15倍的则有194只。当然其中相当多受益于不能持久的重组收益,或者行业恰好处于周期高峰后的拐点(比如钢铁、房地产等)的个股即便市盈率低也没有实际意义,但部分行业、部分个股已经可以给予足够的关注了,比如滚动市盈率在10倍左右的高速公路股。

  在大盘极弱的情况下,即使低估了的个股也可能会被错杀。所以在低市盈率的个股中筛选出关注对象后,投资者也不必急于全仓杀入,可以以金字塔建仓的手法在跌势中逢低介入,或者待其摆脱大盘的影响逆市转强之后才积极跟进。

  “破发”可能成为常态

  在本轮熊市中最早破发的是在牛市末段上市的大盘股,随着熊市的深入,“破发”的上市公司越来越多,中小板的上市公司也纷纷破发,而且破发离上市的时间越来越短。截至9月1日收盘,已有77家新老划断后发行的新股“破发”,这些破发的个股均是2006年11月下旬上证指数重上2000点之后上市的,约占同期上市新股的1/3。不少投资者甚至某些专家都因此认为,资本市场将因为大面积“破发”失去融资功能,有人甚至将破发视为股价便宜的标志,其实不然。

  在成熟的资本市场,新股发行是市场化定价的,新股“破发”司空见惯,2007年美国上市的新股中有约1/3上市首日就跌破了发行价。“破发”并不会导致市场失去融资功能,因为上市公司发行股票可以随行就市,市场本身会主动向下修正发行定价,上市公司只要愿意调低发行价就可以实现融资功能。

  资本市场除了融资功能之外,另一个同样重要的功能是进行资源配置。如果没有“破发”,像以往的A股市场那样长期保持“新股不败”神话的话,劣质企业只要能混过行政审批就可以通过资本市场融资,上市公司的“恶意圈钱”就不可能被制止;资源就不可能向优势企业倾斜,企业的优胜劣汰机制就不能正常运转。

  A股市场的发行定价也已经开始学习成熟市场走市场化定价的道路,但是在“新股不败”神话的光环下,券商承销业务是只赚不赔的买卖,为了争得这样的赚钱机会,券商等中介机构不得不放弃其本应中立的立场,帮着上市公司进行“包装”,忽悠投资者;参与新股询价的机构,不管上市公司的真正价值所在,盲目报高价,人为地制造估值“泡沫”,扩大A股市场的风险,加剧了A股市场的振荡;新股发行成为一种“无风险高收益”套利机会。

  假如“破发”成为常态,承销商必须考虑发行失败、包销等风险,不得不提高对承销对象的要求,成为制约上市公司“恶意圈钱”的一股力量;参与新股询价的机构为了规避风险,会理性报价,减少新股泡沫;申购新股不再是“无风险”套利机会,云集在一级市场的套利资金才会得以疏散。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上证指数吧 】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