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今日之辩,求他日之果。对于“二次发售”一事,每个人都会有各自的见解。继“二次发售无用论”在昨天亮相后,又一个新颖的观点出台,那就是——药方未开,何谈治不了病?
在讨论“二次发售”能否拯救中国股市之前,人们应该冷静地回答几个问题。中国股市需要什么样的“药方”?一服“偏方”就能够药到病除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资本市场的“涨”或“跌”是个简单现象,但资本市场是否健康却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那些期望通过一项政策就能“救市”、希望一个“二次发售”就能完全解决股改后遗症的想法也是过于功利的。困扰资本市场十几年的非流通股的流通权问题,靠着股改成功地解决了。虽然留下了现在的“大小非”问题,但“二次发售”正是在解决这一问题的。况且,“二次发售”这服药方开得好不好,关键在于执行细节。目前,细节尚未出台,我们怎能断定这药方就一定医不了股改后遗症呢?
“二次发售”是针对整顿“大小非”流通秩序方面的一个举措。有人说,这个政策不能减少“大小非”的流通总量,不能提高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但是,这个政策能让“大小非”的上市过程更有秩序,能减弱一些股东抛售解禁股带来的市场冲击。不要忘记,经过了近10个月以及近60%的跌幅之后,中国股市完完全全进入价值投资区域,各种利空因素已经得到了充分释放。笔者认为,中国股市现在需要的就是管理层明确的态度,并尽快恢复市场信心。从这点来说,证监会积极地回应股民们关心的热点问题,尝试减缓“大小非”带来的冲击波,已经明确地表明了一种态度,那就是不希望看着资本市场信心崩溃。
因此,我们不应该只盯住尚未出细节的“二次发售”来空谈功效,更不能“在病人没有服药之前,就说医生的药方治不了病”。很多时候,时间是疗伤的良药,而“二次发售”为恢复市场信心争取了更多的宝贵时间。无论是2400点还是6000点,股民们面对的都是同样的上市公司,投资对象并没有发生本质变化。我们今天的恐惧,更加衬托出昨天的疯狂。投资者不应该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极端。
王洁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Topview专家版 | |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点击进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