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马红漫:需要理性看待平准基金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0日 04:36  第一财经日报

  马红漫

  在市场濒临绝望的时候,往往也正是机会诞生的时候。上证指数跌至2500点附近,正是在这一颇为极端的位置,市场走势却开始了逐步走强。

  从消息面看,有关“平准基金”可能成立的消息是助推行情的重要因素。对于这一消息,笔者认为尚需理性看待。

  谈及平准基金的话题,需要厘清两个方面的疑问:其一,平准基金是否适宜救市、是否能够救市;其二,平准基金的资金来源是什么,是否会干扰正常经济运行。

  首先来看平准基金的市场作用。显然在目前点位上,市场期盼平准基金成立,就是期望它能够稳定市场。但市场和政府处于资源配置的两个语境之中,理论分析已经证明,双方在具体股票市场走势上很难实现一致。这也正是历来“政策底”和“市场底”不吻合的原因。

  事实上,A股市场从来都不缺少资金,真正缺少的是价值投资机会。当下复杂的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更是加剧了新估值标准确立的难度。因此,市场底部的确认需要市场各方力量的权衡对比,政府主导的平准基金并不具备强于市场的估值判断能力,反而有可能因此而干扰市场估值体系的重估。

  从国际资本市场经验看,最为成功的平准基金“救市”案例发生在中国香港地区。1997年金融危机爆发后,面对国际炒家的炒作,香港特区政府指示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入市,大量购入优质蓝筹股票,最终成功击退国际炒家。这一案例历来被认为是平准基金成功“救市”的典范,但这样的结论其实是存在误区的。首先,香港特区政府并非是为了挽救股票市场而入市,而是为了维护汇率体系稳定,也就是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其次,对于特区政府这一举措,理论界也一直存在争议。

  之前的经验并不能证明平准基金能够改变市场趋势。毕竟,市场趋势的决定权在于宏观经济形势和上市公司业绩回报,不是单靠资金“国家队”就能实现扭转。

  平准基金的另外一个问题在于资金的来源,目前的建议主要集中在动用外汇储备上。这样的建议者根本不了解外汇储备的属性,中国的外汇储备是强制结汇制度下的产物,其本质是央行对于外汇所有者的负债。外汇储备的资金早已经在结汇时,兑换成为人民币投放在市场上了。如果动用外汇储备进行境内投资,无异于是“二次结汇”,属于大规模的“人造资金”,只会加剧市场上通货膨胀的压力。这一建议无论在理论上还是现实中,都是不足取的。

  当然,笔者对平准基金提出质疑,并非是泛泛地反对“救市”。恰恰相反,目前看来,“救市”措施是需要的。

  其实,市场持续下跌无外乎两个原因:一是经济基本面不确定性增加,二是大小非解禁减持的压力加剧。对于后者,限制国有大小非解禁减持时间是有效的措施;而对于前者,理应依靠财政扶持等方式,如适当减轻企业税负、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垄断领域等措施,最终让企业经营效益和股东投资回报提升。

  (作者为上海第一财经频道主持人;经济学博士)

    相关报道:

    证监会澄清平准基金传言

    证监官员:中国特色资本市场呼唤平准基金

    吉林证监局局长呼吁推出平准基金

    皮海洲:平准基金不是万能基金

    大非能否担当起准平准基金角色

    证监会:没有平准基金消息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