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货币政策在物价涨与股价跌面前的两难(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2日 00:03 中国经济时报

货币政策在物价涨与股价跌面前的两难(2)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10年前的美国。

  2001年之后,欧美各国持续多年的资金宽松,在世界各地缔造了股市、房市之繁荣。美联储也并非全无意识到资本市场过热所潜藏的泡沫破灭危机,可惜都在“明哲保身”心态下,不愿意主动去碰触、处理资本市场的过热问题。

  格林斯潘原本认为股价过高可能造成通货膨胀,并在1996年12月对当时大涨的股市提出“非理性繁荣”的警示,并在1997年3月试图通过加息为股市降温。

  但格老的努力就仅限如此,因为他不仅是金融家,他还是具有远见的政治家。格老深知大幅升息戳破泡沫后的政治后果,于是,他自1997年起不再尝试介入股市。格老针对股市的态度由积极转为消极,所提出的辩解主要有三:一是法令并未赋予美联储稳定股价之权责;二是股市是否存在泡沫,难以认定;三是即使认定泡沫存在,联储未必有能力消灭股市热潮或泡沫,而不导致经济硬着陆。

  他自己在书中坦承:美联储出台的数次紧缩政策都是针对股市价格的,但在公开表述中都有意隐瞒此事。1998年后,他对股票、房地产等资产价格之疯涨,虽仍然关心,但不再主动采取预防性的降温措施,而只准备在一旦股市或房地产泡沫破灭时,妥为善后,将经济所受到的伤害降至最低。

  格老在1997年前后对股市价格上态度的微妙变化与1987年台湾“财政部长”对股市态度的转变没有本质的不同,都是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的结果。对于政治家而言,在除股市之外领域的决策一般都不会发生这样的矛盾与冲突,但股市是一个例外,只要有人出台政策让股市下跌,他便成为所有投资者的“敌人”,当“敌人”队伍越来越大时,政治家对之敬畏之情也越来越重。

  这恐怕是决策者回避股市价格的真正原因,也是股市泡沫事件在历史上一再上演的重要原因。

  在我国的股市发展过程中,上述矛盾屡见不鲜。2007年5月30日,财政部出台政策提高股市交易印花税,有人将此形容是“半夜鸡叫”,抵触情绪可见一斑。随着股市泡沫的破灭,未来中央银行将会遇到如何在物价上涨与股市下跌中寻找平衡的难题。一方面控制物价是中央的既定方针,尤其是在越南危机爆发的背景下,高层对物价上升是高度警觉,但另外一方面股价下跌涉及到千家万户,30%以上的城镇家庭与股市有关,股市已经成为一个政治问题,如何处理这样的难题将考验央行的智慧。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上证指数吧 】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