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货币政策在物价涨与股价跌面前的两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2日 00:03 中国经济时报

货币政策在物价涨与股价跌面前的两难

  -他山之石-尹中立

  在一系列不利的因素影响下,股市信心再次受到严峻考验。在考验股市投资者信心的诸多因素中,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就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但是,在物价涨与股价跌的面前,稳定物价必然会伤及股价,从而,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出现了尴尬。

  如何在物价和股价之间找平衡?

  从国外的经验看,不仅在股市下跌和物价上涨的时候,货币政策难以左右兼顾,即使在牛市的状态下,中央银行对股市价格也总是可以回避。各国中央银行的决策者们总是有意无意地回避资产价格这个话题。在股价大涨的过程中货币政策总是作壁上观,一切不利于股价上涨的政策都难以出台。

  我们先看看我国台湾20年前发生的事情。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由于新台币的升值预期,海外热钱大量涌入岛内,在外汇盈余和居民财富增长共同作用下,造成当时台湾流动性过剩,其结果是各种资产价格的飙升,土地和房地产价格在短时间内翻了两番。

  台湾自有股票市场后,用了25年时间(到1986年)台湾加权指数才越过1000点,但从此开始,股指便出现了全球罕见的加速上涨行情。在不到9个月里,指数跃上2000点,随后的两个月内,指数接连突破3000点和4000点。1990年初,股指冲上了12000点以上。到股市崩盘前的1989年最后一个季度,台股平均市盈率达到100倍,而同期全球市场(包括新兴市场在内)的其它市场市盈率都在20倍以下。

  但股市不是一直在政策的真空中发展,台湾的政策决策层也出台过政策试图阻止股价泡沫的进一步蔓延,出台资本利得税就是一例。当股市开始失控之后,台湾当局于1988年9月推出了开征股票投资利得税这一政策。但此举激怒了已被“惯坏”了的投资者,股民开始上街抗议,围攻“财政部”和“财政部部长”郭婉容官邸,要求政府为股市下跌负责。

  从学术角度讲,利用税收政策为股市降温并没有什么错,但该政策遭到了市场广泛的围攻,开始演变为政治问题了。对于决策者而言,当个人利益(取悦于投资者)与国家利益(打击股市投机)发生矛盾时,他会本能地做出选择。遗憾的是,当时的台湾政府为避免失去选民,保住官位,开始转到了力挺股市的立场,让股市的疯狂进一步演化。当时的“财政部部长”郭婉容的行为最具有代表性,她在股市突破万点之后的一次活动上被记者追问对后市的看法时,本能地脱口而出“一万点已经不低了”,但可能很快意识到这句话会被市场视为利空,赶紧补充到“也不高”。这一骑墙表态成为第二天台湾大报小报的头条。这短短的两句话,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该财政部长内心深处“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与困惑。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许多台湾政客与股票市场有公开或私下的利益纠葛,这是决策者回避股市价格的又一重要原因。在1989年“选举”后,台湾至少有20位“立法委员”担任不同证券公司的主席职位,力挺股市派在台“立法院”拥有强大势力,包括“财政部”和证监会等“内阁”机构的政策制定者无力对抗。不利于牛市延续,维护市场长期“利益”的政策都会在“立法院”开会期间遭到猛烈地攻击。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上证指数吧 】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