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叶檀:建行到底为什么做空自己(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5日 07:09 每日经济新闻

  我们先来看交易价格。美银以每股净资产1.15倍,获得了一项资产——购买9%的股价和一项权利——3年后以协议低价购买建行股权的认购权证。以金融机构年化波动率25%计,比较粗略的计算,一款三年期权证的价格至少相当于行权价格的20%,因此美银入股之初,付出的应该是每股净资产1.6倍的价格,而不是1.15倍。即便以较为保守的算法,价格相对较低的三款一年期认购权证计算,每年权证平价行权标的物价格溢价6%,共计18%,也远高于1.15倍的价格。

  建行辩护者将行权价格折现,使得美银行权后加权平均的购股价格,增加到当时每股净资产的1.7倍完全是在糊弄人。美银以1.15倍的价格获得了权利和资产,短短三年时间,建行净资产发生发天翻地覆的变化,其净资产不应以美银最初入股时计算,而应以行权时增加的净资产计算。

  建行低价出售自己的三年认股权,等同于在战略上做空自己未来三年的股票,在建行大力推行上市之时,这种行为令人费解,既缺乏战略眼光,也没有技术支撑。

  建行从低价出售期权得到了什么?50人团队的技术支撑?如果以美银区区50个人就能让建行增加上万亿的资产,美银本身的市值应该等同于数百个中国建行,美银也不会落到次贷危机的陷阱中不能自拔了。如果建行突发奇想找国际猎头公司寻找50个国际金融人才,费用大概不会比1000亿港币更高。美银提供的技术与管理服务?建行是否有必要向所有投资者解释一下,当时是怎样为美银提供的该项权利估值的?难道是象商贩一样以一口价论堆卖白菜?这方面,辩护者只有泛泛而谈。

  退一步说,即便我们相信,建行当初寻找战略投资者时的确存在买家少、定价权外落等不利局面,那么,以企业低迷时的净资产敲定三年后的权利价格也是交易市场的菜鸟行为。更不必提上市路演时遭受“拷问”——哪家公司路演不蜕一层皮?建行有关人士大声嚷嚷,说明他们过于娇嫩。

  国内纳税人在建行上市注资时以公共财政与特殊低息国债的方式为建行呆坏账兜底;上市之后以超出于H股(发行价每股2.35港元)2.7倍的价格发行A股(A股市场的发行价每股6.45元人民币)。不仅如此,国内的储户还在继续支付高额的存贷差、负利率等隐性成本。这些金融机构的掌舵者应该以对市场的敬畏心表示对国内利益牺牲者的尊重。

  刚入国际市场交易不成熟可以理解,让人不能理解的是不以为耻四处喊冤的劲头。这不由让人怀疑,这家银行的市场发展前景究竟如何?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