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叶檀:建行到底为什么做空自己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5日 07:09 每日经济新闻

  叶檀 评论员

  建行贱卖之争,因为建行当时主要招股决策者的大声抗辩,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从意识形态决策者“卖国”,容易误入危险的歧途。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有关人士在此交易过程中有意不作为,也没有证据证明有关人士获得了不当收益。在初生牛犊交付高额学费与建行有意贱卖之间,恐怕永远也无法划出明确的界限。

  就交易论交易是最稳妥、最公平的做法。建行等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花大成本重组、改制、上市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实现市场化,从内部治理结构到经营手段进行全方位变革,按照市场逻辑思考办事吗?

  争论重燃肇始于美国银行(简称美银)行使期权以约定价格购买建行股份:2005年6月17日,建设银行与美洲银行订立投资协议及战略性协助协议,获9%股权;同年8月29日,作为建行大股东的汇金公司又与美银订立股份及期权收购协议,再获最高19.9%股权。2008年6月5日,美银与汇金公司完成股份交割,以每股约2.42元港币的行权价格从汇金公司购买60亿股建行H股,美银由此获得千亿港元左右的账面浮盈。

  美银实行期权,是践行双方2005年共同制订的协议,如果因为现在建行股价高、美国银行赢利多就强行改变规则,是明显的违约行为,中国公司将在国际市场上信誉扫地。

  不过,这不应该妨碍谈判者进行认真反思——为什么美国银行得利如此之大(账面浮盈近千亿港元),难道仅仅是美国银行独到的眼光与忠诚使他们获得了风险溢价?还是当初交易时就存在严重的定价失误?

  建行副行长范一飞先生坚持认为交易很公平。据称,当时实行三阶段三种价格的交易结构,即IPO前以净资产1.15倍购买总股本的9%;IPO时出资5亿美元按发行价带头买股;IPO后再以IPO发行价加利息率购买另外部分使其持股总量达到H股的19.9%。美银最初的参股价格是建行每股净资产的1.15倍,期权安排之后,将行权价格折现,使美银加权平均的购股价格增加到当时每股净资产的1.7倍。范先生认为,美银赚钱是因为美银投入了时间成本,获得了投资的风险补偿,美银先进的经验、技术和品牌等无形资产投入为建行创造了价值。此外,美银承诺在中国零售市场竞争回避,并全力协助建行实施海外战略,同样是可以市场化的因素。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